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北也曾有过4支红军

 哈哈狮的信箱 2017-07-24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中国工农红军都诞生在南方和陕甘地区。其实,在东北地区也诞生过不少红军队伍。

按照设在上海的中共临时中央的指示,中共满洲省委在1932年10月把4支抗日游击队分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32军、33军、36军和37军。这几支部队兵员少、存在时间短,而且没有建立军部,因此在军事文献中很少出现。

东北红军虽然存在时间很短,但在东北抗日战争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为抗日救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

1932年11月,中共满洲省委派代理省委军委书记杨靖宇到吉林磐石巡视工作,根据省委指示将磐石抗日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32军南满游击总队,共500人。杨靖宇任政委,李红光任队长,孟杰民任副队长。红32军成立后政治影响日益扩大,参军者日众,发展至3000多人。

1933年9月 1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总队在磐石玻璃河套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师,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番号取消。这支部队后来发展为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33军

1932年10月10日,根据满洲省委的指示,中共汤原中心县委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33军汤原反日游击队,李福臣任队长。但不久遭土匪袭击而失败。中国工农红军第33军番号取消。

后几经挫折,于1933年11月,在中共汤原中心县委领导下,重建了汤原反日游击队,汤原反日游击队后来发展为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36军

1932年4月,黑龙江巴彦籍的北京学生运动领袖张甲洲、于天放等5人回到哈尔滨,在巴彦县北部山区建立了巴彦抗日游击队,这支部队被授予东北抗日义勇军江北独立师番号。张甲洲任总指挥,于天放任特派员。中共满洲省委派省委军委书记赵尚志到部队协助工作,任参谋长。巴彦抗日游击队在战斗中发展壮大,由最初的200人,半年时间逐渐发展到1000余人。

1932年 11月18日,中共满洲省委特派员吴福海到巴彦抗日游击队,传达了中共中央北方各省委代表联席会议精神,带来中共满洲省委两条指示:一是把巴彦抗日游击队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6军。二是打土豪,分田地,执行南方苏区土地革命时期政策。

当时巴彦抗日游击队的兵力不足于编一个军,但遵照中共满洲省委先给部队番号后发展的原则,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36军江北独立师,中国工农红军36军的番号保留。红36军只辖江北独立师一支部队。

 

中国工农红军第37军

1933年1月杨靖宇参加中共吉林海龙中心县委扩大会议,帮助整顿海龙工农义勇军,成立红军第37军海龙游击队,王仁斋任队长。

1933年10月,杨靖宇率领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师主力到吉林的蒙江、桦甸、辉南、柳河、金川、通化一带活动。王仁斋带领的海龙游击队编入独立师,取消中国工农红军第37军海龙游击队番号,保留海龙游击队的建制。1935年秋,奉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杨靖宇之命,以海龙游击队为基础,在柳河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第3师,王仁斋任师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