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夜惊——新加安神汤(周朝进方) 【组成】 生黄芪10g,太子参10g,白术7g,怀山药10g,白茯神7g,朱砂5g,麦冬5g,五味子3g,白芍7g,炙甘草3g,龙齿(先煎)7g,寒水石(先煎)7g,珍珠母(先煎)10g。 【用法】 上药加清水过药面,浸泡30分钟,煎煮2次,每次煎煮30分钟,合并2次药汁,过滤,浓缩至300ml,分3次口服,每次100ml,每日1剂。 【功效主治】 益气养阴,安神镇惊。小儿夜惊,梦游症,或夜啼,或惊惕,或自汗,或盗汗等。 【方解】 新加安神汤是由清代陈复正《幼幼集成》十味安神化裁而来。原方用人参、茯神、麦冬、山药、龙齿、朱砂、寒水石、甘草、冰片、金箔等,用“治神虚惊惕,至夜则啼”。笔者以原方去金箔、冰片加黄芪、太子参、白术、山药为君,益气健脾;以麦冬、五味子、白芍、炙甘草为臣,甘酸养阴;佐以茯神、朱砂、龙齿宁心安神,寒水石、珍珠母镇惊定志;再以甘草为使,调和诸药。上药共奏益气养阴、安神镇惊之功,临床证因剀切,屡试不爽。 【加减】 上述新加安神汤用量为5~10岁患儿的剂量,10岁以上或5岁以下患儿,酌情增减用量。食少纳呆者加炮鸡内金、山楂曲;介齿寐差者加僵蚕、蝉蜕;尿频遗尿者加桑螵蛸、益智仁;汗多不止者加莲须、山茱萸。 【体会】 小儿夜惊、梦游症,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2~10岁小儿。夜惊症即患儿入睡后,突然坐起惊恐哭叫,所言均是日间嬉玩受惊之事,白天安然。有的患儿除夜惊外,还伴有梦游症。患儿常有多汗、盗汗、胃纳不香、倦怠乏力、面色不华等表现。中医学认为,小儿生理上“稚阴稚阳”,病理上“易虚易实”。患儿多因禀赋虚弱,脾胃娇嫩,平日偏食,胃纳不振,营养摄入不足而阴虚;再因小儿生性活泼喜动,运动量过大,易消耗过多而伤气;抑或遇热病后体虚;抑或过于贪玩疲惫,以致气阴耗伤,心神虚怯,辄在夜间出现惊惕、梦游之症。 【方源】 《名医名方录》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1..名老中医的秘方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