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契丹文天禄钮“文礼护卫”金印 究竟要护卫甚么?





辽契丹文天禄钮顺读“文礼护卫”金印(见图1-6、),是枚小巧玲珑,精美细致的艺术品。这亦是一枚表彰为国家文化礼仪做出重要贡献人士而特制的纪事纪念印,其性质类似如今的xx文化金质奖章,领受人员应不拘品级范围较广。四字印文顺读,即“先右一(文)后右二(礼),再左一(护)再后左二(卫)”。汉译印文为“文礼护卫”褒奖语。白话意为“国家文化礼仪的维护者捍卫者”。此印文浅显易懂,应是枚对国內有贡献知识分子集体褒奖之事予以纪载的“纪事印”。 该印通高28毫米,印台高3毫米,印钮高25毫米,印面26×26毫米见方,重115克。印钮为一刀雕面成的蹲踞天禄神兽,刀法粗犷,憨态可鞠。印台四周印裙简洁阴刻卷曲蔓叶纹。印文四个楷体契丹小字,端庄肃穆,落落大方。何为“文礼护卫”?其护卫的是什么? 从字面解释就是“国家文化礼仪的维护者捍卫者”。“礼议”好理解,就是《辽史·礼志》记载的国家历代统治者制定的,所有吉议、凶议、军仪、宾议、嘉仪。包括种种法规制度、风俗习惯。《礼志》序说:“理自天设,情由人生。以理制情,而礼乐之用行焉。林豺梁獭,是生郊禘;洼尊燔黍,是生燕飨;虆梩瓦棺,是生丧葬;俪皮缁布,是生婚冠。皇造帝秩,三王弥文。一文一质,盖本于忠。变通革弊,与时宜之,唯圣人为能通其意。执理者胶瑟聚讼,不适人情;徇情者梯稗绵绝,不中天理。秦汉而降,君子无取焉。辽本朝鲜故壤,箕子八条之教,流风遗俗,盖有存者。自其上世,缘情制宜,隐然有尚质之风。遥辇胡剌可汗制祭山仪,苏可汗制瑟瑟仪,阻午可汗制柴册、再生仪。其情朴,其用俭。敬天恤灾,施惠本孝,出于悃忱,殆有得于胶瑟聚讼之表者。太古之上,椎轮五礼,何以异兹。太宗克晋,稍用汉礼。”因“礼议”是国家制定,大多为各级官员去执行,朝廷可以用公权力强制推广颁行。所以,“礼仪”的护卫,相对“文化”要容易得多。 “文化”,就是“以文教化”,“文以载道,化行天下”。“文化”一词出现于西汉末年。“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说苑·指武》),“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文选·补之诗》)。“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属精神领域之范畴。具体到印文的“文化”,应是“以文字教化天下”之意。 契丹本无文字,即无文化。汉末以来,因长期与有文化之民族,汉、突厥、回鹘交往熏陶,渐萌自制文字之心。“汉人陷蕃者以隶书之半,就加增减,撰为胡书。”,“汉人教以隶书之半,增损之,作文字数千,以代刻木之约。”历经近千年锤炼,淘洗,遥辇汗国末年契丹文已基本成型,并流行于契丹地区。耶律阿宝机,在拟改遥辇汗国为“大中央辽契丹国”的过程中,发起了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其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利用“胡书”铸造“大中央辽契丹国”开国钱币。胡书大字“万岁三钱”,应就是这批“造神钱”的代表作。天皇帝及其身边的助其推进造神运动的番汉大臣,应就是最早建立契丹文化的“文礼护卫”。 神册五年(920年),在辽太祖的亲自主持下,耶律突吕不和耶律鲁不古两人负责,由附辽的汉人具体操作,将比前立了大功的“胡书大字”,整理、刪改、定型为“国字(契丹大字)”颁行。突吕不和鲁不古两人及利用《说文解字》“部首”原理,汉字“反切法”与回鹘文拼音法整理编制契丹小字的耶律迭剌应是辽契丹建国后对契丹文化做出重大贡献的“文礼护卫”。以后,在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圣宗开泰三年(1014年),道宗咸雍元年(1065年),天祚帝乾统三年(1103年)等年间都曾对契丹大小字进行修改调整,并都有字书留传出土。许多契汉人士参与其中,是为一批接一批契丹文化的“文礼护卫”。 在契丹文字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教化百姓的“契丹文识字课本”--可以无脚走天下,走进寻常百姓家,從契丹人的視野觀察契丹人世界,表現契丹人自身的世界的“契丹文钱币”发挥了极大作用。应该说,契丹文钱币、符牌、印章、铜镜、器物在某种意义讲,亦是契丹文化的“文礼护卫”者。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今天为止,亦有无数仁人志士为发现、重现、解读契丹文字默默工作,努力钻研。官方人士不说,仅民间卓有成效的契丹文化研究者就有陈传江、陶金、邵华伟、李卫、张苏、聂冲、王树人、魏文成筹十几位中青年学者,在他们身后还有一大批全力支持他们的长者,陈竣、王加勋、和希格、裴元博等。这些人称得上新一代契丹文化的“文礼护卫”。 当前护卫契丹文化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一是有外来势力妄图通过“砍旗斩首”掌控契丹文化研究的话语权,借以在契丹文化研究领域里增养出一批为其服务的文化应声虫,为其文化侵略理下伏笔。这不是耸人听闻,是铁的事实。君不见,某不友好邻国文部省国帑支持的某契丹文专家,专找中国契丹文化研究旗帜性项目砍伐,专向中国契丹文化研究领军人物发难?她选择刘凤翥首译的胡书大字“天朝万岁”讨伐与向《新编辽史》主编刘浦江发难,都是精心筛选策划的对中国契丹文化研究的“砍旗斩首”行动。 刘凤翥是中国国家支持的契丹文字研究的“首席专家”,他首译的胡书大字“天朝万岁”是辽契丹开国第一钱,是契丹文钱大纛旗。否定了胡书大字“天朝万岁”翻译的正确,既砍掉了契丹文明的大旗,又推翻了刘凤翥“首席专家”的地位,中国契丹文化研究的话语权自然落到了这位发难者手里,契丹文化研究领域岂不就任凭她说黑道白?同样的,她把矛头对准《新编辽史》主编刘浦江,把“抄袭”的污水泼到他头上。其实针对的不是刘浦汪本人,而是他主编的《新编辽史》,影射其“抄袭”了她的研究成果。这一“砍旗斩首”行动,既贬低了刘浦江,又抬高了她在辽史研究中的地位,更把《新编辽史》这一新成果,变成不明真相人们心中她的成就。 与此相似的还有某国一些所谓的钱币专家,对辽钱首个专著李卫撰《辽金钱币》的攻击。企图用他们发现的几枚私铸后铸的西辽钱币,不但否定西辽钱币,而且否定所有辽契丹钱币。这种情况是必须引起每个契丹文化、契丹文物、契丹钱币爱好者警觉的事情。更是每个新一代契丹文化“文礼护卫”者应该立即奋起抗击的方向。 还有一种情況是令古今契丹文化“文礼护卫”者都头疼的事,即自家人的不理解、误解、曲解,而产生的自觉不自觉的助纣为虐,为虎作伥。对这些亲人打不得骂不得,只有耐心地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环境里引导他们自醒。一致对外保持警惕,对自己人忍耐冷静。笔者近几年基本上就是这样做的。对外来“砍旗斩首”心怀不轨者必坚决著文予以回击。对自己人的助纣为虐行为适当批评予以引导。对其与“砍旗斩首”无关的言行不予反驳,相信他会自醒自励。实践使我认识到,当好一个契丹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文礼护卫”者并不容易,辽契丹时如此,当今也还是如此。这也许即是这枚契丹文“文礼护卫”金印价值真谛的所在。 泉痴山人2017.2.19日于京东沉疴康复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