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北宋著名书法家,他和蔡襄、苏轼、米芾并称为“宋四家”,他也是“江西诗派”的创始者。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早年和苏轼一起学习颜真卿的字,但总觉得学得不够好,又从柳公权、褚遂良的书法中悟得了笔意。 对黄庭坚书风的形成有直接影响的是南朝的残碑《瘗(yì)鹤铭》,虽然该碑作者没有署名,但黄庭坚坚信它是书圣王羲之所写,视作珍宝,并花了大量心思临写,他的字终于摆脱苏轼,形成自己的风格。 古人得到数行残碑,加以临习,便能成大家。今人临帖无数,却往往难得其法,确实值得深思。 《松风阁诗》是黄庭坚的行书代表作,该贴字形瘦长,中宫紧凑,笔画向四面开张,颇有大将风度。 黄庭坚小楷《山预帖》,该帖写了黄庭坚舍不得扔掉发芽的山芋,煮吃后发现味道不错,还悟到一番道理,可见他是个颇为节俭的人。黄庭坚人品、书品俱佳,影响了后来的一些书画界大家。 白玉蟾,又叫葛长庚,南宋道士。他多才多艺,精通书法和绘画,是道教内丹南宗派的创始者之一。 白玉蟾的行书和小楷深受黄庭坚影响,风格奇崛。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明代书画四大家之一,沈周出身书画世家,他一生不参加科举考试,只是专心书画,是“吴门画派”的创始者。沈周特别喜欢黄庭坚的字,他爱用狼毫写字,字形长撇大捺,颇具风格。 沈周的《行书五律诗轴》。 沈周的《行书七言诗轴》。 沈周的《行书落花诗扇》。 文壁,字征明,明代著名书法家,“明四家”之一。他不仅书法冠绝当时,还精通诗词、散文、绘画,造诣十分全面。文征明的字先学苏轼、李应祯,又学习王羲之,他学习十分刻苦,很快便精通楷、行、草诸体。又向沈周学习绘画,他的书法也深受其影响。 《行书七言诗轴》。文征明的行楷有着浓浓的黄庭坚味道,甚至可以以假乱真。 文征明的《行书五言律诗》。该诗的正文虽然有浓郁的黄字风格,但更为娟秀规整,有黄字的形,而无黄字的气势。结尾签名处的“征明”二字,明显学的是二王、赵孟頫,可见文征明“字路宽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