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见林肯公园:陪我走过黑暗,你却孤独而亡

 张星宇6prgq9pe 2017-07-23

人生会随时间起伏改变

犹如无知觉的梦境

In The End

一早醒来,朋友圈已经被这条消息刷爆。

他的离去,一夜间带走全球无数人的青春。

Chester Bennington,这位我曾经最喜欢的乐队主唱,在新单曲MV发布当天,自杀了。

他的乐队Linkin Park曾带给我前所未有的酣畅淋漓,我能听到那股生长在骨髓里的叛逆与阴郁,那股被“理所应当”的世界挤压、崩碎的硬颈

那是男人的浪漫,是战斗不息的热血,是坚持自我的无畏,是至死方休的精神。

这些都充斥着我中二的青春。也是在我最难熬的那段时期,带给我坚持生活的信念。

前三部变形金刚都选用了林肯公园作为主题曲演唱者。变2最后擎天柱与男主伫立在航空母舰,二人对话过后站在舰首,远眺大海。

在人生的前二十年,我一直以为苦痛是一种大海孤舟的绝望。但在林肯公园的音乐节奏里,我总能感到绝望苦痛之中渗透出的一丝生机,虽然不多,但已足够。

电影「告白」里有一句台词:如果现在生活的世界让你感到痛苦,选择去别的地方避难,也未尝不可

摇滚史上,查斯特·贝宁顿并不是第一个自杀的摇滚音乐人。

一代又一代,摇滚歌手们似乎钟情用“自杀”来将自己打碎成摇滚史上一个具象化的符号,成为写在“摇滚精神”一词旁边的注脚。有人说,这是不屈的灵魂对腐朽世界发出的最后一声玉碎的鸣响。

即使排除自杀,非正常死亡的摇滚歌手也有大量实例,死于枪击、死于交通意外、酗酒、毒品……事实上,这些死亡元素,再加上性暗示,也是经常出现在音乐中的摇滚符号。摇滚歌手们乐此不疲地挑战世界的底线,像一把刀子,干净利落地划破虚伪世界的外壳,极端地释放滚烫的血液,最后,插进自己的胸膛,死于自己的过度锋利。

如果一定要为“摇滚精神”下一个定义,我想莫过如此,向死而生。

不同于国内选秀节目上“我一个人北漂,住地下室”的雷同悲惨故事,如果你曾认真研读过摇滚音乐史,你就会发现,大多数摇滚歌手,尤其是重金属歌手,都有过真正阴暗的过往。

1976年3月20日,查斯特·贝宁顿出生于美国亚利桑那州。11岁时,担任护士的母亲和警探父亲离婚,在这一时期,童年的查斯特·贝宁顿遭到一位长辈的侵犯,这在他心中留下了阴影,后来他曾透露,自己因此有过自杀的想法。长大后,查斯特选择了用歌声来宣泄内心的情感。

查斯特还一直有药物和酒精成瘾的问题。他的监护权归父亲所有,但爸爸本身是名警察、经常不在家,哥哥姐姐也几乎都已离家,在学校也遭到排挤,他也曾表示,在高中阶段时,把自己归类为经常被欺负的怪胎。

似乎正是有了这些不幸打底,查斯特们才总是嘶吼、呐喊,没人说得清楚这些呐喊最终都回回荡荡,落在了哪里,但艺术和文学史上,确因这样的呐喊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页。川端康成在未眠的海棠花下长眠,海子死在了他梦寐以求的亚洲铜,孤独的顾城用斧子劈开了自己的白帽子。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我们觉得我们无坚不摧,我们不会再流下眼泪。但他总是用他的声音告诉我,我们就是这么脆弱,这么孤单,这么不堪一击。我们每天游走在地狱和人间的边缘,看着自己一点一滴的被生活蚕食。

托尔斯泰早就说过:幸福人人相似,不幸各有不同。但若要探寻那些不幸背后的孤独感,却又感觉似曾相识,仿佛不止查斯特或者海子们,那种无处排解的痛苦,令人揪心的绝望,似乎也时而在我们心头闪现。

所以,我们成为了LinkinPark的听众。

或许你不常听摇滚,却和我一样,

有过为LinkinPark着迷的青春时代。

那你一定在某一刻,

听懂了他嗓音里藏不住的高傲与不屈。

The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