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袁枚在长沙遇见会唱歌的狗,居然是个悲惨的三岁小孩|沟沉

 雲泉 2017-07-23

清代性灵派诗人袁枚 (1716—1798),字子才,钱塘(今杭州)人。清乾隆十年(1745)进士,其诗在清中叶负有盛名。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传世。

袁子才一生二度至湖南长沙,对长沙山水情有独钟,在《湘水清绝深至十丈犹能见底》诗中写道:

湘水无纤埃,十丈如碧玉。

直是银河铺,不用燃犀烛。

我性不茶饮,至此酣千锺。

爱极无可奈,藏之胸腹中。

一个生性不饮茶的高士,到了长沙却一反自己的生活习惯,喝得酣畅淋漓,并且还“爱极无可奈,藏之胸腹中”。湘江水、长沙茶对于诗人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他的书法:

清朝袁枚在长沙遇见会唱歌的狗,居然是个悲惨的三岁小孩|沟沉

袁枚书法手迹

清朝袁枚在长沙遇见会唱歌的狗,居然是个悲惨的三岁小孩|沟沉

袁枚书法手迹

清朝袁枚在长沙遇见会唱歌的狗,居然是个悲惨的三岁小孩|沟沉

袁枚书法手迹

清朝袁枚在长沙遇见会唱歌的狗,居然是个悲惨的三岁小孩|沟沉

袁枚书法手迹

袁第一次来长沙年仅二十岁,那时他还只是一个秀才,穷途落拓,千里迢迢往依其在广西巡抚衙门做幕僚的叔父。

四十八年后第二次来长沙时,袁枚在文坛上已独树一帜,海内知名。但只当过几届七品县令,仍然牢骚满腹,故在重访贾谊祠时,又写了《再题贾太傅祠五首》,抒发“怀才不遇”之感慨:

一别先生五十年,洛阳年少也华颠。

昏冷枉受吴公荐,白首重来意惘然。

袁枚的笔记小说《子不语》《续子不语》记录了长沙多则社会轶闻,如《唱歌犬》一文说的是:“长沙市中有二人牵一犬,较常犬稍大,前两足趾较犬趾爪长,后足如熊。有尾而小,耳鼻皆如人,绝不类犬,而遍体则犬毛。能作人言,唱各种小曲,无不按节。观者如堵,争施钱以求一曲,喧闻四野。…… 县令荆公途遇之,命役引归,…… 初不承认,旋命烧铁针刺入鬼哭穴,极刑讯之,始言此犬乃用三岁孩子做成。先用药烂其身上皮,使尽脱;次用狗毛烧灰,和药敷之;内服以药,使疮平复,则体生犬毛而尾出,俨然犬也。此法十不得一活,若成一犬,便可获利终身。不知杀小儿无限,乃成此犬……”

这种传闻不知是真是假,但听起令人毛骨悚然啦!


关注我,品读墨韵古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