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字全息感应论

 大道至简64382 2017-07-23
八字全息感应论
八字全息感应论

 宇宙全息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  宇宙全息论既是理论科学又是应用科学。既是研究宇宙普遍规律的全息理论,又是研究一切领域的特殊规律的科学。

   宇宙全息论的基本原理是:从潜显信息总和上看,任一部分都包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在宇宙全息统一整体中,各子系与系统、系统与宇宙之间全息对应。

   “宇宙全息论”包括如下基本内容:

1、一切事物都具有四维时空立体全息性(四维时空:时间加三维空间);

2、同一个体的部分与整体之间、同一层次的事物之间、不同层次与系统中的事物之间、事物的开端与结果、事物发展的大过程与小过程、时间与空间,都存在看相互全息的关系;

3、每一部分中都包含了其它部分,同时它又被包含在其它部分中;

4、物质普遍具有记忆性,事物总是力图按照自己的记亿中存在的模式来复制新事物;

5、全息是有差别的全息。

    宇宙全息统一论是克隆技术的哲学依据,也是今后发展克隆技术的理论基础反之,克隆技术的成功和发展也是宇宙全息统一论论断正确性的有力证据。

    自然万物,自从其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成为了宇宙中的一员。其诞生于宇宙作为宇宙中的一个个体,其身上会不同程度地携带和浓缩了宇宙中的与之相对应的信息,会遗传了宇宙这个“母体”的一些“基因”。在茫茫的宇宙中,太阳和月亮及太阳系是离我们最近的星系,对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生物的影响尤为显著和重要。因此,地球上的生物携带的日、地、月系统的遗传信息将较明显日地月系统遵循其自身运行规律在运行着。而地球上的生物在其运动变化中,也必将遵循与日地月系统这个“母体”同样的或类似的规律运行。人类如此,其他生物也如此。这就是中国传承数千年的“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合一论是一种宇宙思维模式,它是《易经》哲学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易经》的最高理想。《易经》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思维模式,充分注重了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

    天人合一论与现代的宇宙全息论一致。所以,天人合一论既是一种内涵丰富的哲学思想,同时也是一套客观正确的科学理论。中国古人几千年前就发现了自然界这一普遍规律是令现代人敬佩的。

    全息感应是命理学中最常用最深奥的一门学问,它广泛应用于各门各派,各种术数当中。实际上,当我们迈入易学之门,每个人都不自觉地运用上全息感应也就是命理学家常说的太极点。只不过这一方法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当然也更无法理解其深刻的内涵
       八字是对人生的全息模拟和对天地人关系的完美描述。

                          八字全息感应论

  要研究全息感应,首先要明白,什么叫全息,什么叫感应。全息在古代来说就是天人合一,而今解释就是任一事物,从时间到空间,从宏观到微观都存在局部缩影的整体信息,这样的一个客观规律就叫全息。感应就是物质与物质之间的互相作用,其中又分作用与被作用。当其中一方作用于它或被它作用,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可称为感应或被感应。

  当我们明白什么叫全息,  什么叫感应后,就应该明白'全息感应'是一个整体信息系统。它高度概括了一切物质的信息体现,是部分与整体的全息,是宇宙全息论大厦的基石,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原理。

  在研究八字破六亲当中,运用了各种感应学。例如,宫位感应、十神感应五行感应、原局感应、行运感应,以上内容都在前面的命理知识中作了详细的讲解,但有一个感应却在众多感应学中占重要位置.我们称之为超常感应或随机感应(灵感信息)。

  当一个八字在手,要准确地预测其六亲属相,必须全息地看待这个八字,而并非单一地提取某种信息或一两条断语,即以为能准确地预测出其六亲数。而众多的六亲和命理知识只能作为参考。全息感应就像铁板神数中的三要玄机断卦的外应,气功的信息感应一样,在预测中占重要作用。往往这种超常感应也是这样的准确,准确得有点怕。当一个八字信息明显的时候,我们可利用我们学到的六亲命理知识,加上全息感应,方能准确测出其六亲数。当信息不明显的时候,往往要捕捉第一信息。你感觉你认为哪一个属相是其六亲属相,你就大胆作出肯定。这一点,在破解父母、兄弟姐妹、儿女的属相中最常用。因为他不像配偶属相,那么有规律可寻。这是我长期研究六亲数中的感悟,也是我对易友们的忠告。

  其实,无论是术数还是气功,很多东西不能言传,只能靠自己悟,也即佛家所说的"禅",道家所说的"道"。

                     八字全息感应论

宇宙全息论

放眼宇宙,看那生命的组合、人类的智慧、飞舞的电子、浩瀚的星系、广袤无垠的宇宙、都是按照同一结构规律——宇宙全息律构成的。当我们发现宇宙万物如此精美的结构时,那些早已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变得那样新奇。当我们进入沉思之梦的时候,我们仿佛听到了美妙的宇宙之歌,看到了迷人的宇宙之舞,似乎进入了玄妙的同宇宙合一的境界。当我们发现这一切时,我们感到了难以形容的惊异,产生了无比壮丽的感觉!

在宇宙中,神秘的人类精神不断地揭去大自然的层层面纱,使一块块神秘的异邦领土统一在真理的阳光之下。
  人类精神的天性就是怀疑。只要略加深究就可以发现,宇宙就象梦幻一样令人困惑不解,而我们自己一一人则更是一个斯芬克斯之谜:宇宙是由无数个问号组成的,而我们人类认识史上每一页都写着“为什么?”。
  宇宙既千差万别,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又表现得加此统一、和谐,使我们惊叹不已。为什么在看来截然不同的东西中会呈现出十分相似的性质?为什么对立着的东西能够相互转化?为什么死的东西会变成活的东西?为什么宇宙中会开出如此壮美的精神之花?为什么……这是多么神奇的宇宙之谜?

人类似乎在一开始就坚信,在这纷纭复杂的现象中隐藏着深刻的同一性。这种信念对于人类的进步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如果宇宙不是全息统一的,人类就没有希望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认识其真面目。

让我们从物质世界的最基本层次开始,经过物理世界,化学世界、生物世界、人类社会、生态世界、精神王国、时空迷宫等一系列层次,遍赏那里的全息风光。最后,登上宇宙的顶峰!从宇宙的角度观赏那统治着宇宙一切全息领域的宇宙全息律吧。

宇宙是一个n维全息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任一组成部分都是浓缩的信息宇宙,宇宙是无数个信息宇宙的集合体。筒言之,任一系统都包含着宇宙总体的全部信息。这样,宇宙全息论就把宇宙统一为一张结构缜密,不可分割的无比巨大的全息网。
一、宇宙全息论的十大原理

第一基本原理:任一部分都包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

可进一步推出,任一部分都包含着整体乃至宇宙总体的全部信息。简言之,部分与整体全息。
这是宇宙全息论的最基本、最重要、最直接的原理。根据这一原理,推出了整个宇宙全息论体系和九大全息原理。
第二原理:一切系统都是全息系统。
这一原理表明,从最低级的物质形态,到最高级的物质形态一大脑和精神,都是宇宙的缩影。因此,一切全息系统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全息等价性。
第三原理:宇宙信息守恒律。
宇宙全息律表明:信息有两种基本形态,即潜在形态和显化形态,可称之为潜在信息态和显现信息态。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当潜在信息态超越信息阈的极值对,就逐渐转化为显现信息态。从潜在与显现之总和来看,宇宙中的全部信息和物质、能量一样,也是不生不灭的。从总体上、本质上看,宇宙中的信息是恒定的超时空的,宇宙不会发展出它自身不曾包含过的东西。从信息的总和和本质上看,宇宙(万物亦然)自身永远是自身,自身永远是绝对同一的。质言之,宇宙中的信息是守恒的,这可称为宇宙信息守恒律。宇宙信息守恒律为宇宙信息论和宇宙全息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宇宙信息守恒原理表明,任一系统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但系统中的全部信息都不会因系统的解体面消亡,它只能发生信息能级跃迁,即当系统灭亡时,信息以全息量子的形式跃迁到潜在信息态,以新的方式存在予新的系统中或空间位点上,即使新的系统再灭亡,全息量子也不会消失,它会按自身的规律再次跃迁到另一系统。信息是守恒的,只是信源会发生能级跃迁,或潜或显。
这一原理说明,人们通常所认为的人类创造出来的信息,实际上只是潜在信息的显现而已。因为,连人类本身也只是物质的低级形态中所潜在的高级形态信息的显化。“创造”不过是显现。
第四原理,宇宙信息潜显律。
这一原理指出,宇宙中的任一过程都是从潜在到显现,或从显现到潜在,亦即任一过程都是从潜在信息态不断向显现信息态转化,或从显现信息态不断向潜在信息态转化。简言之,过程是潜在信息态和显现信息态相互转化的结果。因此,任一系统都是潜在信息和显现信息之总和的综合效应的表现形式。
这一原理至关重要。我们所说的“全息”并非“全息不全”,而是真正全息,即包含的信息完全相同。但这样的垒息不能单从显现态上来看,只能从潜在信息与显现信息之总和上来看,否则就得不出宇宙全息的结论。
选一原理不太好理解,因为经验中的宇宙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有必要作详细说明。实际上,在一定条件下,每一小宇宙都只显现出一定层次、一定阶段上的信息,并不是将所有层次、所有阶段上的信息全部显现出来,而是把绝大多数信息都隐含在体内。例如,通常见到的人只显现出人的信息,其它一切信息如细胞、原子、层子等隐而不露,悄悄地藏在体内。正因为如此,人才成其为人,宇宙才成其为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宇宙。但当我们考察宇宙全息时,必须从潜在信息与显现信息之总和的角度,必须从变形相似、变形全息(与同形全息相反,外形不同,但所含信息总和相同,如树叶与树根的全息就是变形全息)的高度去看,才能透过现象形形色色的迷雾,真正把握住宇宙全息的脉搏否则如果单从显现上来看,单从外形是否相同去简单地机械地考察宇宙全息问题,那必然会得出片面的甚至错误的结论。例如,单从显现看,谁也不会说一块树根和一棵树全息,一片鱼鳞和一条鱼全息,更不用说那更为复杂、更为隐蔽的宇宙全息了。因此,只有选择正确的角度,按照正确的方法去考察宇宙全息,才能真正认识到宇宙是千差万别的又是同一的,宇宙是千姿百态的又是全息的多样性是同一性的形式,同一性是多样性的根源,全息性是差别性的本质,差别性是全息性的表象。
这一原理说明,一切系统都具有不同的潜在信息结构和不同的显态信息结构,但从潜在信息结构和显现信息结构之总和上看,一切系统的信息结构是完全相同的。潜在与显现既是对立的又是和谐统一的。
第五原理:同质必同构,同构必全息,全息必同构,同构必同质。三者等价,绝对同一。
从宇宙全息的高度来看,一切物质系统乃至整个宇宙是绝对同质同构全息的。物质同一性、物质同构性、物质全息性三者是等价的,是绝对同一的。因此,三位一体,应综合为“物质同质同构全息律”——“宇宙同质同构全息律”——“物质同一律”——“宇宙同一律”。
第六原理:无限全息递归结构。
宇宙是无限的,一切“小宇宙”也是无限的,“小宇宙”隐含着无限的宇宙的全部信息。这意味着宇宙全息律具有无限深刻的涵义,也说明宇宙全息的结构是无限全息递归的结构。这样,任一物质系统都包含着无限的信息层次,每一信息层次又都是其它一切信息层次的缩影,亦即每一信息层次都包含着无限的信息层次,而这一信息层次也被无限地包含在一切信息层次之中。这样一层层地无限地相互映现,层层递归,以至无穷。
第七原理:信息整份发射律。
任一全息系统的信息都是整份发射的,在任一全息波的波段上、位点上,都载有整份信息即整体的全部信息。我们把这“整份信息”叫做“全息量子”。信息的贮存、提取都是整份式的,即都采取全息量子的形式。这样就形成了信息循环圈。所谓整份发射就是信源断续地辐射出全息盘子。发育过程中DNA的自我复制是信息整份发射原理的证明,渡场上的任一位点都包含着波源乃至整个波场的信息,也为这一原理提供了证据,量子断续辐射的规律更加证明了这一原理的正确性。
第八原理。物质系统演化律。
一般说来,一切物质系统都包含着相同的演化信息,并且,一切物质系统都具有相似的演化规律,都按照本质上同样的规律存在和演化。
第九原理。整体同一律。
部分即整体,整体即部分,=者绝对同一。部分与整体的区分仅在于其存在的形态,一为潜在,一为显现,而实质上是同一的,即部分与整体是同一信息的不同状态。正是这种区别造成了部分与整体在显态全息度上的不同。部分在显态上的相对独立性越大,其与整体的显态全息度就越大;相对独立性越小,其与整体的显态全息度就越小。
整体同一律是宇宙问的普遍规律,也适用于宇宙总体和它的组成部分之问的关系上。因此,“小宇宙”即宇宙,字宙亦即“小宇宙”,二者是同一宇宙信息的不同状态,实质是绝对同一的东西。

第十原理:宇宙全息统一场。

宇宙的一切波场都是全息场,较小的场统一于较大的场。因此,宇宙中各个层次上全息场皆统一于基本的宇宙全息统一场。可以说,所有千差万别的事物都是宇宙全息统一场的表现形式。物理学家最后寻觅到的统一场,将必定是包罗一切的宇宙全息统一场。

宇宙全息论的基本概念
    信息。泛指表象事物的符号和物质的虚象形态。
    全息。指事物之间包含的信息相同或信息相似程度较大。
    全息元。在物休和宇宙中,物质、功能和结构与周围的部分有相对边界的相对独立部分称为全息元。如一个叶片,一座高山,一颗行星等都是一个全息元一个全息元上的各个部位,从某一物质层次来看,其物质特性都是大致相似的但仔细区分,就会发现一个垒息元上的各部位在物质成份、功能或结构上又有显著的差别。如喜玛拉雅山的垂直地带分布中的各自然带就有显著的差异。宇宙全息统一论注重的正是这种物质特性的差异性,但也注意研究全息元的同一性的东西。力求使二者统一起来,以便全面的揭示其全息性。   全息同类项。全息元与全息元之间,或全息元与整体之间相互对应的部位称为全息同类项。如头与头,喜马拉雅山之巅与北冰洋就是全息同类项。
    全息层。每一相对独立的整体性的物质结构层次称为全息层。如蛋壳、蛋白蛋黄和地壳、地幔、地棱都是相应物休的全息层。可以说,全息层实质上就是全息元。这样划分,只是为了使部分性全息元与整体性全息元有所区别,同时也为了表述上的方便。显然,全息层可由较小的全息元构成,如地壳这一全息层就由高山、大海等全息元构成。

  三、宇宙全息律

  宇宙是一个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休中,各予系与系统、系统与宇宙之间在时空上存在着泛对应性,凡相互对应的部位较之非对应部位在物质特性上相似程度较大。这样,在潜态信息上,子系包含着系统的全部信息,系统包含着宇宙的全部信息。在显态信息上,子系是系统的缩影,系统是宇宙的缩澎。这很象一幅全息照片,它反映了宇宙整体的全息性。这被称为“宇宙全息律”。
    这条宇宙全息总规律在宇宙中具有最大的普适性,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反极性全息律和极性全息律是宇宙全息总规律的较典型的表现形式。
  1.反极性全息律
  整体(泛指时间整体、空间整体和时空整体)可从“赤道”分成两个全息元,其全息向类项以“赤道”为中心呈近似对称的分布形式。这样,物质特性相似程度较大的垒息同类项既相距最近,又相距最远,例如通常认为的两极即是全息同类项。反极性全息律是正向全息律和负向全息律的表现形式.正负向全息规律的取向恰好相反,从而形成反极性全息律。
    反极性全息律可以表现为外在的、显态的,或表现在某一特定的物质层次上,它体现了整体之“两半球”的反极性全息对应关系。当然,这种全息律的反面就是极性全息规律。
  2.极性全息律
  整体一个全息元上的各个部位,都分别在整体或其他全息元上有各自的对应部位,全息元上的一个部位相对于该全息元的其他部位,与整体或其他垒息元上其所对应的部位物质组成模式相似程度较大,各部位在全息元上的分布规律与各对应部位在整体上或其他全息元上的分布规律相同。这样,在显态上,物质组成模式不完全相同的各部位的分布结果使全息元在不同程度上成为整体的缩影,并且各全息元之间也在不同程度上是相似的,而在潜态上,各全息元都包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因而各全息元之间也包含着完全相同的信息。这样,凡在整体中相连接的全息元,总是对立的两极,即处于相隔最远的位置上。各全息元在整体中的分布就象磁场中众多小磁针的Ns极相连接或取同一走向的排布一样。这称之为极性全息律。
    从属于极性全息律的有衍生全息律,  即从监体某处衍生出来的全息元,总是与其所衍生出来的部位在物质特性上相似程度较大。这是因为=者在本质上处在整体的向一极性位置上,相互转化而形成的一种结果。
    全息总规律在生物体上的应用即为生物全息律;垒息总规律在生物界的普遍应用即为广义生物全息律和宇宙生物全息律,全息总规律在任一系统中的应用即为系统全息律;全息总规律在宇宙中的普遍推广和应用即为宇宙全息律。这样,全息律获得了最深刻的涵义,从而任一整体乃至宇宙也仿佛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于是,整体可称为全息体,系统可称为全息系统,宇宙可称为全息宇宙并且,万物都是小宇宙,都可称为全息小宇宙。因此,在显态和潜态之总和上任一小宇宙都是宇宙整体的缩影,亦即都包含着宇宙的全部信息,都是一粒宇宙种子——“宇宙全息胚”。并且小宇甫与小宇宙之间亦包含着完全相同的信息。于是,整个宇宙便戒为一张无比巨大的全息网络体系。这网络中的每一点都成为宇宙的小像。
    上述表明:宇宙万物皆遵循宇宙全息总规律,亦即本质上皆遵循同一条全息律。换言之,全息总规律在宇宙中具有普适性。因此,我们把上述所有的全息规律统称为宇宙全息律。

  四、全息级与全息度

  全息元与整体、全息元与全息元之间具有如上所述的全息对应关系.逮可称之为全息相关性,仝息相关的程度称为全息度。从显态上看,全息元与全息元之间,全息元与整体之间的全息度不一定相同,但从潜信息态来看,全息元与全息元之间,全息元与整体之间的全息度是相同的,这表明整体的信息量是守恒的,信息具有整体性。
    从显态物质特性来看,构成整体的全息元分别属于不同的层次,较大的全息元中包含着较小的全息元。这种层次性可用级来表示。整体以下的全息元的级从高到低由大到小依次为第1级,第2级,……,第n级,……。这种全息元的级可简称为全息级。全息级越高(n越小),全息元与整体的全息度就越大,整体各部位在这样的全息元上可以有较精确地缩影定位。反之,全息级越低(n越大),全息元与整体的全息度越小,整体各部位在这样的全息元上的缩影定位就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这样,整体的全息性就主要由全息级较高的同级全息元之间的高全息度来体现。
    显然,同级全息元之间具有较高的全息度。大致同级的一些全息元向着相同的方向分化,因而这些同级的全息元之间有着较高的全息度,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如人的左眼和右眼之间,质子与质子之问,恒星与恒星之间就是如此。原子电是宇宙的全息元,原子与原子之间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如原子核、电子及结构模式等都十分相似。

四,全息和全息不全
    从潜态信息来看,全息元与全息元之间、全息元与整体之间都包含着相同的信息,这说明潜态是全息的。从显态物质特性上来看,全息元与整体之间、全息元与全息元之间存在着全息对应关系。这是全息的一面,但是,由于全息元都是特化了的,所以非同级同功的全息元之间,不同的全息元与整体之间,全息度和全息质(全息相关的具体内容)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在显态物质特性上仝息是相对的,是全息不全。所以,从潜态信息和显态物质特性之总和来看全息既具有绝对性又县有相对性,潜态是全息的,显态是全息不全,全息是绝对和相对的对立统一。全息与全息不全都是客观存在,二者相辅相成,有潜有显,共成全息模式。

  五、新的宇宙整体观

  据上所述可以得到这样一种新的观念:  在宇宙中,任一整体乃至宇宙都是由分属于不同的级并且具有不同分化程度的全息元所组成。宇宙种子(变形“奇点”)是处于最低的级并且功能相似的全息元,物质宇宙以这种最小组成单位为基石。字宙全息学说揭示了相关的部位在整体、宇宙及各个全息元上有序的全息分布规律,并且指出了这种相关性是在广泛的物质特性上的全息相关性。这样,我们便看到了无比奇妙的景象,整体和宇宙的每一相对独立的部分,在物质组成模式(如化学组成模式,粒子组成模式,渡场组成模式…)上与整体和宇宙相同,是整体、字宙的成比例的缩小。于是,整体乃至宇宙便呈现出前所束有的全息统一图景。

 六、字宙全息论的证据

    1.反极性全息律的证据
    反极性全息律又可称之为“两极全息律”。两极全息律揭示了两极相同物质的分布规律。“同极全息律”(极性全息律)则揭示了两极非相同物质的分布规律。就两极物质之总和来看,总是既相同又不相同,即总是对立统一的。如人的头与生殖部位就是这种对立统一的全息组成模式。另外,严格地说,两极全息并不只是外在性的,也是内在性的,是内、外在全息的统一。一般说来,在同板全息律中是非全息同类项的,在两极全息律中却正好是全息同类项。如地球的两极在同极全息律中是非全息同类项,但在两极全息律中却是相互对应的全息同类项。只有了解了这些道理之后,才会深划地理解两极全息律。
    两极全息律的证据很多,现举几例。西瓜和马玲薯,若从其“赤道”处分开则“两半球”在显态物质特征上以“赤道”为中心呈对称分布形式。一块圆柱形的磁铁,其磁力强弱总是以其“赤道”(一分为二处)为中心里完全对称的分布形式,越向两极,磁力越强。在地球上,南北两半球的自然带,以赤道为中心呈现比较规则的对称分布形式。实质上凡以“赤道”为中心全息对称的项(企息同类项),都是处于不同层次上的两极,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两极(如地球的两极等)只是最大的两极而已,即处于最高层次上的两极。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把反极性全息律又称作两极全息律。
    反极性全息律有较大实用价值,不仅能解释许多现象的根本原因,而且能迅速地进行缩影定位,从而非常容易地找出全息同类项。这在整个宇宙中都可普遍应用。比如当我们只知道一极的外部形态时,可以迅速地推出另一极的相应的外部形态。如果你知道人的头顶上有毛发时,就可以毫不费力的推知人的主体的另一极上(生殖部分)也有毛发的全息同类项。当你只知道地球的北极是冰雪覆盖时,会很容易地由两极全息律推知,南极也是冰天雪地。依此类推,当我们只知道某些天体的一板时,电可以非常容易地推出另一极的相应的情形。此原理可推广到各层次的两极上,如只知道北半球上有热带森林时,就可推知南半球上也有相应的热带森林存在着。上述原理可以用来探讨大自然的一切未知领域。
    2.极性全息律的证据
    极性全息律相对于两极全息律来说,可称之为同极全息律。这一全息律拥有大量的证据,能够解释众多的看来互不关的现象,并有直接的应用价值。
    符合这一全息规律的事实大量存在于生物界。生物全息律揭示了生物体之部分与整体的全息对应关系,并拥有广泛的令人信服的大量证据。广义生物全息律也拥有很多证据。例如,同类植物之间、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全息对应关系极为明显。非同类植物,动物的相应部位,在生物学特性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全息相关性,如所有植物的叶子都含有叶绿素,其全息对应部位如枝、根的生物学特性相似程度都较大。同类动物、异类动物甚至动物和人的大脑、心脏肝脏、肾脏、肠胃等诸对应部位的生物学特性都有较大的相似性,以致于人的某些病变器官可以用动物的相应器官来代替(移植)。这充分说明同级全息元之间和全息同类项之间具有高度的全息性。
    把植物、动物和人放在同一层次上进行类比,这可能使人感到荒唐,因为三者之间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似乎很少有共同之处。的确,在通常的分类学上这是不同类的生物,但从进化的角度看,从过程全息的角度看,就会发现他(它)们之同存在着各方面的内在联系。科学家们认为,植物、动物、人在许多方面具有同源性,三者是同一生物系统大树上的树根,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包含,全息相关。三者有着颇为相似的组成元素,而且均属于生物类型的原子构型,都通过ATP的形式来利用能量。在蛋白质组成的原理上也完全相同。如所含的氨基酸一样,彼此能够通用,核酸共为DNA和RNA,连碱基的组成成分也一样,在传递和应用密码时使用同一套方式。植物、动物和人类甚至在一些看来完全不相同的生理器官上也存在着微妙的全息对应性。如所有植物都存在着叶绿素;从最低等的软体动物到人类,都存在着血红素。叶绿素和血红素是否毫不相干呢?1961年英国科学家戴维·开林证明:动物的线粒体呼吸链和植物的叶绿休非环状光合氧化还原链的化学原理是相似的。现代科学进一步证明,叶绿素和血红素的化学结构也是相似的,它们都是卟啉络合物;叶绿素是卟啉接合了镁元索,血红素则是卟啉接合了铁元素。这证明叶绿素和血红素是全息同类项。它们之间不仅存在着上述的相似性,而且实质上是全息相关的。它们将在波场形态中息息相关,这种全息对应性可通过实验来证明。实际上,整个生物界是一个靠波场来维系的全息系统,就象太阳系是靠引力场来维系的全息系统一样。在生物系统中,所有全息对应部位即一切全息同类项之间,如动物脑与动物脑之间,人脑与人脑之间,动物脑与人脑之间,叶绿素与血红素之间,植物体与动物体之间,植物体与人体之间皆全息相关,相互包涵。这种全息对应性不仅体现在生物学特性上,而且体现在能够被实验证明的全息感应性上。
    同极全息律不仅在生物界拥有大量证据,而且在辽阔的宏观世界和宇观世界中拥有更多的证据。
    地球在太阳系中处于特殊的地位,地球全息律具有典型意义。从全息的角度来看,地球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全息性。山地垂直自然带与大陆水平自然带之间存在着全息对应关系,如南美的安第斯山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我国的喜玛拉雅山脉等高大山脉的垂直自然带与大陆自然带之间相似程度较大。现以喜玛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与大陆水平自然带之间的全息对应关系来说明这一问题。
    世界陆地自然带可分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滇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带、极地冰原带。喜玛拉雅山南坡在山下呈热带和亚热带气候,而随着山体高度迅速增加,气候也急剧变化,从温带、业寒带到寒带。山坡上植物的分布,也就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自然带。
    在海拔1600~2500米之间,气候温暖潮湿,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森林茂密,坐长着樟木、木兰、无花果、槭树和竹子,藤术植物缠绕其间,还活跃着猴子和小熊猫。
    海拔2500~3100米,巨大的铁杉等针叶树与樟术、槭树、高山乐等阔叶树相间而业,形成针阔叶混交林带。
    海拔3100~4000米,下部长满高大的冷杉,针叶林代替了阔叶林,仿佛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北部的针叶林海。上部长着稀疏的桦树,称为疏林带,这是南坡森林的上界。
    海拔4000~4500~,属灌丛带,几乎是杜鹃植物的世界。
    海拔4500~5300~b是高山草甸带,生长着菊蒿、苔草、紫云英等草类,这里水草肥沃,是很好的高山牧场,雨季来临时,百花盛开,万紫千红。
    海拔5300~5600米以上,气候更加寒冷,昼夜温度相差摄氏40多度,仅能生长一些龙胆和地衣。是高山寒漠带,海拔5600米以上,平均温度终年在摄氏零度以下,降雪不断积累,形成了永久积雪带。
    赤道附近的其它高大山岭也有上述和喜玛拉雅山相类似的情形。这些山地垂直气候带同自赤道到两极所出现的水平气候带相似程度较大,并且生物、土壤等也相应地有垂直分布规律。
    从上述可以看出,如果把地球大陆水平自然带的分布比作一棵大树,那么,Ⅲ岭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就象这大树的树枝。树枝是大树的缩影,山岭是地球的小像。正如全息级越高的树枝与大树的全息度越高一样,越高大的Ⅱ『岭(地球的全息元)与地球的全息度越高,从丽越象地球。这样,不仅高大的山岭垂直自然带的分布与地球陆地水平自然带的分布之间相似程度较大,而且各同级的高大山岭垂直自然带的分布之间也呈现出较大的全息性,就象同级的树枝之间生物学特性全息度较大一样。这些全息现象是地球内在全息规律的显化,它证明地球的物质组成模式具有全息性。山岭每一全息元的化学组成模式乃至整个物质组成模式都是地球化学组成模式乃至整个物质组成模式的成比例的缩小。这可称为地球全息律。
    地球矿产资源的分布具有全息性,这证明了地球全息律的正确性。南、北两半球以赤道为界,被分为两大全息元,每一全息元又可成比例地分为更小的全息元。并且地球的任一相对独立部分(如山岭等)都是地球的全息元。每一全息元都是一个“小地球”。因此,在矿产资源的分布上,凡全息级较高的全息元都和地球遵循着同一全息规律。这样的全息元的矿产资源分布模式,是地球矿产资源分布模式的成比例的缩小。因此,同级全息元之间的矿产资源分布模式相似程度较大。这可称为矿产分布全息律。已知的石油、铜、铁,锰、银、金铬、锌、汞,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分布皆符合矿产分布全息律。将这一规律与下面将要讲到的宇宙对称律结合起来,使形成全息探矿法。这方面的内容将在宇宙对称律中详细阐述。
    地球全息律在宇宙中所有星体上的推广,便是天体全息律。这一全息规律表明,任一天体本质上都是按照同一全息结构模式构建而成的。天体全息律可以推广到天体系统中去,例如,可以推广到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和总星系乃至一切星系上,从而形成星系全息律。这一规律说明,所有星系是按照同一全息结构模式构建而成的。
    星系全息律在太阳系中的应用形成太阳系全息律。太阳系的全息结构模式十分明显。在庞大的太阳系家族中,太阳处于“主宰”地位,九大行星沿着不同的轨道围绕太阳高速转动。行星系和太阳系遵循着同一仝息结构模式,许多行星都有卫星,地球的卫星是月亮,火星有两颗卫星,海王星有三颗卫星,木星和土星的卫星就更多了,已能确认的木卫数目是十六颗,土卫数目高达十七颗这些卫星都各自围绕者它们的行星运动着,很象一个个“小型太阳系”。如果我们能用肉眼看到那一个个火红炽热的行星核的话,我们一定会加深这一理解而那些没有卫星的小行星实际上也是太阳系的一个缩影,就象大树上最小的树枝(上面不再有更小的树枝)也是大树的缩影一样。虽然小行星与整体的全息度低于较大的行星,但在本质上,小行星都是太阳系的缩影,就象一棵树上的大大小小的树枝、叶子等都是树的缩影(这已由我国生物学家张颖清创立的全息生物学作出了证明)一样,它与太阳系和较大行星的区别仅在于显化程度不同而已。因此,太阳系中的行星之间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性,各行星都是“地球的变种”,甚至数量众多的卫星也是一个个“小型地球”。天文学证明,太阳系中各星球包含着大致相似的化学元索,从行星演化史看,九大行星都有大气层,许多行星上都有火山爆发的迹象。典型的“小地球”是火星,许多科学家一直坚信火星上有生命存在,因为火星在许多方面太象地球了。火星是一个固态的行星,比地球略小。它自转一周是24小时37分钟,它的一天比地球上的一天只长41分钟。火星上既有昼夜交替,又有四季的更迭,还有气象的变化,火星地貌随季节而改变,极地有冰雪覆盖。火星与地球多么相似!因此,天文学家称火星为“小型的地球”。
    除上述外,从现有观测资料来看,太阳系以及太阳系中的各星球都具有壳层结构,并且这种壳层结构和地球的壳层结构大致相似。一般说来,各星球都有星核、星幔和星壳这样三个壳层,每一壳层都是其墼体的一个垒息元,各全息元的对应部位相似程度较大,这种壳层结构的全息性原理,可推广至更大星系更大天体乃至宇宙,也可以推广到微观领域,这可称为宇宙壳层全息律。这一全息律在天体系统中的应用便是宇观壳层全息律。当然,壳层的划分不限于上面说的“三三壳层”,可以划出更多的壳层。“三壳层”的说法只是一般性的从太阳系来看,太阳系和各星球的对应壳层相似程度较大。如核心层,太阳核太阳、地核、各行星核、月核、各卫星核等都必定是炽热的物质团。这一点可以从地核和太阳的相似性上得到很好的证明,太阳是太阳系的“心脏”,地核是地球的“心脏”,两者都是炽热的物质团,这已由现代科学作出了证明。从全息的角度来看,这种相似性是不言而喻的,似乎不需要什么证明,这表明全息方法具有较大的实用性,且简便易行,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如果承认全息律是正确的,那么,地核就必定是炽热的。可以推断;上述各核心壳层之间的物质组成模式<如化学组成模式和基本粒子组成模式)相似程度较大。这种全息模式在全宇宙中的推广便是所有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核心壳层都是一团或大或小的炽热的物质团,而且宇宙整体也有这样一个核心壳层,可称为宇宙核,字宙棱是宇宙的走阳,正象太阳是太阳系的“心脏”一样。宇宙核是字宙中最大的一团炽热的物质。因此,所有天体和天体系统乃至宇宙的核心壳层都是全息同类项。这样,整个字宙的核心壳层便呈现出一种完美统一的全息结构模式。现代天文学已初步证明了这一模式的正确性。地核、太阳和银核都是一团炽热的物质。天文学的发展将会继续证明上述全息结构模式的正确性,而全息结构模式在天文学,物理学中的应用,也将会促进这些学科的发展。
    从整个宇宙来看,宇宙是最大的全息系统。在这庞大的系统中各子系都是系统的全息元。“宇宙细胞”(变形的“奇点”)是宇宙的最小全息元,其它无数层次上的全息元都是这最小单位的表现形式,这正如细胞是生物体的最小单位而生物体各层次上的全息元又是细胞的表现形式一样。正是因为宇宙的各个全息元都有相同的“基因”,所以它们之间在物质组成模式上才显现出十分惊人的相似性。现代科学证明:宇宙物质具有统一性。光谱分析证实了恒星、行星卫星、陨星等物质和星际空间的物质在化学组成上的同一性。天体上普遍存在的元素是氢和氦,此外还有其他气体和金属元素。比如所有恒星“大气”的化学组成都和太阳“大气”差不多,而太阳和恒星今天的火气化学组成基本上就是原来整个星体的化学组成。现在一般认为,太阳系各个行星的原始大气化学组成相似,主要是氢、氦、甲烷、氨,水汽等。对月岩的分析,发现月岩成份同地岩相似,从月岩中已分离出来多种氨基酸等;生物是地球的产物,自然要受到地球和更大天体乃至宇宙自然的规定,生物总要打上宇宙的烙印。因此生物的化学组成必然和宇宙其它物质的化学组成大体相似。生物学上的成果证明了这一结论的正确性。原生质所含的元素,都是无机界中普遍而大量存在的,没有任何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宇宙万物化学组成模式上的同一性,是宇宙万物全息性的证明。
    然而,宇宙全息论并不限于上述对宇宙全息的一般性说明,而要着重强调的是宇宙存在着具体的全息规律,这一规律的内容已包含在上述的“宇宙全息律”之中,宇宙全息律能够具体地解释宇宙物质的化学组成模式。例如,从全息角度看,喜玛拉雅山的永久积雪带和地球北极是相互对应的全息同类项,前者的化学组成模式是后者化学组成模式的成比例的缩小。各恒星之间的相互对应的部位(如南极和北极)以及各行星之问的相互对应的部位(如南极和北极)都是全息同类项。甚至动物脑和人脑与地球的北极也是全息同类项。在宇宙中任一小宇宙与宇宙之阈的相互对应的部位,以及小宇宙与小宇宙之间的相互对应的部位都是全息同类项。凡全息同类项,较之非全息同类项在化学组成模式和整个物质组成模式上相似程度较大。
    在微观世界中,宇宙全息律也有大量证据。粒子世界的模式显示出与原子世界很大的相似性,大部分粒子象陀螺一样绕着轴旋转,这和电子的情形相似。从原子世界来看,所有的原子都具有相同的结构模式,都是由质子、中子组成的原子核和绕核旋转的电予构成的,原子之间的差别远小于原子与其它层次如分子间的差别。并且,原子模式是太阳系模式的缩影,原子世界(粒子世界)也是一个全息世界,其全息对应部位的物质组成模式相似程度较大。如同类原子和非同类原子在原子核之间、沿不同轨道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之间,物质组成模式相似程度较大。这表明凡原子核都是全息同类项,电子亦然。就是在一个原子中,电子与电子也是全息对应的,甚至电子与原子核之间也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全息对应部位,这些全息对应部位在微观全息体或全息元上的有序分布形成微观经络——穴位系统,认真研究微观客体如原子、质子、中子、电子上的穴位分布的全息性,可以推动基本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可以建立相应的微观全息控制工程,这将具有深远的实际意义。
    波场全息性也为宇宙全息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万物的信息在空间的传播都是各向同性的,任一传播范围内的空间位点上都载有信源的整体信息。如光线和电磁波的每一部分都包含着信源的整体信息。其它物理现象,如声、热、磁引力等,都具有这种全息性。一块磁铁中的每一部分都象整体一样具有南北两极。不断分割下去,每一部分都是一块完整的小磁铁,都具有和整体磁铁性质相同的磁场。可以说,太阳光里有无数个小太阳,恒星光里有无数个小恒星,宇宙引力场中有无数个小宇宙。总之,宇宙中各种不同层次的场都具有全息结构模式,比如都具有两极性,大场包含着小场,小场中又有更小的场…·整个宇宙就是无数层次的场组成的。取任意一个场进行分割,我们总会得到一个具有两极性的更小的场,就如同在磁铁中的情形一样。从波场信息的观点来看,宇宙全息律有许多数理原理作依据。例如,人眼瞳孔面积不过几平方毫米,可以望见太阳、行星、恒星、星云。人类用越来越新式的天文望远镜可以看见越米越大的宇观世界乃至整个宇宙,这是天休物理学顿域里的新见解。并且,物质无不有波的性质,波是弥散垒宇宙的。因此,任意的一块(一粒、一团)物质只是团数分布宽度有大小,原则上皆充塞于全宇宙,而其它作用则处处留有记忆这记忆均可由物质的部份激发“联想”出全体来。可以说.宇宙中的每一事物都不断向四面八方发出信息,在空间的任一区域甚至任一位点上都以某种方式聚集着整个宇宙的信息。因此,在无限的空间中,宇宙处处全息。总之,宇宙中有限区域时空和波场包涵着整个宇宙的信息。在系统场中,任一区域、任一位点都是系统场的成比例的缩小。在宇宙场中,任一区域、任一位点都是宇宙场的成比例的缩小。这可称为宇宙波场全息律。这一全息律为宇宙全息律提供了有力证明。因为实物是场的表现形式,宇宙万物统一于宇宙场。系统场和宇宙场的全息性,决定了系统和宇宙万物的全息性。
    上述表明自然界是全息的。那么,人类社会是否也遵循全息规律呢?宇宙全息论证明人类社会结构和自然界结构受同一全息结构模式的规定,宇宙同构律所揭示的物质同一性和同构性原理,有力地证明了自然与社会结构的同一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明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细胞。这证明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全息元。每一社会的不同层次构成单位,如一个乡村、一个学校、一个工厂、一个连队、一个家庭甚至一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垒息元。从时间流程上来看,每一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也具有全息性,各种社会形态之间全息相关。例如,原始社会已经包含着人类社会最终要实现的共产主义的种子,这种子是未来共产主义的原始形式或初始状态。总之,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也存在着时间全息、空间全息和时空全息。因此,社会全息律也遵循宇宙全息律这唯一的全息规律。所以社会结构中的全息相关性电可以进行缩影定位。在社会全息元与社会整体之间,在社会全息元与社会全息元之间,存在着全息对应关系,其全息对应部位同样相似程度较大。例如,大脑,家长、乡长、县长市长,省长、国家总理是社会全息元之间的全息对应部位,这些全息对应部位与非全息对应部位相比相似程度较大。任一系统中的各全息元之间的相互对应的部位亦然。举例来说,从中央到地方的宣传部门,如乡宣传委员、县宣传部门、市宣传部门,省宣传部门、中央宣传部门之间相似程度较大。这种社会全息性也遵循“全息级与全息度”原理,同级全息元之间、全息同类项之间全息度最高。全息级越低的全息元,与社会整体、系统之间的全息度越低。大脑(个人)是社会全息元中全息级最低的全息元,所以与社会整体的全息度较低。而全息级越高的全息元与社会整体的全息度越高,如一个省与一个国家的全息度高于一个乡与一个国家的全息度。从上述我们可以概括出“社会全息律”,其内容就是宇宙全息律在社会领域中的表现。    社会全息律的提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它表明社会和自然界之间可以遵循本质上相同的全息结构模式。因此,宇宙全息论的原理可以用来认识、研究和解决一些社会问题。
    精神世界的全息性也为宇宙全息律提供了证据。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遵循着同样的全息律,并且,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也是相互包涵、相互全息的。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全息性统一于信息的全息性。可以说现在已发现的宇宙基本要索有实物、能量(波场)、精神,信息。前三者的垒息及相互全息性皆统一于信息世界的全息结构模式。进而可以预言,尚未发现的宇宙中所有基本要索的全息性及相互全息性皆统一于信息世界的全息网络结构。简言之,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全息的,同时又是相互全息的。凡全息皆遵循信息宇宙的同一仝息模式,我们可以把信息宇宙中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的仝息性称为“信息全息律”。信息全息律为宇宙全息律提供了有力的证明。信息全息亦即形式全息,这更加意味深长。信息全息是信息整份发射的根源。也是宇宙全息的根源之一。
    宇宙形态全息律为宇宙全息律提供了更为明显的证据。宇宙万物的形态是由复杂的因素决定的。但内在的物质特性的全息对应性总是以某种方式显示于外袭,这就表现为在形态上全息元是整体的缩影并且全息元之间相似的现象。简言之,部分是整体的小像。这可称之为宇宙形态全息律。
    在现代生物形态全息研究中,我国全息生物学家张颖清撤了开创性的工作。他从空间全息的角度,指出在形态上生物体的部分在许多情况下是整体的缩影这种生物形态全息性是宇宙形态全息律的证据。但全息生物学并未研究时空广泛对称的形态全息现象。我们认为有必要从空间全息、时间全息和时空全息综合的角度来全面,深入地探讨形态全息性,进而创立宇宙全息形态学。这里,我们只能初步阐述一些宇宙形态全息现象。
    从空间全息的角度看,全息元总是整体的缩影。有些情形是全息元明显象整体,全息元之间也十分相似;而有些则是有点变形的形态全息,即只在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具有形态全息性。众所周知,较大的树枝很象大树,差不多大小的树枝之问也很相似,宇宙天体都是球形的,天体的轨道大都是椭圆。行星系太阳系、银河系等系统之间的形态结构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原子模形很象太阳系。地球上的高大山岭很象南、北两半球,那些馒头状的山就更象地球了。高大山岭的垂直自然带总是地球陆地水平自然带分布的缩影,这种全息对应关系很象斑马主体的斑纹数目与各第一级全息元上的斑纹数目大致相等的情形,自然带就是地球的斑纹。人的手指脚趾看上去怎么也不象人,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人的手指脚趾还是在某些方面表现为“小人”。倒如,张颖清已证明的人的五指五趾象人体的五个生要分枝。我们发现人体为三大节(头、躯干、腿),手指为三小节,与人休对应。
    从时间全息的角度看,整体发育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在形态上具有自相似性,部分亦然。并且,在形态上部分发育进程与整体发育过程相互对应,前者是后者的缩影。
    从时空全息的角度来看,全息元总是整体的小像。一棵树上长着叶片、小被和大枝等部分,这些部分也曾经是“整体”——整体发育过程中某一阶段上的整体形态的缩影。由种子发育而成的树,最早只有两片叶子,这与成树后的叶片相互对应。树身曾经是一条主干,没有枝权,只有叶片,这主干与后来发育出的小枝(上面不再有枝)相互对应,形态十分相似,很象一对孪生子。可见,现在时空结构上的整体由时间流程即整体发育过程中的“小整体”构成。当然有些小整体是变形了的,但总在某些方面保留原形。因此,从这种意义上可以说,部分即整体,整体即部分。整体由部分构成亦即由整体构成,部分由部分构成亦即由整体构成。上述原理可以推广到整个生物界乃至全宇宙。还有许多事实能够证明这一原理,现举几例即可蜕明。如太阳系曾是一目星云,而今天的行星也有一目大气,后者姓前者的缩影。多细胞生物由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与此相应的是生物体由合子发育而成,并且细胞象合子(含有完全相同的遗传信息),亦即部分(细胞是生物体的组成单位)象整体(啦物体的最早的整体形态是合子)……总之,空间上的部分是时间上的整体,空间形态结构与时间形态序列相互全息对应,这可称之为时空形态全息律。
   总之,部分总是象整体。但由于全息级不同,所以不同级的全息元与整体的“形态全息度”是不同的。然而,全息元总是从0维(近乎几何点)、一维开始,在二维、三维,四维……n维等不同维上象整体。如叶片在二维上象植株,大枝在三维上象大树等等。部分总是整体的小像。
    然而,部分为什么总是象整体呢?人为什么要和大自然有着树似的结构呢?这是整体规定部分的缘故。人,无论怎么样,只是太阳系、银河系、宇宙的一部分,他没有理由不受整体自然的规定,即没有理由不象大自然。大自然的一部分怎么能不象大自然呢?
    宇宙形态全息律能解释一些令人不解的事物,也可根据部分的形态特征来重建整体的形态,或根据整体的形态来更准确地描述部分的形态。这对于从形态上来研究宇宙万物的空间结构模式和时间序列模式等,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宇宙全息学说能够解释令人困惑莫解的理论和事实,现仅举几例说明。
    中药学的实用价值是第一流的,而人们对中医理论却感到不可思议。宇宙全息论是打开这座迷宫的钥匙。从全息统一观点看,中医学是用阴阳五行和八卦模式来构建中医大厦的,该模式是一种深刻而又简易的模式。中医学运用这一万能的模式,对天、地、人和宇宙万物进行信息分类,常常把人们认为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归于一类,实际上这些“毫不相干”的东西正是内在相关的金息同类项。如风、术、春、肝,目、木星等就是全息同类项。这是多么博大精深的全息分类法!经信息分类后按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亦即按全息同类项与非全息同类项之间对立统一的具体规律来构建全部中医模式。然后根据这一金息模式进行辩证施治。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我们将在《全息中药学》一书中详加论述。
    宇宙全息论能够解释太阳活动引起的连锁反应之原因。众所周知,每当太阳活动剧烈时,太阳表面就出现一些黑子,黑子变化的周期是11年,地磁活动同样具有11年的周期。当太阳黑子活动强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心肌梗塞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对于这种现象人们感到费解,为什么黑子括动引起的地磁暴会影响心血管系统的疾病?我们认为,太阳是太阳系的“心脏”,黑子出现是太阳系的心脏出了毛病(紊乱,不平衡),相应地,地球的“心脏”——地核也要“生病”(磁暴),人的心血管系统也相应地加重了病情。其实健康人的心血管系统也有不良的生理反应,只是感觉不明显。这正如严寒对人们都发生作用,但生病的人尤其受不了严寒的袭击一样。显然,太阳、地核、心血管系统是全息同类项,因此,三者会在各种物质层次上以各种场的形式全息相关如可以用三者磁性全息结构的相关变易来解释,三者都有潜在或显化的磁性结构,这结构的模式是相同的,可谓同构。当太阳剧烈活动时,其磁性必发生变易,这种变易引起地核产生的地磁磁暴,便以磁信号的方式引起心系统的全息感应,于是就相应地产生丁紊乱。磁性是心系统的一个全息层,各全息层是全息相关的,因此,磁场的紊乱必波及整个心系统,由紊乱导致严重的病变反应这种解释并非牵强附会。它不仅符合宇宙全息统一学说,而且有科学依据。苏联科学家阿·斯·普列斯曼仔细研究了日光物理和宇宙对生物影响的机制,得出了原则性的新结论: “在坐物体系中除了能量的作用外,信息的影响也起着重要作用。很可能地球电磁场的变化就是出物体系携带信息的信号(尤其是因太阳活动所引起的电磁场的变化)。有机体中具有电磁调节的内部系统,可以感觉到这种信息,并对外部环境的改变作出相应的回答。……这样就可理解了,为什么太阳的‘脉搏’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体中会得到反映。
    现在,科学家特别注意到“珍珠粒”型地磁场的变动,其变动的频率从O.2秒到6秒。这种频率正好与最重要的生物节奏——脑生物频率、心脏收缩频率相吻合。这种吻合用其他理论难以解释,但若用全息统一论来解释,问题就很好理解。因为“珍珠粒”型地磁场、脑、心脏三者是全息间类项,可以有大致相等的频率。这些原理我们已写进上述“宇宙全息感应律”之中。

宇宙全息的根源

广袤无垠的宇宙,为何连它的一个微小的粒子也具有这样美妙的全息结构、全息规律呢?这实在令外行人困惑莫解。那么,宇宙全息的根源究竟是什么?

第一,物质的同一性

宇宙中的一切事物无不是物质的表现形态,宇宙万物的千变万化只是物质表演的“魔术”,一切都可以归结为物质,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和物质的运动以外,什么也没有。物质与物质自身是绝对同一的。既然宇宙的任何部分都是物质的那么宇宙的任何部分也就必然包含着相同的信息,具有相同的构造,遵循着同样的规律。因此,宇宙中一切形形色色的事物都是同质同构的。绝对的物质同一性,这是宇宙全息的总根源。

第二,宇宙万物的同源性

现代宇宙学表明,我们所在的宇宙起源于一个“奇点”,宇宙万物都是从这个“奇点”中分化发展出来的。由于万物都起源于这个“奇点”,于是万物也就分有了这个“奇点”的全部信息,正如生物体的每一部分都源于合子,从而也都被赋予了合子所包含的全部信息一样。从这个意义上说,“奇点”并未消失,它仍然存在于现在宇宙的每一位点上。

第三,宇宙万物的整体性

宇宙万物的全息性和整体性,可以互证、互解。

全息性深刻地揭示了宇宙的整体性,反过来,又是这种整体性造成了宇宙的全息性。宇宙的整体性不仅使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处于整体联系之中,而且使它的任一部分都成为一个潜在的整体,这就造成了事物的非定域性,即全域性,从而使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全息。

第四,宇宙信息的整体性

宇宙的整体性表明,宇宙是绝对连续的,不可分割的,没有部分的。所谓部分只是为了方便所进行的划分,严格说来,人为地分割开来的“部分”,也仍然与整体处于整体性联系之中。宇宙的整体性造成了信息的整体性,信息也是绝对连续、不可分割、没有部分的,即每一部分都是整体。信息不但是整份存储的,而且是整份提取的,任一信息量子中都包含有信源整体的全部信息。因此在任一信息场的任一位点上都含有信源及整个信息场的全部信息。

第五,宇宙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

众所周知,同构是信息传递和交换的唯一方式,事物之间或事物的层次之间若没有同构,也就不会有信息交换。宇宙是同构的,所以宇宙中万事万物必以某种方式相互传递和交换信息,每一事物所发出的信息,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宇宙中所有其它的事物。信息交换和传递的普遍存在使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相关的。对此,中医和气功理论的“天人相关”、“天人合一”说等早已作了很好的说明。遗憾的是现在还有许多人尚未认识到这些学说的深刻含义,甚至还有不少人认为这些学说是荒谬的。实际上,正如莱布尼茨所说:  “一切事物都感受到宇宙中所发生的一切。”但是,宇宙中的许多粒子和射线以及众多的微观信息时常穿过我们的身体,我们为什么觉察不到呢?这是因为信息的识别具有层次性,相应层次的信息才能相互识别、相互感受。我机从宏观上虽然感受不到微观信息,但我们身体的微观层次却时时感受到来自宇宙深处的微观信息一旦微观层次接受的微观信息达到一定的阈值(信息阈),它就会跃迁到宏观层次,在宏观层次上表现出来。如一些有害的辐射线在最初时人们并没有感觉到但长时间的受辐射线照射就会使人体受到危害,这就是微观层次向宏观层次的跃迁.另一方面,宏观层次也是可以向微观层次转化的。比如具有“特异功能”的人可以感受到一般人所不能感受到的信息。这是因为他的宏观感受的层次可以潜沉到微观感受层次中去,从而将微观信息提取出来·这样他就具有超常的感受力。这说明,信息层次的转化是相互的。
事实上,宇宙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使得每一事物的性质并不是它自己所专有的,而是与其他一切事物所共有的。世界并不能分解为独立存在的、不可分解的实体,任何事物都是一组向外扩展达到其他事物的关系。这样,事物的性质并不是它本身所独有的,而是由其他所有部分的性质所决定的,特定事物的性质只是特定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在这一事物上的集中表现,外在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体现为事物的内在特性。也正因为这样,各层次之间才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可以说,在每一部分中都包含了其他部分,同时它又被包含在其他部分中,每一事物都是由其他所有事物组成。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包含的。万物在宇宙中,宇宙在万物中,万物在我中,我在万物中。由于这种普遍联系、相互渗透,就使此部分的信息只是其他所有部分的信息的集中或积沉。可以说,部分即整体,整体即部分,宇宙即万物,万物即字宙,宇宙即我,我即宇宙。进而从信息的意义上说,我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我心。可见宇宙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因此,当我们把事物区分开来,说某物与某物全息时,也就只具有相对的意义。所以我们说,正是因为这一切都是如此密切地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着,宇宙才有这样的全息律;反之,没有这样的全息律,宇宙也不会有这样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这两者是互为因果的。

第六,系统的开放性和闭合性。

一切系统都具有开放性,宇宙的任一个部分都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系统,因此,宇宙的任一部分都是向一切部分开放的(即使黑洞也不是绝对封闭的,它仍然向外放出某些信息)。这样,系统的开放性就造成了信息的弥散性,任一系统都向所有方向发剁自身的信息,即全方位地散射信息,同时任何系统都具有闭合性。闭合性保存了来自其他系统的信息,它是开放性的逻辑前提。系统的闭合性造成了系统的记忆性。由于一切事物都是系统,这就使一切物质无不具有记忆性,记忆是宇宙的普遍特性之一。正是这种记忆特性,使一切事物力图保持住来自其他系统的信息,造成了各系统之间的全息性。但是,每一系统对来自其他系统的信息及诸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记忆与再现,依其与其他系统关系的疏近而清晰度不同,这就造成了诸系统之间全息度的不同。于是,就使世界呈现出千万种姿态。

八、宇宙全息论的哲学意义

宇宙全息论从各个方面具体地丰富了辩证唯物论的内容,但概括起来说,宇宙全息论的意义就在于具体地揭示了宇宙的统一性。
人类很早就执着地追求宇宙统一性。古代东方哲人曾孜孜以求“天人合一”的境界,用“一即多,多即一”的命题来说明世界的同一性。然而,多如何是一?一又为什么表现为多?他们无法具体解释。恩格斯说,宇宙的统一性问题并不是魔术师的三言两语所能证明的,在我国现行的哲学教科书中,对宇宙的统一性的问题也仅限于本体论上的阐述,至于宇宙是通过什么具体方式统一的,则未作回答。一般教科书中也曾试图用现代自然科学的成果来说明宇宙的统一性,但具体科学所揭示的景象总是有限的,在它面前还有无限的未知世界。因此,这种经验方法的证明,只能把一些已知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统一起来,还有不少未知的东西尚未统一进去。宇宙全息律指出了宇宙统一于物质的具体方式及其根本原因z宇宙统一于信息,宇宙统一性根源于宇宙全息性,物质统一性的根源在于物质的全息性。宇宙中的每一领域乃至每一位点都集聚了来自宇宙所有方向的信息,同时又向所有方向散射这些信息,一切物质系统都是全息系统,因此,从信息的角度来看,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同质同构的,因而是统一的、同一的。一切差别只是信息层次的显化不同,因而在显态上表现出统一的级或全息度的差异。因此,千差万别的事物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由于信息的有序性,这种转化就必定是有规律的,同时也就是有条件和需要中介环节的。只有一切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宇宙才可能是统一的。如果有些事物不能相互转化宇宙的统一性就不存在了。时间全息律向我们证明了一切事物在过程上的统一性,空间垒息律证明了在广延中存在的一切事物的统一性,时空垒息律将时间全息律与空间全息律统一了起来,宇宙全息律则把一切全息律包含在自身之中将整个宇宙彻底统一起来。于是我们试图用宇宙全息律来描述宇宙统一论的哲学图景。当然,目前所能做到的,还只能是理论的“速写”。
1.有限——无限全息论有限是无限的部分,无限是有限的整体。因此,有限与无限全息。有限是潜在的无限,可简称潜无限,无限是有限无穷显现之总和可简称显无限。不言而喻,无限与有限统一于信息,二者的统一性是一种信息对应关系,因此,任何事物都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2.普遍联系全息论
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是正确的,古代东方哲学以及中医学都非常强调这一点,普遍联系也是宇宙全息论中的重要范畴。可是,宇宙中为什么存在着普遍联系呢?用宇宙全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因为宇宙中的一切系统都是开放性与闭合性的统一。作为开放系统,它向一切方向发出信息,作为闭合系统,它又吸收来自一切方向的信息。一切系统之间都存在着这种信息交换的作用,因此任一系统都是全息系统。系统之间的这种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具有弥散性或全息性,故可称之为弥散联系或全息联系,这是一种全方位的联系和全方位的作用。而正是这种全息联系和全息作用,使宇宙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3.内外因全息论
上述说到的系统之间的全息关系问题,实际上已涉及到了内因与外因的问题。彼系统对此系统的影响就是外因,而此系统所呈现出的自身特有的性状则可称为内因。但是,当我们把事物进化作这种划分的时候,实质上就割裂了事物间的全息联系。实际上,内因与外因只是人为的划分,它们两者的界限从根本上说是“测不准”的,相对的。内、外因的相对性不能理解为随着范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即人们常说的,对这一事物来说是内因,对另一事物来说则是外因等,而应当理解为内外因的不可绝对区分性。因为内、外因是一种关系,对于确定的事物来说,内、外因只是意味着两种对事物发展起不同作用的因素,一为直接作用(内因),一为间接作用(外因)。
宇宙这个无限整体是无所谓内、外的。因面当我们讲内因和外因时显然只是对有限的事物来说的。而任何有限的事物都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后生的。因此特定事物的内因也不是从来就有的。从特定事物的发展过程来看,事物的出因是由无到有。所谓无,只是潜在的有,而有则是显在的无。内因是由外因转化而来的。比如,地球上本来没有生命,但请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却开出了生命之花。宇宙中到处都存在着生成生命的可能性,生命现象是物质有序进化的必然结果。因此,地球上的生命只是选种协同全息效应的集中休现。一旦生命形成之后,那些形成它的因索——这些因索对于宇宙和地球来说实质上是“内因”——对于生命来说就变成了“外因”。由此可见,内因由外因转化而来,外因是潜化的内因,而内因则是外因的显化。也可以说内因是外因的内化,是外部的潜在信息的集聚显化态。同时,内因又连续地向外部发放自身的信息,于是,外因又具有内因的外部衍射的意义。一句话,内、外因是全患的。内、外因所包含的倌息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只是形态显化程度而已。外因与内因的全息度随着相关度的不同而在显态上是有差异的。
内因与外因的这种全息统一关系我们称为内、外因全息律。
既然内因和外因全息,那么,我们就可以对事物进行由内及外、由潜及显的研究,通过内因来间接地研究外因。
4.因果全息论
在讲内、外因全息律时已讲到了原因和结果的问题,因为内因只是外部诸因素全息协同作用的结果,二者有一种因果统一联系。由此我们推出丁因果全息律。
因果性问题是一个和人类的认识史同样古老的问题。千百年来,多少哲学家为此绞尽脑汁,但人们对因果性的认识大都局限在经验观察上,局限在有限的人类知识上,或者只是从形式逻辑上、从认识论上来考察因果性。我们认为不能仅仅停留于此,还必须从本体论上加以深入研究:
因果全息律是说,原因与结果之间存在着一种信息对应关系,凡在原因中不存在的就不会出现在结果中,凡出现在结果中的就必定早已包含在原因之中。原因是潜在的结果,结果是显化的原因,因果的这种对称是一种信息对应,而不能理解为形态对称。从形态上来看,事物显然会产生许多变化,但从信息的角度来看,这种变化只不过是潜在信息的有序显化。原因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结果也有直接结果和间接结果,因此,因果之间的全息相关度是不同的。
按照因果全息链,从时间过程上来看,整个宇宙过程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显化序列。
5.自由必然全息论
宇宙在有序与无序的矛盾运动中,终于在某个小小的地方开出了有序的精神之花。思维着的人表现出极高的能动性和自内性。然而,人的能动性和自由性是从哪里来的呢?一般认为来源于劳动。选种说法只是指出了能动性来源的途径,而没有从整个宇宙的角度来说明没有自由的宇宙中何以会产生出“自由”。
在我们看来,自由只具有认识论的意义,而从本体论上来说,自由是非常相对的。从本体上、从宇宙的角度来看,人的所谓自由完全是自然要求的结果,而并非出于人本身的意志。因为,人只不过是自然界的孩子,没有母亲也就没有孩子,这是人对自然界的依赖性。而所谓人的自由,只不过是自然信息有序显化的结艰。人不可能逃脱自然规律的“法网”,有谁能够逃出生——死这个过程?难道生与死的过程只是因为人类愿意这样散吗?实际上,人类所做的,只不过是自然让他这样做的。
那么,人的自由在哪里呢?它的限度是什么呢?人的自由仅仅在认识论的范围内才有意义,超出这个限度,自由也就无从谈起。自觉的认识就是自由,正如黑格尔所说,人的自由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利用。实质上,人的自由并不是与客观必然对立的,而是统一的,必然与自由只是同一个东西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存在状态。必然是潜在的自由,而自由则是显化的必然;必然是显化的盲目状态,自由是显化的自觉状态。人的自由来源于人的能动性,而能动性就是客观规律性的自我意识。同样,人的自由也是对必然的自觉意识,是必然对自身的自我意识,也可以说,自由是外在必然性的内化,自由与必然相比并没有增加什么,而只是使潜在的必然显化出来,成为自觉状态而已。因此,自由与必然是全息的。自由并不是必然的中断,而是必然的继续显化。自由的程度越高自由与必然的全息度也就越大,反过米,自由与必然的全息度越高,自由的程度就越大。
我们这样看待自由与必然,决然无意贬低人的尊严。如果说有贬低的话,也无非是使那种妄自尊大的情感回到真实的境界。与必然没有全息性的自由是虚幻的,对虚幻自由的追求会使人类套上更沉重的枷锁。人类诚然在不断突破大自然的一道道防线,然而,他能攻破大自然的最后堡垒吗?我们应当时时清醒地记住这一点。这样,我们才能使自由之花盛开在真实的世界里。
6.宇宙整体全息论
部分和整体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从古至今的许多哲学派别和科学体系都曾论及过这一命题。自从亚里士多德提出“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这一命题之后,直到当代的系统论、全息生物学和宇宙全息论.无不把这一命题当作一个首要问题。圆满地解决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其它许多问题的首要前提。    现代系统论强调系统的整体性,但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倾向于否定个体的能动性。
宇宙全息论则在整体观念上发动了一场革命,提出了全新的宇宙整体观。字宙全息论指出,一切系统乃至宇宙都是一个整体。从潜在信息与显现信息之总和的角度来看,在宇宙整体中实质上无法区分哪是部分哪是整体,换言之,部分即整体,整体即部分,也可以说任一个系统既是部分又是整体。当然,作为部分来看和作为整休来看,其形态是不同的,因而这个判断并不违反形式逻辑。
从部分与整体的全息关系上可以看出部分与整体的新的相对性。部分只是相对的部分,因为它是潜在的整体,整体只是相对的整体,因为它是显化的部分。因此,这种部分与整体的相对性的含义,已经不是通常所谈的相对于整体是部分,相对于更小的部分又是整体了。“新的相对性”根源于潜态信息与皿态信息的相互对应性。
从这种相对性中又看出了部分与整体的紧密联系性和不可分离性。部分中没有的僧息整体中也不舍出现,部分是整体信息的载体,这是整体对部分的依赖。同时,部分又不能离开整体,一旦离开整体,它的内在信息就无法实现,它只有在整体中才能实现自身、发展自身。部分中包含了整体,整体中包含了部分相互包含造成了相互依赖。部分与整体又是相互转化的。部分可以将内在信息发展出来从而成为一个整体,而整体也可以将自身的信息浓缩进一个(实际上是无数个)极小的部分。
所以,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联系是内在的,这种联系的内在性就在于部分租整体之间的信息对应,部分包含着整体的信息,而整休则是部分之间的协同全息效应。两者是通过内在信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并不仅仅是外部形态上的依存。
那么,为什么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机械叠加的总和呢?其原因在于,机械的叠加并不能使各个部分中潜在的信息显现出来,从而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实质上任何机械相加的结果都构不成一个整体,各部分之间没有依赖性,没有相互作用就构不成一个整体,凡是整体就必然是由有机联系的部分构成的。在一个整体中,各个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激发,从而激活了各自内在的信息,使之显现出来,于是各部分之间就形成了一种信息共振,在这种信息共振关系中就形成了各个部分之间的协同作用。正是这种协同共振使各个部分得以充分发展,使潜在信息得以充分显现。可以说,协同共振全息效应的总种就是整体,能够使各个部分得以充分发展,使协同共振全息效应达到最佳状态的整体就是功能最佳、最有生命力的整休。所以,整体的功能之所以大于部分叠加的总和,就在于整体使部分的功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我们所说的部分和整体并不仅是空间上的,而且还是时间上的。任一确定空间的部分和整体同时还是时间轴上的部分和整体,任一全息元都浓缩着系统乃至宇宙控体的历史,同时它的发展又受积淀在自身中的历史所规定的未来方向制约,它不仅在空间上与其它部分和整体全息,而且在时问上也与以前和以后的部分与整体全息。这就表明,任一全息元或整体都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是现实性与历史性的统一。这又证明了宇宙深刻的统一性。既然宇宙无论在空间还是时间上,一切部分和整体之间,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信息等价性,那么,宇宙的统一性不就昭然若揭了吗?

九宇宙全息工程

在宇宙全息学说的指导下,有目的的用特定的方法和技术来认识、调整、改造宇宙万物,这是一种新的宇宙工程——宇宙全息工程。这种工程可以是综合的也可以建立各种分支工程,象宇宙经络工程、自然全息工程、宇宙全能工程等也可以建立更小的全息分支工:广义生物感应工程、天体经络工程、天体全息探矿工程等等。
   一、建立宇宙全能工程,以研究宇宙发展史等。可用人工方法模拟大自然的全能实验,在实验室里拟制出真实的成比例缩小的地球、太阳系、宇宙等。也可创造条件让原子发育成分子、细胞、生物等。还可使生物基因高速退化或进化,以获得早已灭绝了的物种和迄今尚未出现的新物种。这一工程的前景将比遗传工程更加诱人。
    二、建立宇宙全息感应工程,以控制生物、生态、江河湖海、天气、地震、火山爆发等,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三、建立宇宙全息工程,以综合改造万物,为人类造福。如可将全息律和对称律结合起来,建立全息座标系,以确定矿藏位置、含量等,搞出天体和地球的全息探矿工程。这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对宇宙全息论的应用成果作一简要介绍。

第一节 宇宙全息论与易象数之谜

    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人们对古老的易象数之谜却仍感到困惑莫解,就连大文豪郭沫着都说;  “《周易》是一座神秘的殿堂”因此,用宇宙全息论来揭示一些易象数之谜,是十分必要的。易象休系中蕴藏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这些道理的揭示,对科学的发展将具有深远意义。
    易象数理论是宇宙全息统一论的重要理论来源,二者可以互解。宇宙全息统一论是中国人首创的新学科,它将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融为一体,成为一门研究宇宙诸种全息统一规律及其应用的整体学科。这—学科是一个庞大的学科群,它包括宇宙全息学说和宇宙全息工程。宇宙全息学说内函一系列宇宙定律,所有这些定律皆统一于宇宙全息律。运用这一定律和整个宇宙全息理论,可以逐步揭开易象数之谜,本文仅作初步尝试。
    古往今来,谈“易”者成千上万,众说纷纭。但“易”字仍为千古之谜!我们认为古人心中的“易”有四层含义:即常、变、简,书。“常”指“道”的不易性,“易”、“道”、“无极”三者等价,皆指宇宙本体——无限全息的绝对统一场,这种在质上永恒不变的属性,是变与不变的本源“变”即变易“变”源于“常”,  “常”变而为体是谓太极之“易”,“易”、“太极”、“一”(“道生一”)、。元气”四者等价。皆为出“奇点”演化而来静有限的相对的阴阳末分的宇宙全息统一场,这种场是变与不变的对立统一,而以变为主要属性。可见,“易”即原始奇点和场化奇点。“简”指简易,简单性与方便性的统一。简单性即纯一性,宇宙全息统一场可谓单一,至简、纯朴这正是物理学家长期探寻的统一场和“简单性”的根源。当然,从信息角度看简单又不简单,至简又至繁,因为宇宙全息统一场——“无”和…包台着宇宙万物的一切信息,这种信息世界和我们通常听说的花花世界一样纷纭复杂。  “方便性”即易行,也有占卜简单易行之义。“书”指《周易》,周朝记载易道之理和阴阳变化周而复始(即重演)的卦书。
    在古人心目中“象”是“易”的表现形式“象”是气,也是万物,“象”的发展过程是太极——阴阳——五行一一八卦——六十四卦,卦符与“象”相关“象”由“易”生,二者亦相统一。从宇宙全息统一论的观点看,古人已经在高层次上用直觉把握了宇宙的发展过程,虽然在今天看来这种直觉的结果是朴素的甚至是令人怀疑的。但我们与朱灿先生同见:“今天,表现为哲学、自然和社会科学、数学、宗教学替一切领域的人类认识活动,都在不自觉地翻译着《太极学说》;具体地评价各个领域现存理论的翻译水平之日,将是《太极》——科学灯塔普照之时。人类的文明硕果累累,但天外有天,无限风光还看古人早已指明的今朝”。这种见解是值得深思的。用宇宙全息统一论来分析,将不难看出,阴阳、五行、八卦等代表了宇宙实际存在的更基本的元素、事物或极性,如阴阳是指两种宇宙元素及由这“元素”或曰粒子组成的两种场态物质也指这两种物质的表现形式,如男女等,或指两极,如磁铁的两极等。其它依次类推。进一步分析就可知道,因万物源于太极(宇宙全息统一场),所以同源“分枝”异化的结果是,“源”、“枝”全息相关,即“易”与。象”全息统一。
    易象难解,河洛更神秘莫测,常使人癔到玄之又玄困惑不解。其实,在古人那里,河图、洛书是一种数学,也是一种结构模式。因为“数”由“易”生,“象”“数”同源,即二者皆源于“道”所以,“象”、。数”全息相关,“易”、“象”。数”垒息统一。因此,从信息上看,易、象、数三者互含,全息对应,由象见数,由数见象,宇宙是“易”是“象”又是“数”。这样,由河、洛可以推知字宙万物,也就不再是神话了。由此可见,易象数理论所描绘的是一幅神奇的宇宙全息模式图。过去由于人们未能从宇宙全息统一的角度来观察这一图景而感到奠明其妙,现在看来这是可以理解的。
    众所周知,易、象、数之理主要蕴藏在《周易》中。因此,现以《周易》为例,来详细阐明易、象、数体系中所包含的古朴的宇宙全息统一思想。
    当我们运用宇宙全息论的观点来研究《周易》时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周易》是把握宇宙之阴阳,打开宇宙密码的金钥匙。
    从本体论上看,《周易》是依据古朴的宇宙全息统一思想来构建易卦理论大世的。《系辞上传》曰: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卦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子以象闰。故再揲而后卦。”程颐释易曰: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者道也。两仪者阴阳也。阴阳一道也。太极无极也。万物之生。负阴而抱阳莫不有太极,莫不有两仪。细缊多感变化无穷。”这些深邃的见解和河图、洛书乃至《周易》之《易经》和《易传》使我们了解到,先民通过“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并经沉思和直觉,认识了宇宙的发展规律,即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三才,三才生四象四象生五行,五行生六合,六合生七星,七星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易卦生万事万物。因此,在古人看来,易卦包宇宙日月风云之妙,万物藏天地阴阳变化之机,整个宇宙就是一个易卦统一体。可谓“物我同一”、  “天人合一”,任何一事物都是一个“小天地”、  “小宇宙”。进而,古人认为“天人相应”,即“小宇宙”与“大宇宙”之间通过阴阳交感作用相互感应,相互包含。万事万物都是以某种方式包含着易卦的全息系统。用宇宙全息论的语言来说,宇宙是一个全息统一体。每一事物都包含着宇宙本体的信息。当然,古人不可能用今天的术语去思维和描述自己的认识成果,但在实际上却运用太极语达到了古朴的宇宙全息统一的本性认识。从而“设卦观象”,推天道以明人事由此可见,古朴的宇宙全息性思想是古人创立易卦学说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古人创立了古朴的全息统一方法论,并据此搞出了一套阴阳全息分析法,即古朴的信息分析法,从而到了创建易卦体系的有力武器。于是先民运用这一武器巧妙地创立了易卦体系,以阴爻(~)、阳爻(一)为核心,运用阴阳全息分析法,对万象分类,从而抽象出八卦,进而运用全息演绎法创立了六十四卦乃至整个易卦理论大厦。
    古人首先以阴阳二气为中心,从变化万千纷纭复杂的事物中概括出八种基本物质形态,称为八气,并以天、地、火、水、雷、风、山、泽来命名,从而创立了八卦,乾(景)、坤(jj),离(置)、坎(兰),震(。』)、兑<譬)、艮(置)、巽(烹)。并把万象分类归属于八卦。
    那些在现代人看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古人却把它们联系为一个有机的体系。然而不少研究《周易》的人迄今还认为这是一种无聊的附会,不少易学家认为,乾为天、为父,坤为地、为母这一类似乎还可以理解,至于乾为圆、为玉、为寒、为冰、为良马、为老马、为木果、为直、为衣等等这一类就感到莫明其妙,难以接受了。于是,便由不理解到谋解,由误解到盲目的批判。其实古人是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深思,凭直觉来进行信息归类的。古人虽然不知道今日之信息的含义,从而以阴阳为核心,从信息的角度对万象进行分类,并分属八卦。从宇宙全息统一论的观点来看,这是很合乎情理的,也是不难理解的。凡在信息上属于同类的,就理应归于一类,这是情道理顺无可非议的。那些看上去很不相同的事物,可以在信息的高度上统一起来。下面,仅举几例作以说明。
    古人在万象分类时,是从先天八卦、后天八卦以及不同方面、不同层次来说的。关于这些,古人又没有作明确交待,好象是故意留给后人的有趣的迷,这大概也是常常使人产生误解的一个原因。当我们明白了这些,并从宇宙全息论的观点来考察时,就会觉得古人更加值得我们敬佩。如“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从先天八卦看,人体就是一个八卦体,头为阳为人身之主宰,故乾应在头部,腹与头相对并为阴,且乾坤相对,故坤为腹部。震在坤之侧,理应为大腿至足,故震为足。当我们把先天八卦卦在人体的一个全息元之上如头部这个较小的八卦体上时,则前额为乾,下颌为坤,左右眼上下外即为离坎之位。由此可见,眼在离的辖区。若把先天八卦与人体器官作圆式或竖式排,即乾、兑、离、震、坤、良、坎、巽,则乾为首,兑为肺,离为心,震为肝,坤为胃,艮为肾,巽为股。如下图。

    乾    桔头
    (头)    兑肺::坎肾巽股

按照八卦原理、中医学的经验以及宇宙全息论的观点,八卦可有线式、面式、立体式、时空合一式等等。也即一维八卦、二维八卦、三维八卦、四维八卦、五维八卦等。因此可将先天一维八卦即线式八卦竖排在人的头部。乾在印堂穴以上为头,兑在印堂穴为肺,该穴之下即相面学上说的“山根”处为离为心,过“山根”,两眼之点的连线即为离卦的辖区。从这里可以看出离为目。当然也可以从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综合的角度来理解。因为离、震同位,并且震为木主肝,肝主眼,离既然与震同位,就说明震为后天之离,离为先天之震,因此,先天之离与后天之震相应,离亦为震为木,为肝,与眼发生全息共振效应故离为目。当然还可以从别的角度来理解,只要合乎情理,合乎某一方面某一层次上的全息规律即可。如离为日,人头部唯有眼睛在信息上象日。并且眼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光信息,即古代常说的“日食光”,因此,离与眼在日的信息上合一共振,故离为目。可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都可以证明离为目。但不能任意附会,而只能从信息的内在联系上,运用全息方法找出合乎具体事物的规律,这在原则上并不违背易卦原理。只要我们深入到信息层次上来推究就会明了的。当我们如同上述给头部排上二维先天八卦时,耳朵恰好在坎卦的辖区,故坎为耳。《周易尚氏学》认为“坎窗也,故为耳。经此兑为耳,皆取其形。旧解谓坎北方属肾,肾主耳。又谓坎北方主聪,故为耳。皆非。”尚先生在治易方面有独到之处,造谐很深,但在这一点上有点疏忽,他的这种看法的确是一种附会,倒是古人的看法是有道理的。若照尚先生的观点看,坎也可以为鼻了。实际上,  “经以兑为耳”并非取其形,而是从后天八卦来讲的。从后天八卦方位看,震东兑西,若在人头部排上后天八卦,则耳便在兑位上。由兑所主,故兑亦为耳,耳实际上是由先天之坎和后天之兑所主,而肾主耳则是因为两者皆由坎所土,并且肾是比耳大的先天性器官,在人体的坎系统里,肾为主,当然可言肾主耳。从先天八卦来看,肾皆由先天之坎和后天之坎全息相应故坎为肾,肾主耳,亦即坎为耳。在这里坎为耳为肾的全息解达到了与古人之旧解的和谐统一。而“艮为手”是从后天八卦之方位来确定的。兑为口是由先后八卦之综合来确定的。推断方法同上述依次类推,故不赘述。下面再以乾坤两卦中某些相应的事物为倒,来解释一下广义事物在信息上同类的问题。
    “乾为天、为阳”,又为什么“为寒”、“为冰”呢?  “乾为金”又为什么“为木果”呢?“坤为地”、 “为黄”又  为何“为黑”呢?这是古人从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入手,根据信息的同类性来确定的。当我们从先天八卦之方位来看时,乾为南、为天、为阳、当然可以说为热;但从后天八卦方位看,乾位于西北,这是指地上之乾而育,地球上之西北处既高又寒,又有冰雪,故地之乾“为寒”、  “为冰”。从太极八卦图上看,乾、震无论属先天八卦还是后天八卦,都含阳,本质上属阳。按易理看,龙为阳,故乾、震皆为龙(阳气的代号)。在后天八卦五行中震为木,故乾亦可为木,乾为圆,果为圆,因此乾为木果。而乾为金是从后天八卦上来讲的乾位西北,地之西北多金。至于“坤为黄”这是从先,后八卦之综合来讲的,因为其一,坤为地为土属中央,故为黄色,其二,从后天八卦看坤位西南属土,故为黄。从先天八卦看,坤位在北,北为黑色,故坤亦为黑。综合起来看,坤阴产生后,由西南至中宫再至北方至夜晚的过程中,其色出黄变黑。这从今天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来看,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时空条件变化了,“色”当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在这里古人不但没有附会,而且讲得很辩证。其它关于广义事物的信息分类依次类推,自然会得到明确的咎案。
    《周易》在信息分类的基础上,丰富了八卦的内容。从而“观变子阴阳而立卦”。于是“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古人设立八卦之后又依据全息演绎法推演出内容更加丰富、表现事物更加细致的六十四卦,。演绎出整个《周易》理论体系,使《周易》体系象一个宇宙全息圈(由一个个难以数清的小宇宙全息圈构建而戒)。于是《周易》仿佛是一座宇宙全息的迷宫,在这迷宫里盛开着灿烂的宇宙全息之花。
    上述我们遥用宇宙全息论的基本观点,初步揭示了一些易象数之谜,使我们看到了一幅无比壮美的、激动人心的宇宙图式——宇宙全息图,从而萌发了建立“宇宙全息易学”的设想。
    宇宙全息易学以宇宙全息论为指导,博采众家之长,着重翻译蕴藏在《周易》和整个易学理论休系中的科学道理,以推动物理学、天文学、宇宙学、生物学地理学,数学、气功、人体科学、心理学、思维科学等各门学科的发展,从而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第二节 全息统一诊疗法

    经络学说是世界医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虽历经儿千年,但至今仍光彩夺目。这一学说的应用早已引起了世界医学界的瞩目,然而,迄今为止,经络学说仍带有一种神秘的色彩。许多人经常提出这样一些问题,诸如经络穴位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有的穴位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为什么在治疗同一种疾病时(如腹痛),有的用合谷穴,有的用内关穴,有的用人中穴,却都能达到止痛的目的?人体诸层次上存在着无数的穴、部位,那么,这些穴、部位在人体中的功能和作用是否都是相同的?如果不相同,那么,根据什么原则来筛选、优化,从而找出最佳穴、部位?等等。凡是学过中医的人都无不为记住那些繁多的经络穴位名称而感到头疼,而对于想学中医的外国人来说,更是困难重重,以至于他们不得不把许多穴位全编成号,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这样,记忆似乎方便了,但在使用上却出现了许多弊病。究竟能否找到比较简单的穴部位排布规律,从而提出一种简单易行的筛选最佳穴、部位的原则呢?
    对于上述问题,可以说过去是没有真正解决的,因为答案常常只是唯象的或临床经验性。但当我们运用宇宙全息论统一考察上述问题时,则不仅从理论上给出了正确的答案,而且在医疗实践中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我们总结、概括出了全息统一诊疗法。
    全息统一诊疗法是宇宙全息学说在医疗方面具体应用的结果。这一学说中的经络全息理论、两极全息理论和对称全息理论构成了全息统一诊疗法的理论基础。
  一、经络全息律
  根据宇宙全息经络律,我们认为,人体是一个开放的经络全息系统,其经络穴位与宇宙万物的经络穴位全息相关,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全息相关变易的经络全息网。这样,当刺激人体上某一经络穴位时,便会引起人体经络穴位乃至宇宙万物经络穴位的全息振荡,从而使人体获得外部世界的信息能量,借以调节人体内部的经络穴位系统,使之达到新的内外平衡。而经络穴位的变易必定会引起相应的诸物质层次的相关变异,从而导致良性效应的出现。因此,可根据人体显态上各器官或潜态上各穴位的病变信息来诊断和治疗疾病,并通过调节疏通优选了的某一经络、穴位达到治愈的目的。过被称为人体经络全息律。
    虽然经络上的穴位是全息相关的,刺激每一穴位都可抬疗全身各处的疾病,但因各穴位在人体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从而使被刺激的穴位与人体各穴位之间的全息相关度不同,因此,在针灸或按摩时就有个穴位的优选问题,而穴位优选的原则之一就是考察穴位与穴位、穴位与经络、穴位与器官之间的全息相关度如何,一般说来,刺激全息相关度较大的穴位治疗效果较好。下面讲到的两条定律说明,整个宇宙全息统一学说皆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提供了穴、部位优选的准则。   

二、两极全息律
    两极全息律在宇宙中具有普适性,它在人体中的具体应用就是人体两极全息律。人体与宇宙万物一样也具有两极性,两极全息相关,内含正、负向全息律前者的取向与后者恰好相反,很象两块取向相反而又正好结合在一起的磁铁。这两条全息律一正一负,相辅相成,象两条相互皎着尾的龙,形成了一个奇特的全息怪圈,这怪圈的形式即两极全息律。可以根据正向或负向全息律来诊断和治疗疾病,也可以根据两极全息律所指出的对称点、对称部位等来诊治疾病。
    正向全息律在生物体上的应用,超越我国全息生物学家张颍清提出的生物全息律。生物全息律只是存在于生物体上的无数条全息规律之一条,与此对等并可能具有更大医疗价值的是另一条全息规律,即负向全息律,这已被我们的实践和大连医学院的吴文国先生、济南军区医院的张自立先生和江苏镇江中医院的唐星主治医师等人的医疗实践所证明。因篇幅所以,在此不一一赞述。山东中医学院的任振芳老师为两极全息律提供了系统的证明材料,我们将在后面加以引证。
    运用两极全息律时,也要对全息穴、部位进行筛选、优化,优选的基本原则仍然是考察其全息相关度。首先看某种疾病是先天性的还是后天性的,是发生在正面还是反面,是上边还是下边,然后根据疾病的性质状况确定相关度最大的穴、部位进行治疗。先天性的难治之症,当刺激负向全息律中所指出的穴、_部位为宜,反之,可刺激正向全息律所指出的穴、部位,若病属先、后天综合症,则可双管齐下,同时刺激正、负向全息律所指出的同一名称的穴位。这些方法实质上还是遵循了考察全息相关度的准则。

三,全息对称律

宇宙全息对称律和宇宙全息经纬律在人体上的综合运用便是人体全息对称律。人体是一个全息对称系统,在人体中存在着全方位的相互对称的穴、部位,左右对称最显著。凡对称部位较之非对称部位在生物学特性(病理、生理、生化、遗传等)上相似程度较大,亦即全息相关度较大。这样,当某一器官、部位发生病变时,便可通过相应的对称部位或穴位来诊断和治疗。
  对称有多种形式,  两极全息律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对称律。此外,还有前后对称、交叉对称、多维对称、时空对称等等形式。在诊疗过程中应当灵活地将这些对称形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取得辩证施治,综合治疗的效果。由于对称形式的多样化,所以,治疗同一疾病的穴位和部位常常是很多的,因此,在使用全息对称律时,尤其要注意穴、部位的优选问题。当然优选的原则还是考察全息相关度,选择全息相关度最大的穴、部位来诊断和医疗,以求最佳效果。
    优选的目的在于提高疗效。   使用上述三定律时要结合整个宇宙全息学说来综合考察,优选的准则只有一条即考察全息相关度。由于宇宙全息论的创立,使中医学宝库中的经络学说变为全息经络学说,并使这一学说所揭示的经络穴位的分布规律变为诸种全息规律中的一条全息规律。宇宙全息论首次揭示了经络穴位的全息性,并把经络穴位规律作为一条全息规律来考察,逮在医学史上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因此,经络全息律,两极全息律和全息对称律这三大定律都可归结为全息定律这样,在使用这三大定律时,就自然遵循同一优化原则——考察全息相关度。并且,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找出符合特殊情况的实际医疗方案,这就需要将上述三定律乃至整个宇宙全息论融汇贯通,灵恬运用,从而辩证施治全息诊疗,以求取得最佳医疗效果。
    具体取穴方法非常简单,凡全息穴、部位皆可取。只要理解了宇宙全息统一论,取穴问题即可无师自通,任振芳的临床经验就是最好的说明。
    具体治疗时可参考宇宙全息论中的其它定律,如针刺或按摩心穴时,可以用每分钟60次的振动频率来刺激,这是结台全息脉动律或全息共振律来进行医疗以提高疗效的实例。这样效果较好,因为这种频率与正常的心脏跳动次数正好吻合,从而产生了全息共振效应,提高了医疗效果。这样的例子甚多,因篇幅和时间所限,恕不一一赘述。
    现将宇宙全息学说在医疗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情况作简要概述。
    将经络全息律和脉动全息感应律应用到临床上,便成为辩证施治的一把钥匙以腰痛病患者为例,同是腰痛病,由于起因不同,临床症状也各异,治疗方法就不能一样。但诸病皆因气血不和而引起,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滞血必瘀,瘀而不通,不通则痛。任振芳同志通过对108例腰痛人的观察证实,腰痛病人有以“伤气”为主的(气为阳,行于背)显态表现时,患者的临床表现是腰疼痛,能伸不能弯,治疗时应以疏通督脉为主,行理气、通络活血、化瘀。督脉为“阳脉之总督”,或称“阳脉之海”、“阳脉之督纲”。因为督脉对全身阳气起督领作用,故采用此法优于其它的治疗方法。
    如以“伤血”为主的(血为阴,行于腹),显态表现为患者的腰痛能弯不能伸治疗措施以活血化淤为主。疏通任脉气血。因为任脉为“ 阴经之海 ”,也称为“血之海”,用疏通任脉的方法治疗此种腰痛病人,能获桴鼓之效。例如,有一患者,腰痛三日不敢直腰,弓背而采。在此人“关元”穴上行针加灸,15分钟后起针,病人挺胸而站,笑着说:  “怎么腰疼不针腰而针肚子呢?”。这是因为任脉所伤引起的腰痛,就象拉得很紧的弓弦一样,要想使弓背伸直,必须放松弓弦。用以上的方法治疗腰痛病,疗效特别显著。
  根据全息对称律,在临床上常用对称取穴的方法来治疗某一相对应的对称部位的疾病,疗效特别令人满意。如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面瘫和各种痛症等。任振芳有一次不慎将左脚的第四个趾的顶部碰伤,结果出现相应的右手第四指顶部跳痛,当足趾伤好后,相应的手指也就不痛了。无意中的发现,使她想起了脉管炎病人止痛难的问题。治疗脉管炎,医生感到最棘手的就是止痛问题,目前还没有较理想的止痛方法。任振芳在脉管炎病人的相对应部位施行埋针疗法,止痛效果很好。有一脉管炎患者,左足第二趾外伤后,引起脉管炎,坏死已延伸到足背,外侧下三分之一处疼痛难忍,呻吟不止,用杜冷丁100mg肌注后,效果也不佳。而在患者右手背的中渚穴进行埋针疗法,令病人疼痛时自行按压,埋针后27分钟病人就入睡了。这就象自然行走的人一样,上下肢的摆动是对立统一的,如摆动右臂伸左腿和摆动左臂伸右腿一样,上与下对称、左与右对称,而上与下对,左与右对合起来便是上左对右下,逮可以说是一种斜向对称或交叉对称。由此说明左上肢与右下肢在生物学特性上相似程度较大,从而与其它非对称相比,它们的感应度也较高。
    人是宇宙的一个全息元,即是一个小宇宙,宇宙万物皆遵循着两极对立统一的规律,地球有南北两极,人体也有上(头部)下(会阴部)两极,这两极是全息的。根据两极全息原理,在临床上用针灸会阴穴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各种类型的精神病、脱发、遗尿、不孕症、性功能减退等,都取得了满意的、甚至是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有一脱发患者,自12岁起,无明显原因引起片状脱发,半年后全身毛发均脱光(汗毛,阴毛、腋毛、眉毛)。患者现年已28岁,16年来曾先后到过上海、北京,菏泽、济南、武汉等地求医治疗,均无疗效。从1987年8月5日起针刺会阴穴,温灸关元、命门穴,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治疗20次后,毛孔出现了,30次后,长出了眉毛、胡须、汗毛,头上的毛囊孔加大,头皮由明亮变为青黑色。患者现仍在治疗中。另有一位女患者,现年18岁,自6岁半起出现夜间遗尿症,经多方治疗均无效。从1978年暑假开始用此法治疗针灸一次后,夜间就出现排尿感,可以自己到厕所去小便,共针刺会阴穴三次加灸百会穴20分钟,十几年的沉疴即除,随访两个月无复发。遗尿实为一种常见病,每于夜间睡中发生,儿童较多见。多由肾阳不足、肾阴不足、脾虚气陷肺气虚寒等引起。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分析,是大脑支配膀胱、尿道扩约肌的神经失调而造成的,就象闸门失去了控制一样,病虽发生在下,实则病周在上必须调节大脑的控制功能,才能解决问题。会阴穴,在男性位于阴囊根部与肛门之间,女性位于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之间,为任脉、督脉、冲脉三脉交会处有一源三歧之说。针此一穴司一举三得,因为任脉为诸阴经之会,督脉为诸阳经之会,冲脉为血之会。因此针刺会阴穴有调阴阳和气血之功,当“阴平阳秘”,  “气血调和”时,机体的抗病能力就增强,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和痊愈。百会穴也有类似的功效,它是阳经和阴经在另一极的交会处,只是与会阴穴的极性相反,是阳中之阳。看来,处在人体这两极上的这两个穴位,与其它穴位相比,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和功能。
    金代张从正指出;  “百病皆生于气。”五志七情刺激可引起心不宁、神不调,进而导致脏腑功能紊乱和阴阳气血失调,也都是因气发生病变的结果。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应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宇宙全息论已经具备了建立一个新学科的条件。在宇宙全息学说和宇宙全息工程的基础上,我们创建了宇宙全息论这一新学科。这一新科学的发展和完善必将导致一场轰轰烈烈的世界科技大革命!

八字全息感应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