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udí in 1878 when he was 26 years old
安东尼奥·高迪·伊·克尔内特(Antoni Gaudi i Cornet,1852-1926),西班牙建筑师,塑性建筑流派的代表人物。高迪曾就学于巴塞罗那省立建筑学校,毕业后初期作品近似华丽的维多利亚式,后采用历史风格,属哥特复兴的主流。高迪最举世闻名的建筑有巴塞罗那的神圣家族教堂(1883-至今,仍在建设中),这是一座极有个性和感染力的建筑物(高迪去世时仅完成一个耳堂和四个塔楼之一,如果投资稳定,官方预计整体建筑完成时间将会是2030年到2032年之间),米拉公寓,巴特略公寓(又称巴特略之家),吉埃尔礼拜堂和古埃尔公园(整整耗费14年)。

Gaudí in 1888 when he was 36 years old
天才建筑家的使命 “高迪是如何在西班牙建筑领域里挥洒着智慧的汗水?”观光导游搬起手指一一列举,“只要看看巴塞罗那已列入西班牙国家文物的17幢各具特色的建筑物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4年将古埃尔城市公园宣布为国际纪念碑性建筑,就知道高迪没有辱没作为一个天才建筑家的使命。”观光导游说:“正是因为高迪,才有了巴塞罗那今日更辉煌绚烂的美丽。不少游客是为了观赏高迪的建筑艺术,才到西班牙来的。”
是的,高迪的建筑非同以往我们所见到的欧式建筑。作为用建筑表达思想的哲学家,高迪对西班牙传统建筑进行了解构,建筑就是雕塑,就是交响乐,就是绘画做诗。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高迪的风格既不是纯粹的哥特式,也不是罗马式或混合式,而是融合了东方伊斯兰风格、现代主义、自然主义等诸多元素,是一种高度“高迪化”了的艺术建筑,他不喜欢在建筑物上使用直线,他认为直线是人为的,曲线才是自然的。高迪最偏爱的几何形体是圆形、双曲面和螺旋面。摈弃了彻头彻尾的直线设计,高迪用不同一般欧陆风格的建筑使巴塞罗那成为一座梦幻之城。领略着出自高迪之手的米拉之家、巴特略公寓、古埃尔公园,以及他的未完成作品——圣家教堂,不能不联想到西班牙人敢想敢为、豪放大胆的民族特性。
你想到过天空、云层、水面、山脉,以及各种各样的动植物的造型能应用于建筑上吗?在高迪的建筑中,世界万物无不具有建筑的灵气。巴特略公寓看上去就像一幅抽象派画家笔下的风景画,从中可以读出高迪对自然界各种形状结构的独特诠释。如壳体、骨架、软骨、熔岩、翅膀及花瓣。公寓的露台像骷髅头,柱子像一根根骨头,屋顶像布满鳞片的鱼背,烟囱被表现为山脊上耸立的险峰。

Finca Miralles (1901-1902)
1900-1914年建立的古埃尔公园,其怪异的造型有如魔幻般的神奇,缤纷的西班牙瓷砖使公园流动的曲线动感强烈,每个细部都具有仿生学意义。公园里长蛇般的座椅,椅子的高度、背部的弧度,以及相距的空间,恰到好处地保持了朋友之间促膝谈心应有的距离。这种人性化的设计,在公园都能看到。遗憾的是,作为城市公园的首创者,高迪的设计在当时没有引起人们的兴趣。由于公园离城区较远,富人们觉得不方便,穷人们则住不起,因此园内只建起两栋别墅。高迪视古埃尔公园是自己失败的作品。而100多年后的今天,当家庭汽车相当普及、对郊外别墅十分钟情的时候,人们更佩服高迪的远见。
高迪建筑生涯的顶峰是1883年接手的圣家教堂,为此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这座教堂突破了基督教千篇一律的传统格局,是用螺旋形的墩子、双曲面的侧墙和拱顶双曲抛物面的屋顶,构成了一个象征性的复杂结构组合。教堂的上部四个高达105米的圆锥形塔高耸入云,纪念碑般地昭示着不朽的神灵。塔顶是怪诞的尖叶柿,整个塔身通体遍布百叶窗,看上去像镂空的大花瓶。教堂外部的雕刻精美而独特,不论是十字架上的耶稣,还是根据《圣经》故事创作的主题雕塑,都给人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即便你对基督教一窍不通,只要伫立在圣家教堂前,你就会被那峥嵘、奇异的雕刻纹理所折服,你就无法平息内心的震撼。高迪虽不是一位教育家,但他深谙教育环境所具有的感染力是不可抗拒的。

State of the works at the begining of 1897

Inside in 1904 圣家教堂是在他的严格监督下进行的,许多部位他都亲手施工。从接手那天起,高迪就住在教堂的工地上。他一生未娶,除了建筑,他似乎忘记了女人。过惯独居生活的高迪衣服褴褛不堪,他多次被人误以为是个乞丐。1926年6月7日,一件不幸的事发生了,高迪被一辆疾驰的电车撞倒,三天后,他扔下正在施工中的圣家教堂,撒手归西。人们为了纪念高迪,把他的遗体埋在教堂的地下室里。
高迪的生平:天才与疯子
安东尼奥·高迪1852年6月25日诞生于离巴塞罗那不远的加泰罗尼亚小城雷乌斯。父亲是一名铁匠,母亲在家操持家务。 安东尼奥排行第五,也是老小。应当说,安东尼奥生逢其时——就在他出生前不久,国王刚签署了全面改建巴塞罗那的诏令。工商界的富豪们纷纷斥巨资投入巴塞罗那的改建工程。他们在营造新的建筑时都喜欢别出心裁,争奇斗妍。那时,建筑师的职业十分吃香,人们趋之若鹜。正如多年之后很多男孩子都渴望成为宇航员一样,那时的男孩都想快些长大,造出奇妙的建筑来,以便扬名天下。
安东尼奥也渴望成为建筑师,年轻的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只有疯子才会试图去描绘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
1870年,安东尼奥·高迪进入巴塞罗那建筑学校就读。在校的头两年,灾难接踵而至:先是医校刚毕业的大哥不幸去世,接着是母亲病故,再后是姐姐撒手人寰,留下一个幼小的女儿。老父只好带着外孙女搬到巴塞罗那来与儿子同住。
1877年,高迪为一所大学设计礼堂,这也是他的毕业设计。方案出来后,引起很大争议,但最后还是被通过了。建筑学校的校长感叹地说:“真不知道我把毕业证书发给了一位天才还是一个疯子!”
 The streetlights were inaugurated on the 7th of Sep, 1910

In 1924, it was decided that they would be torn down

Schools of Sagrada Familia

Schools of Sagrada Familia 结识莫逆之交
1878年是高迪职业生涯中最为关键的一年。这年,他不仅获得了建筑师的称号,更主要的是结识了欧塞维奥·古埃尔这位后来成为他的保护人和同盟者的朋友。古埃尔把自家未来的宅邸和一个以古埃尔名字命名的城市花园的设计交给了高迪。
古埃尔既不介意高迪那落落寡合的性格,也不在意他那乖张古怪的脾气,因为他深信,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位建筑学天才。看来,他也已认同了这样一个真理:“正常人往往没有什么才气,而天才却常常像个疯子。”高迪的每一个新奇的构思,在旁人看来都可能是绝对疯狂的想法,但在古埃尔那里总能引起欣喜若狂的反应。由高迪设计和古埃尔出资建筑的古埃尔庄园、墓室、殿堂、公园、宅邸、亭台等,都成了属于西班牙和全世界的建筑艺术杰作。高迪在此中得到的是每个创作者所渴望的东西:充分自由地表现自我,而不必后顾财力之忧。
高迪终生未娶,他与女人似乎是无缘的。他曾经说过:“为避免陷于失望,不应受幻觉的诱惑。”据说,他年轻时曾有过一段罗曼史,但后来那位姑娘另作了选择。她是对的。 所有关于高迪生平的西班牙文和英文的资料,其重点都集中在三件最重要的作品和一次重大的事故:一,古埃尔公园(1900-1914);二,米拉公寓(1906-1910);三,神圣家族大教堂(1883至今未完成),而没有丝毫文字泄露他的情人、妻子,甚至是转瞬即逝的罗曼史。
至于那次重大事故,更让人感到遗憾——1926年高迪在全巴塞罗纳有轨电车通行礼上被这一新兴交通工具撞翻,然后撒手人寰;如果不是被一个很仰慕他的老太太在穷人医院里(西班牙的穷人医院有福利性质,不用付费)及时认出他的尸体来,也许衣衫褴褛的偶像高迪就被拉到公共坟场草草埋掉,当然也不会发生后来的全城风光大葬。
对于世界而言,高迪是西班牙人;对于西班牙人而言,高迪是优秀的加泰罗尼亚人,是巴塞罗纳人。加泰罗尼亚语是西班牙的官方语言之一,与正统的西班牙语(卡斯蒂利亚语)同属罗马语族,但有自己的语音和语调,写法也有一定差别,但总的说来还是方言与方言的区别。加泰罗尼亚语的情况有点像中国的粤语,在许多西方人尤其是生意人的眼里,粤语甚至比普通话有更广泛的沟通价值。
而高迪从来就不是一个生意人,看他把古埃尔公园建筑在“只有山羊才能爬上去”的山坡上就能明白端倪。高迪始终是一个寂寞的独行侠,他在全西班牙设计和主持工程,却坚持着只有四个省才通行的加泰罗尼亚语,为了工作,他甚至要带上两个卡斯蒂利亚语的翻译,其余时间,或者说他根本没有给自己留任何时间,始终保持着一个缄默隐忍的工作狂的本色。

La Pedrera (Casa Milà, 1906-1910)

La Pedrera (Casa Milà, 1906-1910)

La Pedrera (Casa Milà, 1906-1910)
阅读神秘的建筑天才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高迪主持修建了科米亚随性屋、比森斯之家、格尔之家、特瑞莎学院、米拉之家等一系列作品,它们大都分布在加泰罗尼亚,尤以巴塞罗那最多。他最出名的作品,莫过于到现在都还没造完的圣家堂(或译为圣家族教堂)。高迪用奇异的建造方法为20世纪建筑史增添了独特的一页。在建筑中运用玻璃、陶瓷、马赛克等的拼贴装饰与彩绘等,也都是极具高迪风格的手法。《高迪的房子》(徐芬兰著,2003年7月版)一书,向人们展示了高迪建筑艺术的全貌。西班牙皇家高迪馆馆长霍安·博萨戈达·诺内利欣然为此书作序,肯定了作者对高迪及现代主义建筑的研究与认知。

El Capricho de Comillas (1883-1885) 《高迪的房子》将高迪作品分为三个时期,其一是早期的东方风格作品,其二是新哥特主义及现代主义风格作品,其三是自然主义作品。高迪的早期作品,如位于西班牙北部坎达布利卡山脉海岸的科米亚随性屋,以及位于巴塞罗那市的比森斯之家、格尔之家、格尔馆等,有着伊斯兰装饰性风格。在自己的建筑理论成熟时,高迪开始迷恋自然。书中写道:
“高迪……认为自然界没有直线存在,如果有,也是一大堆弯曲线造型转换而成的。高迪喜爱大自然,特别注意动物、植物及山脉的造型。他观察入微,他所看到的自然美并不是刻意的美,而是具有效用、实用的美,所以寻找到他所要的美感——自然就是美,美即是实用性,实用即是自然的存在,自然即是实用的展现。”
巴特略之家和米拉之家是高迪实践自然理论的代表作。

巴特略之家 由高迪改造的充满童话色彩的巴特略之家,内部以海底世界为设计理念。巴特略之家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加泰罗尼亚地区的民间故事---圣乔治屠龙救公主。公寓里的每一个设计都有特别的意义:楼顶十字架状的烟囱代表英雄,如同鳞片般拱起的屋顶代表巨龙的背脊,而阳台则是以面具的形式出现,整个房子的构架也参照了人骨的造型。镶嵌彩色陶瓷和玻璃的外墙在阳光照耀闪着华丽的光芒。若是晚上来观赏又是另一番景致。房间的内部被打造成海洋的世界。连高迪自己都激动地称它为“看起来像是一座天堂的房子”。

米拉之家 米拉之家的屋顶高低错落,墙面凹凸不平,到处可见蜿蜒起伏的曲线,整座大楼宛如波涛汹涌的海面。高迪还在米拉公寓房顶上造了一些奇形怪状的突出物,有的像披上全副盔甲的军士,有的像神话中的怪兽,有的像教堂的大钟。其实,这是特殊形式的烟囱和通风管道。 米拉之家“酷似断崖的外观,内外连续性的建造方式被喻为‘迷宫’的写照”。其连续性的弯曲造型,像海浪起伏具有动感,立面大窗一个洞一个洞犹如蜂窝,也让人觉得这房子是被海浪侵蚀后的岩石。 高迪认为米拉之家是“用自然主义手法在建筑上体现浪漫主义和反传统精神最有说服力的作品”。

神圣家族大教堂 当然,高迪对人类文化史上的最大贡献是圣家堂,一座尚未完成的天主教教堂,巴塞罗那的象征。高迪自1885年起设计第一张圣家堂的草图,1914年后则以全部精力投入圣家堂的建造,不再接任其他新的建筑设计工作。圣家堂建筑物大部分至今仍在建造。高迪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圣家堂。他每天从格尔公园步行十几公里到圣家堂工作,直到最后因为年迈不得不离开格尔公园的住处,住进圣家堂的工作室里。在那里他每天工作、祈祷、做礼拜。 圣家堂整体设计以大自然诸如洞穴、山脉、花草动物为灵感,设计完全没有直线和平面,而是以螺旋、锥形、双曲线、抛物线各种变化组合成的传奇。高迪曾经说:“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归于上帝。” 圣家堂的建造本身就是一个上帝之手的传奇。 繁复的细节与装饰是高迪作品最让人着迷的地方,这样的姿态似乎与现代建筑运动截然相反。我们今天到处可见“极少主义”风格的现代建筑,听到的是建筑界的名言:“装饰就是罪恶”,“少就是多”。然而,建筑史或艺术史却有更多的复杂性。在高迪手里,装饰不是罪恶,装饰是建筑师天才的显现,“多”同样是简洁的新符号。高迪的作品构成了现代建筑运动之外的另一条脉络。虽然他也吸收了哥特、伊斯兰教、新艺术等各家建筑的精华,但他又用自己的想象力将它们改造成为奇异无比的建筑结构。
高迪的存在,让我们终于能够从另一视角来重新审视现代建筑运动,重新思考建筑文化的问题——我们的建筑师既缺少现代建筑大师的简约手法,又缺少像高迪这种用心灵去装饰人间的独特建筑语言。所以,中国当代城市呈现出一种缺乏生命力的无可奈何的景象。城市在迅猛发展,建设规模举世罕见。但是,这些新的城市建筑却缺少灵魂。
所以,我们需要阅读高迪。
 Portrait of the old Gaud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