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咳喘——温肺逐饮汤(杨百茀方)

 学中医书馆 2017-07-23

咳喘——温肺逐饮汤(杨百茀方)

【组成】 麻黄、法半夏、杏仁、紫苏子、厚朴、枳壳各10g,细辛3~6g,五味子、干姜、甘草各6g,茯苓15g。

【用法】 每日1剂,煎煮(约20分钟)2次,取药汁和合,约450ml,等量分3份、日二夜一温服。

【功效主治】 温肺散寒、化痰镯饮,止咳平喘。主治寒饮咳喘,或痰饮内伏,复加外寒诱发之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症。症见咳喘胸满,昼轻夜重,痰质清稀夹有泡沫,或痰白质黏,形寒肢冷,背部寒冷,舌苔白滑或白厚,脉偏弦或弦滑。

【方解】 本方是先生以数十年治疗咳喘的经验,以《金匮要略》苓甘五味姜辛汤和厚朴麻黄汤为基础,灵活变通而成。方中麻黄、杏仁、细辛、干姜、紫苏子为主药,温肺散寒,宣肺平喘;辅以法半夏、茯苓燥湿化痰;厚朴、枳壳理气化痰平喘;五味子敛肺且防诸药辛燥太过;甘草调和诸药。此方宣降合用,散收相伍,共奏温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

【加减】 若咳嗽痰多,舌苔厚腻者加冬瓜仁、白术、桔梗以健脾祛湿,清肺化痰;咳喘较甚者加紫菀、款冬花、前胡、桑白皮以降气平喘,止咳化痰;痰涎壅盛,大便不通者,加葶苈子、白芥子、桃仁以泻肺涤痰,润肺通便;胸痛气塞者,加瓜蒌皮、郁金以宽胸理气,通络化痰;痰色转黄,口干渴者,去麻黄,减干姜用量,加川贝母、天花粉以清肺生津,化痰止咳。

【验案】 王某,男,59岁。1992年2月21日诊。咳喘20余年,每于冬春加重,久治不愈。近因感冒而咳喘加重,尤以夜间至凌晨为甚,不能平卧,咳吐白黏痰,口干而不欲饮,后背及下肢发冷、恶寒。舌质暗淡苔白厚,脉弦滑。此乃宿有寒饮贮肺,复加风寒袭肺,痰气相触而发咳逆喘息。治以温肺散寒,化痰止咳。投温肺镯饮汤:细辛3g,法半夏、紫苏子、杏仁、枳壳、厚朴各10g,干姜、五味子、甘草各6g,茯苓、麦冬各15g。服7剂后,咳喘大减,夜能安卧入睡,惟偶咳白黏痰。遂于上方加陈皮、桑白皮、炙紫菀、炙款冬花各10g,再进7剂,咳喘平息而愈。

【体会】 本方服法尤具特点,虑其咳喘日轻夜甚,故除日服2次外,择夜间阴寒之气较甚,阳气较弱之时,临睡前加服1次,以加强助阳散寒,温化痰饮之效。本方证辨证关键是要掌握寒饮阻肺,反复咳喘,痰质清稀,形寒肢冷的病症特点,若属痰热咳喘,则不可妄投。

杨老认为咳喘日久,常伴有脾肾两虚之证。脾失运化,肾失温煦,而导致痰湿内生,咳喘不愈,故在使用温肺逐饮汤俟寒邪发散,咳喘缓解后,应从健脾、固肾着手治疗,酌情使用苓桂术甘汤、金匮肾气丸、参蛤散等以图治本。且应“冬病夏治”,从夏秋季即开始服药,至冬春则可望咳喘减轻或痊愈。

【方源】 茀郑晓英.杨百医方治验选介.四川中医,1993(1):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