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醒脑汤(陶根鱼方) 【组成】 西洋参3~6g,黄芪15~20g,当归10~12g,川芎12~15g,水蛭3~6g,地龙10~12g,三七粉3~6g,远志6~10g,菖蒲6~10g,冰片0.3g。 【功效主治】 益气活血,醒脑开窍。用治血管性痴呆。 【方解】 方中黄芪大补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西洋参味甘微苦,益肺阴,清虚火,助黄芪补气,补气而不伤阴;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有祛瘀不伤血之妙;川芎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气药,尝为当归所使,非只治血有功,而治气亦神验也;三七粉、水蛭助当归活血祛瘀;地龙通络;远志益肾强智,味苦辛性温,宁心安神,交通心肾,以苦温泄热振心阳,使心气下交于肾,以辛温化肾寒,合肾气上达于心,以致阴平阳秘,水火既济,菖蒲气温、味辛苦,开窍启闭宁神,二药相伍,安神益智,开通心窍更能清心醒脑;冰片性善走窜开窍,无往不达,芳香之气,能辟一切邪恶。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醒脑开窍之功。 【加减】 若头晕目眩,加天麻10g,葛根20g,泽泻15g以平肝潜阳;若肢体震颤加全蝎6g,僵蚕10g,蝉蜕10g,地龙10g,蜈蚣(冲)10g,以息风止痉;若病久瘀郁而化热,见舌质红苔黄腻,则选用温胆汤加味;若阴虚较甚加生地黄15g,麦冬10g,玄参10g,龟甲(先煎)15g滋阴清热;腹胀食少者可加木香10g,麦芽15g醒脾除胀,兼见懒言短气者可加黄芪30g,党参12g以益气健脾;头晕耳鸣甚者加天麻10g,川续断15g,桑寄生15g以滋阴潜阳;若肢体无力甚者黄芪加至30g,茯苓12g,黄精12g以益气健脾。 【验案】 李某,男,69岁,退休干部。2003年2月25日初诊。患者家属代诉:患者以前性格开朗,关心家人,喜欢与人交谈,1年前发现患者性格改变,孤僻,常一人呆坐,易激动,记忆力减退,家人未予重视,近半年患者白天睡觉,夜间起床,常无缘由发火,过分关心自己,大多情况下沉默寡言,一个人出门不知道回家路径,不知廉耻,上厕所后不提裤子就出厕所门,故此前来就诊。症见:反应迟钝,计算力、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头晕目花,听力减退,表情呆滞,纳可,二便调,舌质暗苔白,脉细涩。治以益气活血,通络开窍醒脑。方用醒脑汤加减:葛根、丹参、川芎、何首乌、神曲各15g,地龙、当归各12g,水蛭6g,远志、菖蒲、法半夏、天麻、白术、陈皮各10g。12剂之后患者已能自觉同医生打招呼,计算力和反应较前好转,余同前,改服醒脑丸,2个疗程后患者已复如从前。(此方在台湾讲学和医疗指导期间反映较好,曾报纸报道5次,电视台采访2次)。 【体会】 陶教授认为气虚血瘀是血管性痴呆发病的关键因素,制定了益气活血,醒脑开窍的治疗方法,旨在使气血循行无阻,脏腑气化正常,痰浊瘀血得以消散,气旺血活,恢复“阴平阳秘,精神乃至”的正常状态,从而达到脑海通利,髓海充足,神机记忆恢复如常的目的。 【方源】 《陕西省名老中医经验荟萃第6辑》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1..名老中医的秘方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