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寿永吉”民俗钱时代考

 国民一员 2017-07-23

“天寿永吉”民俗钱时代考

2004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一枚“天寿永吉背月星”民俗钱,以24,200元人民币的成交价成交。消息传来,钱币界一片哗然,人人纷纷猜问,什么朝代的钱如此精美,如此值钱?多数泉人认为是宋钱,其中认为是南宋铸者又多于认为是北宋者。少数人认为是金元时物。对于该钱的性质,亦有吉语钱,新朝庆贺钱,特铸纪念币,开炉钱等等说法。

此种“天寿永吉背月星”钱,至今已发现了近十枚。大多现身于我国北方,多为生坑钱。钱径一般在52毫米左右,重约25-30克上下。“天寿永吉”四字楷书,楷法严谨,笔画细劲,字体清瘦,锋芒毕露,极为工整。是从北魏、隋唐标准楷书发展而来的一种工致楷体。

“天寿永吉”意为“与天同寿永世吉祥”。此语最早出现于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因樨国献玉钱千緍,其形如环,环重十两,上有'天寿永吉’之字。”是最早见于典籍的“天寿永吉”钱文。从《拾遗记》可知“天寿永吉”钱最早是一种朝贡钱,钱文是朝贡国对受贡上国的祝颂语。

可到了唐代,自唐太宗李世民被北方各族拥戴为“天可汗”以后,“天寿”就成了皇帝寿命的专用代名词,皇帝的寿诞之日成了全民欢庆的国庆节日。“天寿永吉”也就成了祝颂皇帝寿诞的祝颂语之一。然而,唐虽把皇帝寿诞之日定为国庆节日,却还没有确定举行庆贺祝寿的典礼。把皇帝、太后、皇后寿诞定为国庆节日,并为此制定了一套庆贺祝寿礼仪最早的国家,是北中华地域的契丹大天朝国。

自称“天神裔族”的契丹人,视皇帝为太阳神的化身,皇太后、皇后为月亮神的化身,“天寿永吉”钱背的上巨月下大星,就是这种日月崇拜的明证。所以契丹人把皇帝皇后的寿命奉为“天寿”是理所当然的了。辽代九位皇帝,七位尊为天皇帝,其他两位一个嗣圣,一个昭孝,说到底也是天皇帝。天皇帝的寿辰自然是“天之寿诞”了。综合以上依据,可以自信而有把握地断定“天寿永吉背月星”钱,是辽代所铸祝贺皇太后、皇帝、皇后生辰的贺寿钱。

辽代皇太后、皇帝、皇后寿辰被定为圣节的有史可查的可见下表:

辽代帝后寿诞命名节庆表

帝 后 庙 号                              生辰月份干支                            命名节名

辽太祖寿诞                  唐咸通十三年生                         失载

应天皇太后寿诞              冬十月癸卯朔生                         永宁节

辽太宗寿诞                  冬十月甲子生                           天授节

太宗皇后寿诞                                                               失载

辽世宗寿诞                  辽神册三年生                            失载

世宗皇后寿诞                                                               失载

辽穆宗寿诞                  秋八月庚申生                            失载

穆宗后寿诞                                                                 失载

辽景宗寿诞                  秋七月壬申生                            天清节

承天皇太后寿诞              五月丙辰朔生                            承天节

辽圣宗寿诞                  十二月乙丑生                            千龄节

齐天皇后寿诞                秋七月丙戌生                            顺天节

仪天皇太后寿诞              闰十月辛亥生                            应圣节

辽兴宗寿诞                  春二月戊戌生                            永寿节

宗天皇太后寿诞              十二月乙未生                            坤宁节

辽道宗寿诞                  秋八月丙午生                            天安节

道宗皇后寿诞                                                               失载

天祚帝寿诞                  闰四月丙午生                            失载

天祚皇后寿诞                                                               失载

从上表可以看出符合“天寿永吉”钱背的上巨仰月下大星涵义的,只有承天太后和辽圣宗。仰月为承天,月在星上为太后,星在月下为太后称制。钱背标识所显示出萨满教日月涵义清晰地表示了此钱的铸造时代。查《辽史·圣宗纪》只记统和元年(983年)皇太后在未获承天皇太后尊号前庆了一次寿:“五日丙辰朔,国舅、政事门下平章事萧道宁以皇太后庆寿,请归父母家行礼,而齐国公主及命妇、群臣各进物。设宴,赐国舅帐耆年物有差。”很低调,看来不会铸祝寿钱。而辽圣宗在《辽史·圣宗纪》记载的第一个生日(千龄节)是在“澶渊之盟”的第二年,即统和二十三年(1005年):“十二月丙申,宋遣周渐等来贺千龄节。”

看来,“天寿永吉背月星”钱,只能是铸在统和二十三年至二十七年的五年间,不!应该说是统和二十三年至二十六年的四年间,因二十七年十二日辛卯,皇太后崩,“诏免贺千龄节”。四年中最可能铸钱的,是二十三年的圣宗的“千龄节”。这一年,辽宋两国开始了百年和平;这一年,宋岁输银绢按时运至,契丹人得到了应有补偿;这一年,耶律隆绪已经三十四岁,太后应还政于儿子了。由于这种种原因所以这年的“千龄节”,被《辽史》特殊记录,成为统和年间不记录“圣节”的唯一特例。特殊的年代,特殊的历史背景造就了“天寿永吉背月星”的特殊贺寿钱,

这种特殊的贺寿钱,是臣下或外国使者进献给契丹太后和皇帝的呢?还是钱监特铸的生辰纪念币呢?笔者认为应是钱监特铸的供太后皇帝赏赐臣下和外国使者的恩赏钱。《辽史·礼志六》“皇太后生辰朝贺仪”,就详细记录了朝贺仪上,皇帝率蕃汉官员和外国使团,给太后进奉生辰礼物,放置在担床上请太后过目的情景。回赏什么呢?这种特铸纪念币,应就是回赏物品之一。

由于资料缺少,错误再所难免,敬请各位泉友和专家批评指教。

泉痴山人2009-5-14“天寿永吉”民俗钱时代考“天寿永吉”民俗钱时代考“天寿永吉”民俗钱时代考“天寿永吉”民俗钱时代考“天寿永吉”民俗钱时代考“天寿永吉”民俗钱时代考“天寿永吉”民俗钱时代考“天寿永吉”民俗钱时代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