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式语文课堂的苏式解读

 GXF360 2017-07-23
苏式语文课堂的苏式解读

苏式语文课堂的苏式解读

江苏 王 静

【摘 要】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从苏式语文课堂的苏式资源、苏式教学、苏式情怀、苏式活动四方面就苏式语文课堂进行了解读,以实现苏式教师与苏式孩子共同成长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苏式 语文课堂 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为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并明确:“语文课程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据此,笔者提出了苏式语文课堂这一概念。所谓“苏式语文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具有苏州地方特色的语文课堂。苏州享有“水上威尼斯”的美誉。长三角富庶的土地、发达的经济、开放的社会,加上小桥流水、绿树成荫的生态环境滋养了一方富有灵性、智慧文明的苏州人。苏州优越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传承,造就了细腻耐听的吴侬软语、白墙灰瓦的城市色彩,留下了众多宝贵的苏式园林、渊博的文化遗产,丰厚的人文资源,这些都为苏式语文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一、苏式语文课堂的苏式资源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苏式语文课堂必然要突现苏式优秀文化,这种根植在苏州的地域优秀文化从来都是丰富多彩的:白墙灰瓦的简约建筑,四季如春的城市环境,温文尔雅的苏州市民,吴侬软语的评弹昆剧……真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所以历代的文人墨客创作了很多关于苏州的诗词歌赋,人们耳熟能详的《枫桥夜泊》就早早出现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中,懵懂的孩子读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时就会欢快地说道:“我知道寒山寺,就在我家旁边”云云,这种本土文化对孩子的感染是与生俱来的,刻有先辈的遗传标记。著名的苏州教育大家叶圣陶的作品在教材中频频出现,譬如三年级的《荷花》,或许学生们还不了解散文的特点,但绝不会忘记散文中配的简笔画,这种简单勾勒的美对他们足以起到审美情趣的启蒙与熏陶,这时教师再诠释一下作者的渊源,那么这种本土味道就会在孩子们的味蕾上弥漫开来。美、好看、喜欢之类的词语就真的是从孩子们的心里迸发出来。怀揣这种童年的美,在心底发酵几年,这种美的积累就如深巷中的美酒,散发围绕在周身,将伴随学生一生。又如叶圣陶先生的短篇小说《藕与莼菜》却又是另一番风味,六年级的学生已陆续从本土名家叶圣陶的笔下了解到很多关于苏州的自然风情、人文风景,知道苏州是个人杰地灵、物产富饶的宝地,这里可以孕育出这么多的名家,这不但让生活在这里的孩子们油然而生许多敬意和自豪之情感,而且能让他们产生很多感悟,生发出不少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二、苏式语文课堂中的苏式教学

1.简约而不简单

新课标提出:“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理念指导下,广大一线教师在新课改实践中创造出了新颖有效的问题导学法。这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提能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是启发学生思维、引导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激发生成资源的重要教学模式。目前很多教师的设问是为了“牵引”而“问”,把重点放在提问的指向性和精确性上。真正为了“不教”而“问”、“会学”而“问”的不多,以至于常常出现低效提问。苏式语文课堂迎难而上,致力开发能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情境。很多公开课、教研课大胆尝试,引导学生在与教师、文本、教材编者、作者的对话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同时在课堂互动中发现并智慧利用新生成的教学资源。比如在《李广射虎》一文中,有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说有一个发现,不是关于李广射虎如何力大神勇,而是关于课文第二段最后一句“诗中描述的,就是他在镇守北方边境时发生的一件事。”因教师在习作课上讲文章的结构较多,所以学生对篇章结构都很敏感。该生饶有兴趣地介绍了他的发现:从环境、人物动作、时间发生发展和结果来谈从本课学到的关于一件事的写法。该话题引起大家的共鸣。笔者抓住这一有意义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及时调整教学预设,把“怎样写一件事”作为该课重点。后续的习作练习反映出学生基本掌握了写一件事的叙事技法。可见简约而不简单的苏式语文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和智慧的,是真实自然有效地发生的。

2.细腻而又实用

“语文课堂不需要浓墨重彩,而必须返璞归真,体现一种‘简约之美’”。特级教师薛法根就是简约语文的倡导者和成功实践者。他的课堂无一不阐释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他提出的“大道至简”语文教学法,可以说是苏式语文教学的灵魂。薛老师主张教学要简约而实用,教学不能是一群人围着一桌子满汉全席,搬着各种文献资料查找考据分析每一道菜的名字食材、营养成分,却愣是不让人动一筷子。分析了很多年仍然是不知其味!语文教学要坚决摒弃这种分析学究的作风。在《荷花》一文的研讨中,薛老师一语中的地指出,美词、美句不能是每篇美文分析的重点,同类体裁的文章更应挖掘其和而不同的地方。本文可食的两个味道:一是写三种荷花的顺序;二是当一个人陶醉在某种意境中时,可以使用“我仿佛变成了……”的句式来表达。这样不着痕迹地滑入意境中,最令人称道。苏式教学细腻而又实用的课文分析,结出来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美味果”。

三、苏式语文课堂中的苏式情怀

薛法根老师说过:“苏式课堂的味道,应该有点‘甜’,那是一种淡淡的书香。苏式课堂是一个读书的地方,‘腹有诗书气自华’,苏式课堂的文化气息源自每个苏州教师和莘莘学子的书卷气。”苏式语文课堂的内外都浸润着从容、精致、适度的苏式情怀。课堂上你所能看到听到的都是师生从容不迫的交流,循循善诱的老师在耐心地引导孩子说好每一句话,倾听他们由不清楚到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中得到发展和尊重。这种闲适的苏式情怀自然和苏州人的淡定而又清新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是这样的环境滋生了这种从容的课堂,让孩子们将来能形成一种沉稳、淡定的气质。从容并不代表着慵懒,相反苏式课堂又极其精致,孩子们的耳朵边没有喋喋不休的训斥和灌输,能听到的是亲切的师生互动。老师十分尊重学生的个人看法,一篇文章拿来给学生,不做任何的预设和牵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有价值的东西,或是讨论一个问题,细心地听取不同的声音;或是打破传统教案预设的束缚,寻找一个全新的视觉,最后在总结中存精华去糟粕。当然,这种放手也是有适度的,教师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专业素养,才能把握住这么大尺度的放手。苏州的教师们是勤学善思的,他们经常会在互相研讨、交流共享中通过教学反思,共同成长发展。

四、苏式语文课外的苏式活动

从容精致适度的苏式情怀不仅体现在课内,而且延伸到课外,孩子们在平时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同样感受着浓郁的苏式情怀,获得更多更好的语文综合素养。

每学期学校都会在合适的时节开展不同的课外综合活动。如带孩子们去少年宫,让他们自主选择喜欢的主题活动去参与。记忆犹新的是上次女孩在少年宫参与的小小绣娘房活动,女生们在缝纫机房接受老师细心热情的手把手教学,从学习穿针引线到均匀针脚再到拼布成袋,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们初次尝到布艺和刺绣这种具有浓郁本土特色的传统工艺的乐趣。当孩子们带着自己或精致或粗糙的布袋,流露着欢乐和满足的笑容出来时,每个人都在争先恐后地想和老师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缝纫心得。笔者在分享她们快乐的同时,感受到她们口语交际的表达欲和写下活动后感的冲动是那样强烈,这是学校课堂很难实现的。

又如,每年的综合性学习通过走访苏州的名人轶事,探寻苏式建筑,苏式园林,苏式特产,感受苏州丰富的人文与自然资源。通过聆听苏州评弹、观看昆剧表演,让孩子们的内心受到艺术美的熏染,笔者仿佛看到每个孩子的灵气都在由内而外的被滋生……

再如,一年一度的“语文节”是最具特色的校本特色活动。在两周时间内,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安排不同的语文活动,如软硬笔书法PK、诗词朗诵、美文生花、语文教具制作等。语文活动让孩子们在课内外都铆足了劲准备,我们经常看到孩子们在认真的练习书写、朗读、习作……书本上的、生活中的知识经验会被他们融会贯通、信手拈来。班级内部竞选时,大家无不奋力拼搏,你争我抢。当代表全班的孩子载誉归来时,每个人又是那么的开心快乐,结果在孩子们眼里远远比不过他们在过程中的收获。每次节日结束时,在闭幕式上孩子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得以集中展示:相声、说唱、小品等文艺节目全由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我们讶异于孩子们的成长速度,一个个有灵性的孩子在苏式人文环境关照下正在茁壮成长。

总之,精挑细选的苏式教材中的苏式文本与资源,勤学善思的苏式教师的苏式教学与情怀,精心组织的苏式活动中的苏式熏陶与感染,无时无刻不在致力于培养苏州下一代的乐学、善学的核心素养。苏式语文课堂是实用且精致的课堂,是灵动且从容的课堂。在这里苏式教师将与苏式孩子共同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张卫华.“大问题”导学:小学语文“苏式课堂”的智慧选择[J].文教资料,2015(26)

(作者单位:1.苏州大学文学院2.苏州市彩香实验小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