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每日一赏017 ▎《饮酒》

 xxjjsdt 2017-07-23



PS:请同学们朗读今天的诗歌,并在学习群内以语音形式发送,以表示完成作业;更是为了让同学们通过朗诵增加对本首诗的印象!


【作者简介】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1]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2]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3]  ”,有《陶渊明集》。



【译文】


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这其中有多少滋味要表达,欲要说明,却又忘记了语言。


【赏析】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问话朴实,回答深刻,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境界。


2.末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富有哲理,含蓄得表达了诗人陶醉自然、物我两忘的境界。真意指自然情趣和人生的真谛。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见”字妙在美景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充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和生活。


4思想情感:写自己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自然和淳朴农村生活的热爱。


【主要考点】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2、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3、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饮酒》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5、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和生话状况。


B.尽管没有车马的喧闹嘈杂,但仍有“采菊东篱下”的劳作烦忧。


C.诗中四句写景句子传神的描绘了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


D.全诗融说理、写景、抒情为一体,表现了诗人细微的内心感受。


6、对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本诗是诗人弃官归隐之前写的一首诗。


B.“心远地自偏”句用得极好,它巧妙地道出作者此时的心境,想要离开喧闹的尘世,追求一种宁静恬淡的氛围。


C.“采菊东篱下”写作者酷爱菊,常常在住处周围种上菊花,颇为后人称道。


D.全诗语言朴实含蓄,写得很有特色,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