90后会成为 “不买房一代”吗?不是不想买,哪个90后不想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没买房还不是因为买不起。 除此之外呢? 90后身上有太多标签:自我、张扬、不羁……有好有坏,而今天90后又被冠以“不买房一代”,这些强加在90后身上的点缀,是表象还是内在?这个锅90后能背得起来吗?在这些束缚下还是狂放不羁的那个90后?
新加坡媒体称,中国社科院社会蓝皮书显示,约三成90后大学毕业生,在毕业一年后,居住面积不足20平方米,但相对于面积大小,他们更希望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就能得出90后可能成为“不买房一代”吗? 若不是现实的逼迫,孙猴子还是很想挣脱如来佛的手掌心的,而现在90后只能做着仍有些虚妄的梦。 90后不想买房?那是瞎扯 想,非常想,特别想,谁还不想有个家,而不是一个睡觉的地方。 一份调查显示,拥有自己住房,仍是90后毕业生的刚性需求,但他们当中只有三分之一接受“为了买房,我愿意降低生活质量”;另有超55%的90后毕业生,选择“如果要背上沉重的房贷,我宁愿不买房”。 买房有先决条件,不买房也是有迫不得已的理由。 2014年年初,网络红人马佳佳说,“在互联网浪潮下成长的90后,压根不需要买房。”没错,90后这一代是在互联网的浪潮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洒脱也任性,他们现实也理想,他们可能会描绘一个天马行空的世界,他们不屑于束缚在被安排好的世界,但这跟买不买房有什么关系?拥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地方,难道不更符合90后的性格吗? 再者说,马佳佳毕业当天就在学校附近开了一家创意情趣用品店,我们不去纠结她的成本来源,但就作为网络红人,他已经有足够的资源去获取财富,有钱还愁买不起房吗?而她却说90后不需买房,这难道不是很讽刺的一句话吗?这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
马佳佳 “关于房子,我跟大多数人概念不一样。我从小住在清华校园里,家是那种二层的小楼,外表看起来很普通,面积也不是特大,但是特别安静。”高晓松说,不买房,买梦想。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不论是90后马佳佳还是高晓松,他们都是社会财富的拥有者,他们不会为了住不起这件事担忧,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用担心这些可以唾手可得的东西。 “我还买不起房,因为不想花父母的钱” 在北京买套房?可能是我从未敢想的问题。我买不起,可我也会焦虑,也会担忧,更会羡慕…… 第一,工资的增长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
当95后也踏入职场的时候,现实或许又是一盆冷水,将你从头浇到脚。有这样一份报告数据显示,95后应届毕业生中一半人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压力大成为很多95后刚毕业学生面临的问题。每个月几千块钱的薪资,刨去房租,还能攒下微乎其微的买房钱吗?每年几万的毕业生,有几个出类拔萃的靠自己薪资买上房的佼佼者? 再看今年应届生的起薪,国内最大的O2O招聘平台香草招聘联合新东方在线发布的《2017年应届生就业报告》显示:2017年专科应届生起薪2800元,本科应届生起薪4300元,硕士研究生起薪5900元,博士研究生起薪7900元。但相较而言,2016年本科毕业生实际签约月薪为4765元仍高于2017年4300元的起薪。 国家统计局发布6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其中,一二线城市房价同比涨幅继续回落,而三四线城市依然占据了新房价格环比涨幅榜的前三位。 薪资下降了,即使房价回落,但就房价的基数而言,我们的薪资依然追赶不上房价。 事实上,一线城市高达40多倍的房价收入比,已影响到90后年轻人的购房能力和意愿。因为买不起。有数据显示,2013到2016年,北京、上海首次购房年龄由30岁推迟到34岁。
第二,中国式相亲:房子必不可少 近期,一则关于“中国式相亲价目表”的报道迅速刷屏网络, 其中“门当户对是铁律”“‘我们不找外地的’:外地人的征婚简历都扔树根下”“可以轻度残疾,但属羊的绝对不行!”“‘连房都没有,也敢来相亲?’”等报道标题相当吸睛且骇人。有一套房子那是很多父母眼中的硬件条件。 在电视剧《欢乐颂》中,邱莹莹男朋友应勤有房子,樊胜美说:连90后都买房了。这无疑增加了对应勤的印象分。
面对这样的现实,90后不买房的想法不会动摇吗?可能讨一个媳妇儿的决心要比说“不”要硬的多。 第三,90后也懦弱,他怕往后的日子是没日没夜的还房贷 他没有多余的钱去徒步看看这世界其他美丽的地方,她没有多余的钱去买自己心仪已久的衣服鞋子包包……他们只能掰着手指算还贷的日子,掰着手指算这个月的余额…… 90后也懦弱,他们也怕这样没完没了的还贷的日子,他们讨厌把自己框起来的生活。 财富多得一方叫嚣着90后不需要买房,财富少的人依然是想买而不得的凄惨。
第四,用父母养老钱买一套他们不会住多久的房子? 我不敢买房,因为我担心自己的父母为了给自己凑首付,想方设法的替我筹钱,牺牲了是他们的晚年时光,消费的却是我不断自责的孝心。 我买不起,我想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不想花父母的一分钱。或许我们的父母是在透支养老钱,替儿女买一套他们不会住多久的房子。或许,等他们逝去那一天,还没有还清欠下的房债,同时,他们也失去了安度晚年这样美好的想象。相对于并不富裕的家庭,这不是危言耸听,这就是现实。90后也不都是没良心的任性小公主。
第五,更愿意租房?可能懂理财 据《联合早报》报道,1992年出生的刘慧,是北京一家民营企业的职员,最近刚从合租的民宅搬出,换到月租4200元人民币的青年公寓。这个不到20平方米的一居室空间,每月要耗去刘慧月薪的一半。 刘慧租房小区的二手房均价近7万元一平方米。如果购买一套60平方米的一居室,至少要420万元。她用经济账说明租房远比买房明智:“即便父母有钱先付120万元,剩下300万元分30年还房贷,月供还要1.8万多元,而300万放在银行理财,每月可以进账1.5万元”。 90后,给自己一两年的时间放飞自我,不被金钱所累,不被房子所累,不被父母所累,不被“本应该”所累,不被“最好的安排”所累…… 所有生活的负累先放一放。 现实很骨感,但理想依然很丰满 两百多年前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他以丰富的想象,抒写了《明天》: 你在哪儿呀,可爱的明天? 无论是强的、弱的、青年、老年。 富的、穷的,尝够了欢乐和伤悲, 我们总是寻觅你可爱的笑脸。 作者:张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