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绍兴游(十四,沈园——古迹区,下)

 百麦阁主 2017-07-22
绍兴游(十四,沈园——古迹区,下)
(“沈园”旧园门)

继续游览在“沈园”的古迹区。
上集说过,孤鹤轩是古迹区的中心建筑。尽管“沈园”不大,以它为地标,容易辨别方向,减少游览的重复、错漏。
绍兴游(十四,沈园——古迹区,下)
-
自孤鹤轩向东南,有形如葫芦、宋代原状保留至今的池塘,俗称“葫芦池”,这里曾是陆游与唐琬分手后再次相见之地。据说,1985年考古发掘时,在池的西侧发现了一条排洪沟,在排洪沟的同一地层发现了许多宋代的遗物。
绍兴游(十四,沈园——古迹区,下)
-
最好从上往下鸟瞰。当时思泉功课没做好,只拍了局部。
绍兴游(十四,沈园——古迹区,下)


绍兴游(十四,沈园——古迹区,下)
-
这张博友的片子能看出点“葫芦”的端倪。感谢他了!
绍兴游(十四,沈园——古迹区,下)
-
一座横跨在水湾之上的石板小桥,叫伤心桥
绍兴游(十四,沈园——古迹区,下)
-
桥名取自陆游晚年(那时已经七十五岁)重游沈园时《沈园二绝》中的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诗句。仿佛看到了池中唐琬的倩影,倍感伤痛。
绍兴游(十四,沈园——古迹区,下)
-
一对老者带着小孙女嬉戏在伤心桥畔。
绍兴游(十四,沈园——古迹区,下)
-
八百多年有那么一位老年的诗人曾在这里怀念他的原配,不知他们知否?
绍兴游(十四,沈园——古迹区,下)
-
在“伤心桥”的西头,立着一座歇山顶方亭。因为亭中有一眼宋代古井,所以叫宋井亭
绍兴游(十四,沈园——古迹区,下)

绍兴游(十四,沈园——古迹区,下)
-
这口井的形状看上去像人的一双眼睛,故又称“双眼井”。
绍兴游(十四,沈园——古迹区,下)

从而有人杜撰出这样的一种说法,一只眼睛代表陆游,另一只眼睛代表唐琬,当中一块石条是陆游的母亲将他们俩给分开了,但是井中的水是相连的,可见陆、唐的心始终连在一起。
绍兴游(十四,沈园——古迹区,下)
-
其实,这口井当时是两户人家合用,当中有一堵墙。沈园重建时将这堵墙拆除,就成了现在的模样。
绍兴游(十四,沈园——古迹区,下)
-
“伤心桥”的东头,是一座茅草盖顶的木构圆亭。
绍兴游(十四,沈园——古迹区,下)
-
据说,陆游和唐琬在园内偶遇后,当时也在园内的唐琬第二任丈夫,让唐琬给陆游送去一些酒菜,两人就在亭内作了一次短暂的交流。
绍兴游(十四,沈园——古迹区,下)
-
片子里的两位女士也在交流,估计与陆、唐无关。
绍兴游(十四,沈园——古迹区,下)
-
曾经的恩爱夫妻,被生生拆散七年后再次相见,自然是一见如故,这座古朴的小亭因此得名。
绍兴游(十四,沈园——古迹区,下)
-
孤鹤轩的西面假山上还有一座单檐攒尖顶方胜形组合亭,叫闲云亭
绍兴游(十四,沈园——古迹区,下)

所谓“方胜形”,即由两个菱形或方形压角相叠
将闲云亭设计成难舍难分的组合形式,估计设计者的初衷也是想与陆、唐的爱情故事扯上干系。
绍兴游(十四,沈园——古迹区,下)

绍兴游(十四,沈园——古迹区,下)
-
坐在亭中,居高临下,可眺望全园景色——不过大多被树木遮挡。“闲云亭”亭柱上有副楹联:“天垂缭白荣青处,人在纷红骇绿中”。
绍兴游(十四,沈园——古迹区,下)
-
这才走到《钗头凤》题壁,已经提到上一集开篇时啰嗦过了,这里不再赘叙。
绍兴游(十四,沈园——古迹区,下)
-
题壁向东,有一座靠墙而建的单檐攒尖顶半亭,称半壁亭
绍兴游(十四,沈园——古迹区,下)
-
绍兴游(十四,沈园——古迹区,下)
-
亭联:莫因半壁忘全壁,最爱诗园是沈园
绍兴游(十四,沈园——古迹区,下)

绍兴游(十四,沈园——古迹区,下)
-
亭内立有重建沈园碑记刻石。绍兴书法家沈定庵先生(1927年~   的隶书,喜欢,拍之留记。
绍兴游(十四,沈园——古迹区,下)
-
如故亭的东面,是一座方形庭院,因为院中植有两棵桂树,故主厅称双桂堂
绍兴游(十四,沈园——古迹区,下)
-
   厅前抱柱联:“铁马秋风大散关前长饮恨;断云悠梦沈家园里更伤情”

绍兴游(十四,沈园——古迹区,下)
-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网络上的有关文章和景点的介绍,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