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秘的中央山脉

 伟天英 2017-07-22

秦岭福泽的不仅仅是陕西人,他被称为中国的父亲山当之无愧——陈忠实

神秘的中央山脉

中国有许多名川大山,但以秦岭最为独特。秦岭作为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生态系统,不仅仅单纯地体现在生态环境上,而且体现在历史和文化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哪一座山脉像秦岭这样哺育着中华文明的进程,也没有哪一座山脉像秦岭这样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文明的进程。如果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秦岭就应该是中华民族的父亲山

神秘的中央山脉

秦岭是中国大陆唯一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中国南北自然地理分界岭,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生灵万物影响至关重要的中央山脉。《禹贡》中对华夏大地的山脉有“三条四列”之说。作者认为,秦岭居中,列为中条;次则有“三河两戒”之说,而秦岭分地络之阴阳,这里的阴阳指的便是中国大陆的南方与北方;昆仑有三龙,而秦岭为中龙;葱岭有三干,而秦岭为中干,等等。所以,秦岭在很久以前,就成为华夏大地的重要山脉,即华夏龙脉。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曾经记载:秦汉时,有条黑龙从秦岭来到渭河饮水,其经过的地方形成一条土山,形状如龙,龙首山就是由这条龙所变。龙头就是现在的龙首村,龙尾则在今天的钟楼。



神秘的中央山脉

地理学认为,中国大陆众多山脉的根是昆仑山。传闻,秦嬴政统一六国之前,秦岭被称为昆仑;后来,因秦岭矗立在秦国都城之南。“天之中,都之南,故名中南,亦称终南。”所以,秦岭又被称作终南山,或者南山。神秘的中央山脉

关于秦岭的名字,普遍认为,它源于古老秦人和秦帝国的威名。古代最早记述秦岭的文字是《山海经》和《禹贡》。《禹贡》成书时间大致为战国时期,在它的文字记述中,中国山脉的布局是一个“三条四列”的系统,其中秦岭被列为中条。然而,直到司马迁在他那著名的《史记》中,写下“秦岭,天下之大阻”这句话之后,秦岭才有了正式的文字记载。

秦岭名称由来,古往今来,莫衷一是。有舶来说,有南山说,有因诗而得名说,有史记记载说,众说纷纭,不一而足。

秦岭古称“南山”,《诗经》有“节彼南山”,《禹贡》称“终南惇物”,《山海经》亦称“南山”,等等。根据历史载籍,南山之名由来已久。秦岭之名,大概为后起,始建于《史记》,谓“秦岭天下之大阻也”。秦汉而后,特别经韩愈贬潮州诗“云横秦岭家何在”秦岭之名随韩诗而远扬。有的研究者说,“秦岭之名,乃国外学者所定,而并非吾人习用之名”,征得历史事实,此说值得考虑。

南山亦称终南山,左传有“终南九州岛之险也”。东方朔有“南山天下之险也”。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责说:“盖终南脉起昆仑,尾衔嵩岳”。到了清同治年间,更有毛凤枝着《南山谷口考》,“东起潼关,西至宝鸡,凡南山谷口北向者,得一百五十”,正是陕南秦岭的山地。有的研究者则说:“陕南一带山脉,吾国典籍中,向来似无总名”,征之历史事实,此说值得研究。神秘的中央山脉

狭义上的秦岭

狭义上的秦岭位于北纬32°-34°之间,介于关中平原和南面的汉江谷地之间,是嘉陵江、洛河、渭河、汉江四条河流的分水岭。东西绵延400-500公里,南北宽达100-150公里。

广义上的秦岭

广义的秦岭,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鄂豫皖—大别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张八岭。其范围包括岷山以北,陇南和陕南蜿蜒于洮河与渭河以南、汉江与嘉陵江支流—白龙江以北的地区,东到豫西的伏牛山、熊耳山,在方城、南阳一带山脉断陷,形成南襄隘道,在豫、鄂交界处为桐柏山,在豫、鄂、皖交界处为大别山,走向变为西北—东南,到皖南霍山、嘉山一带为丘陵,走向为东北-西南。广义的秦岭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秦岭以南属亚热带气候,自然条件为南方型,以北属暖温带气候,自然条件为北方型。秦岭南北的农业生产特点也有显著的差异。因此,长期以来,人们把秦岭看作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神秘的中央山脉

秦岭是中国气候上的南北分界线。特别表现在冬夏季风的巨大屏障作用。冬季,关中的宝鸡气温比陕南的汉中低3~6℃,西安比安康低4~7℃。冷空气过境时,南北之间温差达6~7℃。秦岭对水汽也起阻滞作用,南坡年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北坡降水量多在800毫米以下。秦岭以北的河流水量较小,流量变化大,汛期短,含沙量大,冬季结冰。以南河流反之。习惯上以秦岭北坡和淮河一线划分,以北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以南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

秦岭南北自然景观各异。北坡为暖温带针阔混交林与落叶阔叶林、山地棕壤与山地褐土地带;南坡为北亚热带北部含常绿阔叶树种的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棕壤与黄褐土地带;河谷盆地中栽植有亚热带经济林木,如柑橘、枇杷、油桐、油茶、棕榈、茶、乌桕、杉木、马尾松和柏木等。暖温带或高山特征的常绿阔叶木本植物在南坡多出现在海拔1000~1500米。由于垦种,常绿树已大减。1500米以上多为针叶阔叶混交林。黄棕壤亦仅见于1500米以下的缓坡面,发育在冲积层上。

秦岭山地的垂直自然带,位于北侧太白山可分5带,南坡仅4带,往东海拔降低,垂直带谱依次减少直至不明显。秦岭南北分别适合于较多亚热带植物成分的居留和中旱、旱生内陆成分的繁衍。辽东栎以秦岭为其南界;常绿阔叶植物乌桕、化香树则以秦岭为其北界。在伴生的次要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中,有华南和西部高原的种类。山谷中的藤本植物具有南方湿润型的特点。因而在区系成分上,除自身特有种属外,还有华北、华中、西南和喜马拉雅的植物成分以及世界性单种属植物。秦岭亦是动物区系古北界与东洋界的分界带。动物种属成分与植物区系成分同样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混杂性和复杂性。

秦岭处在中国地质图上中央造山带的一个重要部位,枢纽地带,即中央造山带和南北构造带交汇的地方。不仅地质期次多,而且岩浆活动、地质变形、岩石变质、新矿成形等地质现象在这里也比较多,所以说它是野外的天然地质博物馆,也是野外的地质实验室。中央造山带由西昆仑造山带、东昆仑造山带、西秦岭造山带、东秦岭造山带和大别山造山带这五大造山带构成。形成了一个独特、丰富的生态系统。

丰富的动物、植物物种和气候表征,秦岭已成为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生态系统。而秦岭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所蕴藏的丰富的珍惜的动植物资源,更使秦岭在我们国家乃至世界生态环境保护当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2001年国家环境局确定了国家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秦岭就是其中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