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水退潮了,才知道谁在裸泳

 栖息骑行心灵 2017-07-24
    都说上世纪90年代是日本“失去的十年”。
    却少人知道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同样经历“失去的十年”。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突然宣布停止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顷刻瓦解。两年后,美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高额的财政赤字让美国经济不堪重负。从1929年开始就备受推崇的凯恩斯主义突然因为这十年而变得暗淡。
     当时的经济金融状况,(美国)维克托·斯波朗迪在《专业投机原理》这样描述:“当时,我们处于信用扩张的繁荣末期,物价普遍上涨,人们认为物价水准将永无止尽地攀升。群众在房地产、股票、商品以及其他任何可供投机的对象上累计庞大的帐面财富;同时,固定收益的一般劳工却身受其苦,抱怨政府未能有效压抑物价。这是‘密西西比事件’的大规模重演。然而,只要利率继续上扬,今天的贷款还是胜过明天的贷款,因为市场了解美元的购买力不断下滑。政客们为了讨好选民,频频向联储施压,要求保持偏低的利率水准。政府部门中虽然有些人了解情况的危急,却不敢采取行动,因为担心整个经济像骨牌一样的崩塌,会影响民主党的下届大选。 ”
    “1979年最后一季美国经济已经出现‘囤积实物’的普遍心理。黄金价格飙涨,1980年1月初期货市场出现每英两875美元的天价。没有人愿意持有纸币。人们抢进股票、期货、房地产或黄金,持有一年,甚至于几个月,便可以获得20%以上的利润!太神奇了唾手可得的财富!这难道不是警讯吗?这看起来不正是‘密西西比事件’吗?”
    维克托·斯波朗迪最后感叹:“非常幸运地,我们毕竟还具有最根本的经济智慧,了解我们正迈向“崩解的繁荣”,类似德国在30年代与南美洲某些国家目前的情况。”
维克托·斯波朗迪所感叹的美国根本经济智慧其实就是里根总统的《经济复兴计划》,实行有别于凯恩斯主义的供给侧改革,主要措施包括加强货币管制、减少财政赤字;大幅度消减政府社会福利开支;继续推行放松管制的改革。换句话来说,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实际上实行的就是一种“紧货币、松财政”的政策。美国庞大的财政赤字得以维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发行国债,而当时日本等国资金大举进入美国金融市场购买美国国债,为其提供了有利条件。经过里根政府持续努力,美国终于在1983年迎来了新的经济增长高峰。
     细细品味一下当前中国的经济金融状况,维克托·斯波朗迪描述的70年代末期的美国景象,不就是我们目前的景象吗?太神奇了吧!当然咯,症状一样,用药差别也不会太大。看看目前我们的供给侧改革、PPP、房地产密集调控、金融强监管、控制货币总量、债券通等等一系列的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几乎都能找到8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复兴计划的影子。
   货币信用的扩张导致经济的扩张,繁荣因此而起。但信用不可能无节制扩张,一旦经济陷入滞胀货币政策也转向紧缩,经济循环是货币信用扩张与收缩的结果。
巴菲特经典语录“海水退潮了,才知道谁在裸泳”,中国货币政策刚开始紧缩,乐视网的贾跃亭就已经裸晒在沙滩上,万达集团王健林把小目标换成了“泳裤”,可见信用收缩的威力有多大了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