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一瞬间,三十八年过去。时间过得真快啊!回想起自己在桐乡三中的高中生活,还恍如昨天,那些美好的记忆,至今仍活跃在我的脑海里……学习是辛苦的,校园生活是快乐的,同学之间的友谊是真诚的。为了表达对黄金岁月的怀念,我撷取两三事与同学们交流共享。 那段日子,紧张而又活泼 1977年9月,我升入桐乡三中高中班,由于当时成绩还算不错,就安排在高一(1)班学习。校园内,两棵高大的宋代银杏,最让人难以忘怀,她既昭示着学校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也见证了我和同学们的成长历程。 高中的学习任务特别重,但由于老师们认真负责的教育,同学们刻苦努力的学习,我们班的平均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我们的班主任顾树华先生,当时是语文教研组长,他认真上课,他爱生如子;特别对古文的讲解有独到之处。那时的讲义,都是顾老师和其他老师一笔一划在钢板上刻出来的,根本没有现成的资料和现代化的印刷设备。 学习是辛苦的,但校园生活却是那样的快乐有趣。当时我们的教室靠近河边,那边的生态环境特别的好。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常常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在教室旁的小河里钓鱼摸虾,掏螃蟹,在水草青青的河畔,寻找低飞的蜻蜓,看它们点水后产下的卵,孵化出形态奇特的海马似的幼虫,或者取一滴河水,用单筒显微镜观察那里的浮游生物,真是妙不可言,乐趣无限。 同学加伙伴,快乐共享 我的老家在濮院镇周家场23号,那时,大哥支农,二哥支边,姐姐当乡村教师,小姐姐也已工作,家中母亲十分慈爱。我的老家门前有个绿树成荫的场院,不是百草园也不是青菜园,几棵梧桐华伞挺立,几株棕榈举掌迎人,房子西面还有天井,所以同学们都爱上我家来玩。 徐福生、高宜海、庄启龙、吴韧、秦巧辰、黄继良(昵称小良)、王胜强、陆海鸣等,还记得我是“阿六”吗?我们一起玩耍,一起做作业,还一起锻炼身体。当时我家里有“单杠”“杠铃”等“体育设施”。“单杠”就是在两棵大的梧桐树中间横一根木棍,再用麻绳扎牢。“杠铃”(即是石担)也是自制的,是在两块磨盘石中间插入一根毛竹竿组成的。尽管十分简陋,但同学们仍然玩得非常开心。不久前,碰到吴韧同学,他回忆起当时在我家的情景,至今还津津乐道。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我们敬爱的老师们,在课堂内外,都反复教育我们要尊重父母,要学习父母,要帮助父母……所以,我们这代人,既改变了在家中犟头犟脑的脾气,又乐意干各种家务活。我除了买米、买煤球外,还要打水,那时没有自来水,幸好我家屋檐角下有口水井,每天打满灶边的一缸水是我自定的硬任务。“生来一只奇怪桶,一根尾巴通上天,一日几次扑咙通”,妈教我用棕榈上的棕毛拧成那根通天的尾巴,长期沾水也不霉不烂,手感也很好,我在桶沿上绑上秤砣,就不再“扑咙通”,一放下去就静悄悄地大口大口吞满了水…… 学校开运动会了,我自觉臂力尚可,就报了铅球组。我站在扇形赛场的中心,上场第一推,就让插小铁旗的同学向我伸了拇指,只可惜,最后决赛也只因厘米之差得了第二名。 感恩三中,祝福母校 两年的高中学习时间是短暂的,但母校留给我的印象却是深刻的,也是终身的。尽管离开母校已经38年了,但现在回想起来,那里的校舍、小河、银杏,甚至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依然是那么亲切。高中阶段的学习不仅使我们增长了知识,也使我们领悟了做人的道理:“在家尽孝,为国尽忠。”这些都为以后进一步提升和深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此,要特别感恩三中,感谢三中的每一位师长,是你们给了我们知识和力量。最后,衷心祝愿母校兴旺发达,为国家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 【作者简介】曹达禺,桐乡三中79届高中毕业生,现为桐乡市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台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