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茶韵品中来
(四) 观 海 听 涛
读书犹如品美味,品茶恰似读女人。
书为人间圣物."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寂寞而读之,以当朋友;幽忧而读之,而当金石琴瑟"。
人,各有所好;口味,各不相同.读书的嗜好犹与对食物的嗜好一样,纯属个人行为、个人爱好.尽菅存有千差万别之实,但"吃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总是人皆共同的愿望.因为这样,一则合乎自身习惯及卫生要求;二则也易于消化吸收,有益健康.所以,择书而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易中天在《三家书谈》之十一中有一篇文章叫【择书如择偶】.说,读书毕竟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既如此,当然就应该自己作主.不能让别人替自己"择偶".否则,岂不成了“包办婚姻”?
一个人,如果从来就没读过书,他的确不知道该挑哪类书、哪种书、哪本书?要想学会选择,而且选得不离谱,合乎自已的口味,除非他读过很多。其实答案也就在这里:要学会选书,必先多读书。观千剑而后识器。判断力和鉴赏力都是从实践中来的,读书也不例外。因此,初读书时,最好什么书都读,就像结婚之前先广交朋友,然后再从容选择一样。不要才见了一个,便忙不迭地“定了终身”。树木后面是森林。一叶障目尚且不可,如果那“叶”还是败叶,岂不更糟?书读得多了,就有了选择。这倒不是说从此就只读一种书或一类书了。周国平先生说:“读书犹如交友,再情投意合的朋友,在一块耽得太久也会腻味的".其实岂止是会腻味,只怕还会造成思想的偏颇和心胸的狭窄,大非所宜。所谓“有了选择”,只不过是有了品位;所谓“有了品位”,也不是说从此只读“雅”的,不读“俗”的,而是说有了判断力和鉴赏力,知道好歹了。好歹和通常所谓雅俗不一回事。自命风雅者,往往其实是“恶俗”;向为专家学者流不屑一顾的“俗物”,却没准反倒“大雅”。是雅是俗,全看你有没有品位。没有品位,便是《浮士德》或《红楼梦》,也能让他讲得俗不可耐。品位只能来自阅读的经验。读的多了,自然也就知道好歹。这就要博览群书。而且那“博览群书”的“博”,还不仅是数量“多”,更是品种的“杂”。朱光潜先生说:“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也就愈可靠."所以,终身只读一种书或一类书是不妥的,哪怕这些书确实品位高雅。虽然它能造成品位的纯正,却也难免趣味的偏狭。山涧小溪固然清纯,却何如泥沙俱下的江河,广纳百川的大海壮观?一个读书人,若能有如此胸襟,大约也就不怕“选错行”或“选错郎”了。
茶,生于青山,长于幽谷,飘于云雾,结庐林间。采天地日月精华之滋润、经宇宙雨雪风云之颐养.其色、其味、其韵、其品,别具一格.正象一个独具魅力的典雅女人之品质、风韵形成一样,是在悠悠岁月的积淀中成就了她那钟灵毓秀的高贵生命,成为一枝男人眼里的旷世奇葩!
苏轼曾经说过:“从来佳茗似佳人”。
西湖龙井,可谓茶中之极品.看着根根修长而婀娜身姿的茶叶,犹如远古的西施迎面款步而来.她踏着青青绿草,轻盈地来到河边浣沙...手抖轻纱,牵引了多少男人沉醉的目光?轻啜一口,荡气回肠.如此尤物,怎不当为世间男人的一个永恒的梦?
云雾茶有一种矜持的冷漠。沸水冲击,升腾起的依然是漠漠的烟雾,却有几分超然脱俗的禅意。象生性沉静的女人一般,很难真正被热情点燃。她就在云里雾里气定神闲地看着你,而你却很难走入她的内心世界...这种神密,让你看不清、悟不透...离之不舍,趋之又难近其身。如此女人,让你爱、让你恨;让你怨,又让你痛!不过我想,只要你用真诚之心、赤诚之意与其神交,她终会被你的赤诚之火所点燃、打动.终会将那婀娜之身、纯爱之心投与你的怀抱,一旦她将爱的闸门打开,万种风情犹如洪水般向你倾泻,让你醉,让你晕!
那年,我在云南西双版纳,幸品了一杯苦丁茶.此茶入口微苦,细品却又觉十分甜润;水色浓而艳丽,韵味绵长悠远.品了半个多月,终有一种偶遇知己、相见恨晚的感觉!她给我的印象是如此深刻.好象自已做错了什么,她声色俱厉、无情指责,让你一时难堪不己...放下杯盏,细品其味,深感其言虽"苦",然其心地却善.她犹似一位风雅女人,外表虽非绵柔可爱,却常常会让你在错乱中明心见性,感悟到她内心深处是多么的爱意纯真、一往情深!她象一首诗,读之怡心;又似一支歌,听之怡情!
......
品茶务求真味、本味;品人必求真情、实意.我向来不喜欢花茶.因为花茶虽香却并非本身所具,只是借来的一副"行头"而已!
生活中,任由选择、甚或独享一个女人是件很困难的事.然而,择茶而品、择书而读,却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因为我国有千年文化的宝库;是茶文化的发祥之地。藏书之巨、茶种之多似美女如云;所以,择茶可以随意,品评亦当自便.不过,重要的是要懂得"饮"与"品"的本质不同.我认为读书、饮茶仅为生活之需;是一种实用、解渴之需;品味才是文化、是艺术、是学问.
一生中,我最感谢的是书!
一生中,我最喜欢的是茶!
(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