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国后才发现,我对英语有很大误解

 大隆龙 2017-07-22

出国后才发现,我对英语有很大误解

大二那年假期,我一个很好的朋友要在美国做一年的交换生,我便也跟着她一起去了美国旅旅游过暑假,趁着四六级的余温还没过,我赶紧把单词本拿出来每天看看。去之前我自信满满,想着就算是复杂的句式不太会说,用些简单的单词和句子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交流啦,于是带上一本厚厚的《日常英语九百句》,我们登上了前往美国的飞机。

为了避免用词太过幼稚,听起来也更专业一点,我们还特地整理了一些所谓“高级词汇”,在飞机上互相交流,叽叽喳喳说了一路。落地美国时,虽然稍有疲惫,但还是被满眼的外国人小小震惊了一下,几次提醒自己,已经来到美国了。脑子里疯狂搜索着提示牌上英语的含义。

我跟着朋友来到她的寄宿家庭里,一家人非常欢迎我们的到来,男女主人有两个孩子,一个已经在外地工作,另一个正在读大学。大家非常热情的帮助我们搬行李,打扫屋子,我们自然也说了很多次“Thank you.”在中国的课堂里,Thank you非常常见,回答方式也诸如“You’re welcome.”,“My pleasure.”等,但是在这里,我听到的更多回答是“Sure.”“Of course.”听上去字面意思像是“你当然得谢谢我”,但实际上是“我当然应该帮助你”的意思。

了解到这一点让我对英语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改观,任何语言都不能脱离语言环境,也是从这一刻起,之后的每一天我都对英语的使用上有着“原来是这样啊!”的惊呼。

第二天男主人工作出差,正在放假的小儿子Kevin自告奋勇带我们出去玩,有了向导我和朋友自然开心的不得了,快要出门时,朋友指着门口的小轿车问:“Is this your automobile?”我在心里暗暗赞叹,这个词用的好!高级!以前说到汽车就是car,太普通的词了,正等着Kevin夸朋友说的地道,没想到他楞了一下,然后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小声说:“Next time just say car,no one says automobile.”我和朋友都有点惊讶,尴尬地笑了笑。晚上回来,我们俩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这件事,赶紧翻开了字典查,查完的结果让我们蹲在地上爆笑了半个小时。上午朋友问的话相当于一个外国人问中国人:“那是你的四轮机动车吗?”

出国后才发现,我对英语有很大误解

诸如此类事情每天都在发生,我认知中的英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大部分词汇都会有很多种含义,而当你只知道其中一种时,误会也就常常发生。而且在国外,人们也经常会使用一些字典里的词汇并没有的意思,类似于国内一些引申出来的“网络词汇”,比如,我和Kevin讨论昨天去的美术馆怎么样,Kevin说完他的观点之后,会说“You reckon?”reckon这个词译为“认为”,但是这句话的意思却是“你同意吗?”

我经常被这些用法弄的晕头转向,叫苦连连。也是在那一天,男主人出差回来,一进门,他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Hi!How are you?”我心想这不就是李雷与韩梅梅的经典对话吗?胜券在握,我立即回答:“I’m fine,thank you.”And you还没来得及问出口,男主人有惊讶,急忙问:“What’s going on?”我慌了神,一脸惊异,Kevin在一旁偷笑,又丢脸了,我心想。原来在这里早就不用“I’m fine.”来回答了,这句回答的程度稍重,比如可以在生病痊愈之后回答“I’m fine.”表示“我还好,没那么糟糕。”而回答“How are you?”通常会说“I’m good.”

就在这样一次次地把自己头脑中的英语世界打碎重建之后,我的假期也接近尾声,我才发现,原来我对英语的误解颇深,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变化的,流动的。闭门造车的方法无法学习好语言,而创造语境,浸入式的学习才更有效,学到的英语也更接地道,对于国内来说,也许同外教学习或者跟外国友人保持一定频率的交流,对英语的提升会有很大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