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比《绣春刀2》更黑暗:戚家军精锐被明军消灭,最后的血脉在浑河断绝

 昵称21660266 2017-07-24

文丨红枫(历史研习社社员),本文首发文汇APP


电影《绣春刀2》中的陆文昭和沈炼

某种程度上,这部电影是戚家刀与绣春刀这两把明朝最有名的刀之间的对决


电影《绣春刀2:修罗战场》中,一幕场景是萨尔浒之战后,陆文昭在惨淡的夕阳下看着尸横遍野的战场,悲凉地说了一句:“几万条人命,说没就没了。要想不这么死,就换一种活法。”


无论陆文昭还是他的师妹丁白缨,实际都是戚家刀传人——也就是戚继光一手创制的戚家军余脉。


如果对电影中的剧情较真一点,想深刻一点,那么我们必须得问:陆文昭为何要“换一种活法”?


作为戚家军的余脉,为何在这部电影中会刀口向内,参与到一个“善恶不分是非不明”的政治阴谋中?


当带着这些疑问翻开记载戚家军的历史的文献后,读者会发现:真是黑暗啊——真实的历史也许比电影中更黑暗。


陆文昭错了,但他作为戚家军余脉所处的真实历史背景应该被了解。



1595年,明朝北方九大边镇(类似今天的军区)蓟镇发生了一件事,在历史上很不起眼。


这一年正是万历朝鲜战争的第三年,由于前线战事趋缓,明军将第一阶段入朝的部分士兵调回国内,驻扎在山海关、石门等地。他们的人数约3700人。


戚家军


这支部队被称为“南兵”,都是从义乌、处州等地招募,按戚继光兵法训练和作战的军队。主将是跟随戚继光数十年的老将吴惟忠,也就是说这是不折不扣的戚家军。


戚家军在朝鲜的表现非常出色,在平壤战役中他们奋勇登先,连吴惟忠本人都被鸟铳射穿肚肠,但戚家军还是第一批登上了城墙,一天一夜就拿下了被日军占领了多日的平壤城。



按说远赴异国,收复一国之都的功劳可以载入史册,但等待他们的结果却让人意想不到。


新任的上司蓟镇总兵官王保,把他们叫到演武场上,然后他们被已经武装好的明军友军包围、屠杀,最终死亡人数是1700人。


随后,戚家军被冠以兵变的罪名上报,虽然有热血御史为之鸣不平,但是在当时兵部尚书石星的担保下,总兵王保不但无罪,甚至还因“平定变难”得赏。史称“万历二十三年蓟州兵变”。


戚家军罪名之一是趁乱抢劫杀戮附近的商户居民,但从朝鲜君臣对这支部队的评价“功最廉操”,“一路皆立碑颂之”来看,这支部队军纪极佳,在朝鲜时是少有的不抢劫不扰民的军队,朝鲜当年所立碑到两百年后还看得见。


在国外战区尚且如此,到国内反而会抢劫商户杀戮自己人民?



那原因是什么呢?他们因何被杀戮?在战场上他们不过牺牲数百,回国后倒在友军刀下却有上千?


戚家军是一支高薪酬的职业士兵。


虽然戚家军很强调爱国保民教育,但士兵们确确实实是为了高报酬而来,戚继光也并不讳言这一点,他只是教育士兵们:养猫是为了抓老鼠,养狗是为了看家,你拿着朝廷和百姓的银子,出力杀贼乃是本分。



在朝鲜期间他们更是双饷待遇,一名普通士兵的年薪达到约43两,远远超过明朝军队一般水平。更何况在平壤之战中,明军李如松曾经许诺:先登上城墙的赏赐300两。


但平壤之战过了接近两年了,不但先登赏银没有兑现,连应该拿的双饷也有拖欠。冒死和他们一起登城的副总兵吴惟忠也只得了个可笑的20两赏银了事。忍无可忍的士兵们鼓噪着要讨个说法,于是,本来就和他们有宿怨的北军军官们趁机发难,用兵变的名义杀人,从而节省了这笔费用。


辛芷蕾在电影中饰演戚家刀后人丁白缨


一个袁崇焕之死被人记了数百年,到今天还是网络热点,因为他是文官。那1700名欠饷士兵之死的事情却传不了多久,甚至明史里也觉得没必要专门写。


只是在某些奏章里有记载,本来对边塞从军应募踊跃的浙江兵,在这件事后逐渐减少。


上千的人命,就这么没了,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不会想换一种活法?


像陆文昭那样攀援权贵做政治投机是一种活法,像后来的关宁军那样留起辫子向原本该保护的人民举起屠刀也是一种活法,活法还有很多很多。


可他们是戚家军,至少在历史记载上来看,哪怕是到最后时刻,他们也没有去改变自己的“活法”。


戚家军所用战车图示


历史上戚家军的最后一次露面是在天启元年(1621年),即电影中主要剧情发生的6年前。


沈阳 浑河边


萨尔浒大战结束后,后金攻占沈阳。原定计划增援沈阳的一支明军得知消息后,仍然执着地向着沈阳开进。这支明军由川兵与浙军组成,合计人数不到万人,几乎都是步兵。


三千浙军由戚继光的同族宗亲——戚金率领,他曾经因英勇和治军廉洁(朝鲜人惊奇的发现这些人居然不吃空饷)在朝鲜被一致称赞。


地形:旷野无遮蔽

战备:明军远道而来,而后金在沈阳城以逸代劳,倚城而战

军队规模:明军合计不到万人,后金军队人数估计达到8万

兵种及装备优势:对方有步兵、骑兵,甚至还能用沈阳城上的大炮居高临下射击明军军阵


虽然结局早已注定,但不到万人的明军仍然让占据了一切优势的八旗付出了“死伤亦相当”的代价。


在戚家军的最后时刻,戚金拉住本来准备骑马逃走的上级童仲揆,让其留下继续战斗。


“大丈夫报国就在今日!”


历史书上,对戚家军最后的记载是“.......力尽矢竭,挥刀杀十七人。大清兵万矢齐发,仲揆与戚金、名世及都司袁见龙、邓起龙等并死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