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花鹿站姿纽汉文篆书“巡检司印”金印断代疑迷

 国民一员 2017-07-23

梅花鹿站姿纽汉文篆书“巡检司印”金印断代疑迷梅花鹿站姿纽汉文篆书“巡检司印”金印断代疑迷


梅花鹿站姿纽汉文篆书“巡检司印”金印断代疑迷

梅花鹿站姿纽汉文篆书“巡检司印”金印断代疑迷

梅花鹿站姿纽汉文篆书“巡检司印”金印断代疑迷

梅花鹿站姿纽汉文篆书“巡检司印”金印断代疑迷

梅花鹿站姿纽汉文篆书“巡检司印”金印断代疑迷

朋友提供一枚梅花鹿站姿纽、汉文篆书“巡检司印”金印(见图1-3、),让笔者鉴定并给予考证。

鉴定考证一件文物,首先要知道它的来源是否合法?要:一不是偷盗而来的赃物;二不是挖坟盗墓而来的贼物;三不是产权不明析的黑物。最好是流传有序,可核查之物。但真正流传有序的物件,是少之又少,多是后人自行编撰的故事。故事虽美妙动听,却多数无法核实。这件金印是朋友从大型拍卖会拍得,来源虽不是流传有序,但确属合法。

鉴定真伪是考证文物的前提,真文物才值得考证,否则考证就是胡编乱造。金印鉴定,先要看其材质是否含金,含金量多少?经检测,金印含金量80%以上,其余为银铜铁。再看时代特征与形制,金印为立姿梅花鹿纽,这种纽在汉族官印上从未使用过,最早在汉代颁予少数民族首领的印玺上出现,以后仅在辽金元等少数民族政权官印上使用过,是一种草原游牧民族政权喜闻乐见的一种印纽。故其断代,可考虑辽金元三朝。

印通高约50毫米,纽高约40毫米,印台高约10毫米。印台为正方形,每边长都为25毫米在右,鹿身高约25毫米,鹿颈头角高约15毫米,长约28毫米,宽约6毫米。印文为汉字篆书“巡检司印”四字,其篆法应为始于南北朝,盛行于唐五代官印上的“蟠条篆”。印文蟠曲引带,迂回舒畅,刚劲雄健,骨骼清新。

鹿与印为整体铸造而成,鹿身梅花为铸出,身上的细纹为铸后刀刻。整个鹿形象生动,英姿勃勃,形神俱佳。岁月在印钮印台都留下了深深的痕迹,磕碰磨损的坑洼圆润,自然坚实;自骨子里生长出的金锈和包浆和谐地融为一体,给金印罩上一层从沧桑中走来的成熟美女似的风彩。鹿的造型奇特,鹿角为一丛肥硕的灵芝,示意她不是世间的凡鹿,而是一只天神派到人间驱邪散福的神鹿。从材质、形制、锈色、包浆、自然磨损诸方面看,神鹿纽金印确是一件有着几百年以上岁月的老金印。

从时代特征分析,它应是草原游牧文化的产物,辽金元三朝应是金印断代的主要范围。印的断代依据一是时代特征,它只能指出大体范围,已完成。二是形制,也只能断出大至时间,也已完成。三看款识,很多官印在印背都刻有颁制机构和时间,那是最简捷的断代方式。然而遇到没有款识的官印(金印玉玺通常都没有款识),这条就变得竞无意义了。四是看印文,按印文指导的方向在考证的同时确定断代的证据。

此印印文前面已介绍是“巡检司印”四字,其中的“巡检司”是使用此印的官方机构名称。由此看来,“巡检司”应是此印断代的主要依据。“巡检”之名始于中唐,中晚唐时期,在盐产地、交通要道、馆驿、仓场和军队中,开始任命一些巡检。五代时期更加普遍地设置巡检,除军队外,巡检多设置在藩府要郡所在州、京城和留都、战争的前沿以及沿边、沿江河淮海、山地等各地。辽宋时期,巡检的种类和数量空前增加。特别是,在地方上远离州县政治中心的山水险要又是交通必经之处、商业市镇、盐茶生产场务和运销途中,沿边沿海等边防要地等等,普遍设立巡检司,并且以巡捉盗贼,维持地方治安,稳定基层社会秩序,巡查捉拿走私、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为主要职责,这种局面在辽与北宋两朝最终形成,并被金、元、明、清各朝所沿用。

问题是辽宋金元明清各朝都有巡检司之设,本文之印上的“巡检司”,到底是哪朝之“巡检司”?问题只能用排除法解决,首先应以前面时代特征分析的标准:印是草原游牧文化的产物,辽金元三朝应是金印断代的主要范围,这样就排除了宋、明、清三个非游牧民族朝代。二是根据印的材质,及辽金元使用印材规定,与各朝巡检司机构等级的标准,排除因“巡检司”在官制等级低而无权使用金质官印的朝代,从而找出可能使用金印的朝代,完成印的断代。这项排除既复杂又简单,复杂的是这三朝史料都不完整,尤以辽代为甚,其中对符印的叙述及对“巡检司”的记述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排除中,既要利用史料又要利用实物证据,综合考查方保无误。

经查辽金元三史符印篇与“百官志”中“巡检司”资料,金元两朝先后被排除。《金史》规定“吏部、兵部,契丹枢密院诸行军部署,汉人枢密院,中书省诸行宫都部署用银印,南北王以下内外百司印,皆用铜印”。正隆元年规定“百官之印。三师、三公、亲王、尚书令并金印,方二寸,重八十两,驼纽。一字王印,方一寸七分半,金镀银,重四十两,镀金三字。诸郡王印,方一寸六分半,金镀银,重三十五两,镀金三字。国公无印。一品印,方一寸六分半,金镀银,重三十五两,镀金三字。二品印,方一寸六分,金镀铜,重二十六两。东宫三师、宰执与郡王同。三品印,方一寸五分半,铜,重二十四两。四品印,方一寸五分,铜,重二十两。五品印,方一寸四分,铜,重二十两。六品印,一寸三分,铜,重十六两。七品印,一寸二分,铜,重十六两。八品印,一寸一分半,铜,重十四两。九品印,一寸一分,铜,重十四两。凡硃记,方一寸,铜,重十四两。”而巡检司官小位卑,只配使铜印尔。本文附一金代巡检司印,请大家欣赏比对。(见附图456、)

“诸州都巡检使各一员,正七品。副都巡检使各一员,正八品。司吏各一人。右宿、泗、唐、邓、察、亳、陈、颖、德、华、河、陇、泰等州并西北路依此置,余不加“使”字。散巡检,正九品。内泗州以管勾排岸兼之。皆设副巡检一员,为之佐。右地险要处置司。唐、邓、宿、泗、颖、寿、蔡等州及缘边二十五处置。大定二十二年,广宁府大斧山置巡检司。明昌五年七月,升蔡州刘辉村冬置巡检。”

《元史》至元元年(1264年)规定,“定御宝制,凡宣命、一品、二品用玉,三、四、五品用金。元宗室、驸马,通称诸王,旧封一字王者,金印,兽钮。二字王者,金印,螭纽。以下按等级次序用,金印,驼纽;金镀银印,驼纽;金镀银印,龟纽;银印,龟纽。臣属印:一品衙门,三台金印;二、三品,二台银印。其余大小衙,俱用铜印。”元朝“巡检”品级更低,更和金印使用差天地之远。“元代巡检从九品,在国家官吏体系中是最低的一级。此时的巡检已经没有防御边境的职责,而是完全的负责捕盗与维护社会治安。巡检职能的扩大是由元代开始的,在一些边远地区政务、征税等行政职能也由巡检代为管理。巡检在元代虽然地位低微,但在世人心中,因为他们的职责重要形象却不低。”(张浩《清代巡检制度研究》)。

金元两朝因印制与“巡检司”官品被排除在金印铸造时期之外,那辽代呢?《辽史·符印》记官印使用规定:“吏部印,文曰'吏部之印’,银铸,以印文官制诰。兵部印,文曰'兵部之印’,银铸,以印军职制诰。契丹枢密院、契丹诸行军部署、汉人枢密院、中书省、汉人诸行宫都部署印,并银铸。文不过六字以上,以银朱为色。南北王以下内外百司印,并铜铸,以黄丹为色,诸税务以赤石为色。杓印,杓,鸷鸟之总名,以为印纽,取疾速之义。行军诏赐将帅用之。道宗赐耶律仁先鹰纽印,即此。”照此记载,好象辽代也没戏。其实不然,从近年北方出土的数十方汉文契丹文印来看,辽代节度使以上,即三品官以上都使用金印。辽史的记载,可能是元代撰修者以元代印制臆度的文字。

《辽史》有关“巡检司”的资料仅十七个字“西南面招安使司。耶律合住,景宗保宁初为西南面招安使。巡检使司。耶律合住,景宗保宁中为巡检使。”就这个曾任巡检使司的耶律合住,最终决定了这枚“梅花鹿站姿纽、汉文篆书“巡检司印”金印”的命运,准确地为它断了代,并确定了它的主人。

耶律合住是耶律琮的契丹名(又作昌术)。耶律琮是辽代景宗时名将,出身贵胄,功劳显赫,足智多谋。他是辽太祖之弟耶律迭剌之孙,耶律迭剌曾任东丹左大相。耶律琮属于皇族宗亲。初以近族入侍,每从征伐有功。辽景宗保宁元年耶律琮荣升为崇禄大夫,检校太保,右羽林军大将军、兼御使大夫、上柱国,被委任为持使郡符,西南面招安使。一年后又升任为右龙虎军大将军。保宁五年(公元973年)授推忠奉国功臣、昭武军节度,利巴等州观察处置使?特进、检校太傅,兼逐州剌史、西南面巡检使。保宁八年以后,他的官阶已是推忠奉国功臣,镇国军节度,华商等州观察处置使,特进检校太师兼待中,使持节华州诸军事,行毕州剌史,上柱国、漆水郡开国公食邑3千户,实封300户的“三公之首,帝王之师了。在处理辽、宋关系上,耶律综力主和睦相处,少生是非争端,从而避免了战争,维护了辽景宗的皇帝之位。《辽史》称:“合住一言,贤于数十万兵。”因此,耶律琮死后,被追赠政事令,“皇帝使宗子来会葬,赗赠含襚以表厚亲之恩。”其墓前有石像生,刻立文臣武将,都显示出皇帝对他的格外敬重。

从耶律琮的履历中,我们知道他是以龙虎军大将军,持使郡符,西南面招安使,于保宁五年,升任西南面巡检使司巡检使的。个中的龙虎军大将军是正三品官阶,西南面招安使必也是三品等级,耶律琮升任的西南面巡检使司巡检使也必定高于原来的职务。再看他被同时授予的推忠奉国功臣、昭武军节度,利巴等州观察处置使?特进、检校太傅,兼逐州剌史、漆水郡开国伯食邑700户等实虚职衔,这个巡检使司肯定最少也应是从二品机构。

辽代节度使,州刺史,特进,太傅,龙虎军大将军等级别的官,都有金印出土。所以,巡检使司巡检使使用金印应是理所应当的。当然,耶律琮任职的巡检使,和金元时期的巡检使有截然不同的区别,金元时期的巡检司是常设的地方治安机构。而耶律琮任职的巡检使司是朝廷为抵御外族侵入、守御边境而差遣将领去戍边特别设置的临时性军事机构。遍查《辽史》,仅见耶律琮一位巡检使的原因恐怕也就在这里。这个巡检司(机构名应以印文为准),是为差遣耶律琮去戍边而设(保宁五年,973年特设),耶律琮离职退隐(约在保宁九、十年间)后,辽代唯一的巡检司大概也就撤并了。这个巡检司估计也就存在了五六年。

至此,对梅花鹿站姿纽、汉文篆书“巡检司印”金印的鉴真断代也就彻底完成。结论:该印铸制精湛,包浆锈色显现千年岁月沧桑,自然真实。其形制特征与辽中早期官印制度相符,经与史籍核考,可以确定此印为辽景宗保宁五年(973年)所设西南面巡检司之官印,使用者为该司唯一一位巡检使耶律琮。

泉痴山人2012-11-29于京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