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音乐情感教育

 养心怡神888 2017-07-23

 浅谈音乐情感教育

                      

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是信息传递的催化剂。积极的情感因素不仅有益于认知因素的发展,其本身也是音乐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和谐的师生情感氛围

情感教学模式中的基础是师生的情感氛围。教师应拒绝一切非教育因素的干扰,以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保持同一水平线上的心理接触,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一同探讨。这就要求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时间应该体现为组织者、引导者,并以这样的角色出现在学生群体中。这时候,教师与学生共存于一个整体内,而不是分离的关系。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有“我们”一起感受、表达和表现音乐的感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师生共同成为学习的主人。此时教师与学生应是一体的,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为学生所关注。

1、教师要善于多给学生以微笑

微笑,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人人都喜欢看别人的笑脸,何况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课堂上,教师面带笑容,娓娓道来,学生如沐春风,心情舒畅。这样可以消除对教师的生疏感和惧怕感,增强其自信心,拉进彼此的距离。教育科学研究也表明,少年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创造性总是和情感密切联系的。学生喜欢一位教师,就会非常认真地学习他以前不感兴趣或者困难的学科,以至于逐渐对这门学科发生兴趣;相反的,当一些学生不喜欢某位教师时,他们会放弃这门学科,拒绝上他不喜欢的教师的课。可见微笑是开启师生融洽关系的钥匙,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启发学生学习的重要前提。

2、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

适度的宽容是必要的,特别是面对来自学生的批评和指责。教师适度的宽容是气度,也是高超的艺术。作为一个音乐教师,上的课多,接触的学生也多,但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他们,因为每个星期只有短短的两节课而已。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学生“不怕”老师的现象,那么课堂上就难免发生一些偶发事件。这时候。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心平气和的风度。

二、丰富多彩的情感教育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擅长于表现情感、以情动人的艺术,音乐教学中的歌曲、乐曲等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黑格尔称“音乐是心情的艺术”所以说音乐最能直接地表现和激发情感,最有力地拨动人们的心弦。人们能在声音运动中直接地、酣畅淋漓地体味出音乐家从生活体验中获得各种情感,这种情感随着乐音的跌宕起伏、激荡回肠、层层推进和反复渲染,最强烈、最细致地表达了感情。

 激发情感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童的形象直观思维占主导地位。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特定的场景和情景,把抽象的音乐变成可闻可感、可歌可泣的形象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1、借助形象,创设情境。

形象是情感的载体,教师要抓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准确地捕捉音乐形象,激发美的情感。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歌曲是表现儿童生活情趣或小动物的生动形象,具有形象性和趣味性。教师应根据乐曲的特点自制一些形象的教具,如头饰、卡片等等,这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情感都有非常好的效果。比如在教学歌曲《小青蛙找家》时,给学生戴上青蛙头饰,教学《洗手绢》时,在教室里挂上绳子,晾上五颜六色的手绢,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氛围中,不知不觉进入教学情境,感受音乐的情感。

2、借助语言,创设情境。

课堂上用的最多且最容易交流感情的是语言。形象生动的语言是启动学生激情的添加剂,它可以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教师要从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作品内涵的情感和意境入手,让学生感受轻快、热烈、优美、悲伤等情绪,体会宽阔、深远、平缓、宁静等意境,使美妙的音乐伴随着老师抑扬顿挫、充满感情和富于表现力的讲解,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渴求新知的境地,激发创造性想象。

体验情感

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虚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技能练习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技趣相生,从而达到“以悦助情、以趣激情”的目的。如在教学歌曲《洗手绢》《粉刷匠》时,可以采用游戏方式导入新课。教师请学生随音乐节奏用形体动作模仿劳动时的样子,然后让其他同学猜他在做什么事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对劳动歌曲学习的兴趣。

深化情感

教师应抓住音乐的特点,善于从心理学和教育学提供的规律中发现、寻找和研究音乐教育的特殊原理和规律,采用体验感受式、直观感知式、兴趣诱发式、自然渗透式、启发讨论式、听唱比较式等教学方法,形成艺术的审美施教力。同时,教师应把握好“情”,自己的情趣牵动和激发学生的情。教师的神态、语言、动作、指挥、范唱都要传达情感的信息,给学生以美感和启发。如在欣赏《大海摇篮》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先介绍大海的基本知识,用CAI课件播放与音乐形象有关的视频让学生视听,同时朗诵描写大海优美景色的诗歌,使学生感受大海的宁静宽广形象,然后欣赏全曲,带学生轻声哼唱旋律。学生在诗、画、音乐中获得美的熏陶,情感产生了共鸣。

表现情感

音乐教育以审美对象来激发人的审美情感,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而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使情操得到陶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在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赏,进入角色意境中。有时可通过表演,或对主题哼唱、发展旋律,或为作品创编伴奏,或通过乐器的演奏,引导学生在音响流动的同时,在自己创造的音响中亲身体验与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进而在知识的应用、拓宽和延伸过程中延伸情感,达到创造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