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良师微课17.01】刘发建:我对语文教育的一些思考

 mingtian6722 2017-07-24

【专栏简介】:

2017,“大地良师”继续上路。我们眼中的良师,不仅包括已经小有成就、也愿意做“微公益”的影响力教师,也包括乡村里、城市里的普通老师们,因为绝大多数普通老师都在凭良心为师,在日益逼仄的生存、发展空间里,保持着内心的良善、良知,努力成为家长、学生的良师益友。


1月4日,发起人欣如博士的多年好友刘发建老师受邀第一个开讲,他针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系列思考,引发了QQ群里老师们的热烈反响。为了尽快将讲座的菁华与更多朋友分享,许多志愿者付出了自己的时间和真诚。上海的李文娟老师完成了录音组合;长沙的罗湘其老师将原始录音转成了文字;欣如博士在征求了刘发建老师意见基础上,将超时的录音剪辑成公微允许的长度......。

总之,每一节新鲜出炉的微课,都带着来自全国各地“良师”的心灵温度,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来思考,来分享!

——编者


【良师简介】


刘发建,笔名落地麦。湖南炎陵人。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课堂教学能手。浙江省鲁迅研究会会员。就职于浙江省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长期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先后在《人民教育》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亲近鲁迅》等教学专著,以“播撒鲁迅种子,培育民族精神”为己任,应邀到全国各地给小学生讲鲁迅20余场次,受到广泛好评。




刘发建:我对语文教育的一些思考


刘发建老师与本次讲座主持人房科剑老师在一起

刘发建对语文教育的一些思考

来自大地良师

29:58


    我今天围绕这三个问题来和大家聊一聊语文教学,这些问题都源于语文教学实践的真实的思考,愿与大家交流。

   1.语文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2.思考我们传统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不能为语文找到一条出路?

    3.新一轮改革深度迷茫的时候,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做一点什么探索?

语文学科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你穿过世事朝我走来,迈出的每一步都留下了一座空城

      今天这个话题,跟最近很火的核心素养有一定关系。放眼当下的教育,我们的语文教学陷入迷茫。我认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要让孩子做一个善良的人。如果违背了这一目标,就是反教育。但既然提核心目标,就不能多元化。语文学科的课程核心目标又应该是什么呢?

        如果有十年或者二十年教龄的老师应该会知道:最开始的双基目标到后来的新课改提出三维目标,到十年之后重新提出核心素养。我们最核心的东西已经在多元里变得模糊了,忽视了本质的东西。不妨一起看看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目标的描述,看能不能找到最核心的东西: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以上这些,似乎每一条都可以成为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如何抓住核心?大多一线老师不关注方向,只关注方法。语文教育为什么越走越迷茫?我们更多应该从语文教学的实践出发。三十年的教育实践让我感受到:方向比方法更重要


为什么语文会让我们迷茫?是因为我们大家理解的语文教学目标不一样。中医越老越值钱,为什么语文老师越教越糊涂?基于对语文教学的深刻反思,我认为语文作为最重要的母语课程,核心目标应该是读写的能力。这些年来,我在不断探索反思,丰富自己的语文课程意识:构建以读写能力为核心的语文课程。这是我目前阶段我对语文教学的主张,这源于我三十年的语文教学实践。

为什么说读写能力是语文的核心课程能力?因为读文章的能力,写文章的能力,除了语文课会教,其他课程都不会教,生活中也很少有人会教读和写。一门课程的核心,意味着只有你这门课会教,其他课都不会去教。如果偏离了这个核心,就会出现方向性的问题。


传统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

不能为语文找到一条出路

你穿过世事朝我走来,迈出的每一步都留下了一座空城


      我们的传统语文教学都非常重视读写的能力培养,语文最基本的主张就是读写结合,但是传统的读写结合并没有给语文教学带来明朗的天地,反而陷入了混沌的境地。广东的丁有宽先生的“读写结合”曾经在二十年间推广,有系统的教材,引起过持续深远的影响,为什么在新课改时代被逐渐淡化。我们不得不去做一些思考。

        今天的赛课,如果仅仅只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那肯定是不合格的。专家们都强调,阅读教学要指向表达,知道文章写了什么,还要知道这篇文章是怎样写的?还要知道文章为什么这样写?

 语文教学把丁有宽先生的“读写结合”丢掉以后,又重新回过头来,因为发现学生的写作能力越来越低。所以又开始不断强化阅读要指向表达,要读写一体,读写结合。甚至有专家明确指出,语文最核心的能力就是写的能力。在读与写之间,把写放在首位。写得好才是真的好。

        房科剑老师刚才留言提到,表达的形式很重要。是的,我们读一篇文章,要关注它写什么,更要关注怎样写。但是对这样的说法我们也要保持警醒。例如,我们给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读安徒生的文章《卖火柴的小女孩》,讲的内容和形式会一样吗?对于小学生来说,我们只需要按照童话去教学,去体会领悟这个童话。

        回到我们刚才的话题,为什么传统的语文教学没有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明朗的春天?丁有宽先生给每篇课文画了一棵知识树,让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模仿。但只注重表达形式、表达技巧上的结合,并没有从表达内容上进行读写结合。这种从形式出发的碎片化的读写结合,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立竿见影。学一个过渡,学生马上就会;学一个排比,学生也马上就会……但是这样的实验为什么会淡出?我觉得这种时时刻刻盯着写的教学,把写凌驾于所有的语文教学细节之上的教学,带来的根本性问题就是它伤害了阅读教学的本体。学生没有好好地进入文字里去学习,去品味,而是在文字之外去机械地模仿一些技巧,得来的是碎片化的写作。没有建立在好好读的基础上的写自然是没有根基的,是碎片化的,是邯郸学步的,是东施效颦的。


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做一点什么探索

你穿过世事朝我走来,迈出的每一步都留下了一座空城

说到这里,我们再回到语文课程的读写能力。语文分为小学语文,中学语文,大学语文,那么又有什么是小学语文会教,中学、大学语文是不会教的呢?小学里读的能力,写的能力是我们受用一辈子的能力。小学语文课堂里有一种能力的培养是必须要做的,就是朗读,大声的朗读

我们去听听那些赛课,很多时候给孩子们用来读书的时间只有五六分钟,等到让孩子们朗读课文的时候,老师们都会催促“快一点,快一点”。大把大把的时间用来讨论来对话,讨论那些似是而非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孩子们真正把问题读通读透,孩子们自然就会明白。

小学语文应该重视让孩子大声朗读,让孩子成为读者,而不是看客。教给孩子朗读的能力,这是我们小学语文老师的课堂里必须要做的。这源于钱理群先生给我的启示。钱理群先生带孩子们读鲁迅的作品,就是大声朗读给孩子们听,就是让孩子们大声朗读,孩子们就爱上了鲁迅先生的作品。


大声朗读,是小学语文课最核心的能力。因为大声朗读是建立语感最基本的方法,培养孩子语感的节奏,能让孩子们的文章有节奏感音韵感。让孩子不知不觉地把经典的文字吸纳进去。大声朗读就像吃饭一样。读一遍,胜过看十遍。

小学语文是启蒙的语文,是孩子们学习母语的起步阶段,需要带着孩子们大声朗读。我给自己订了规矩:一篇文章,一节课,一定要让孩子们大声地从头到尾朗读一遍,一节课的朗读不少于20分钟。学生害羞朗读,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学生朗读的机会。文章好不好,学生一读就知道。我接手一个班,第一个月的作业,就是模仿刘老师上语文课,模仿刘老师朗读。期末复习阶段,孩子的作业还是通过微信上传朗读课文的录音。我们的学生一个学期只写三次作文,但是效果要比别人写八次十次的效果要好得多。


我们一线的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怎么做?就是要带着孩子们大声地读,好好地读,那么读什么?就是要读经典,读人类和我们民族最好的作品。怎么带孩子们读经典?怎样在课堂里让孩子们美美地去读?这些年,我有一些新的方式,带着孩子们通过“名家阅读周”的方式,带着孩子们持续深入地去读名家的作品。2017年,我们可以开系列,读鲁迅啊,读巴金啊,汪曾祺啊……我们慢慢地一个一个来读进去,只要让孩子们走进这些名家的作品,就会给孩子们的语文学习带来明确的方向。

        最后一句话: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我个人的认识是,让孩子阅读名家经典,习得用汉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世界沟通的能力,通过汉字去认识这个世界,通过汉字表达自己的世界。让自我的世界与外部的世界有一个良好的沟通。具体到小学阶段,就是朗读的能力,大声朗读的能力


录音组合:李文娟

文字整理:罗湘其

延 伸 阅 读

【微课集萃】2016,我们24次相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