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所部属师范大学的“十三五”发展指标分析

 学思践悟必有成 2017-07-24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高校实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战略的关键性奠基阶段。为清晰把握我国师范大学的改革趋势和重点战略,本文试图对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十三五”规划文本中的主要发展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一、发展目标比较

表1 六所师范大学的愿景定位与“十三五”发展目标比较

六所部属师范大学的“十三五”发展指标分析

比较六所师范大学的愿景定位与“十三五”发展目标,可以发现:

1.六所师范大学的愿景定位存在差异。北师大、华东师大、东北师大定位为“世界一流大学”,且北师大提出“本世纪中叶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华东师大提出“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华中师大、陕西师大、西南大学这三所大学则定位为“高水平大学”,以“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为关键词,强调教师教育特色。

2.六所师范大学均定性描述了各自的“十三五”发展目标,但仅北师大与华东师大以“大学排名位次”作为重要观测点,以100名作为“十三五”进位空间,可评估性较强。

二、主要发展指标比较

(1)学科建设

表2 六所师范大学的“十三五”学科建设具体指标统计表

六所部属师范大学的“十三五”发展指标分析

首先,六所师范大学的学科建设指标以ESI、教育部学科评估排名为重要参照对象,部分参照QS等国际学科排行榜,以本土为主,也注重面向国际;其次,因各校学科发展基础不同,一流大学设定的具体指标及其数量与高水平大学存在差异。以学科评估为例,北师大与华东师大关注的是第一和前三的学科数,其他四所高校的目标设定以前10%、20%为主(如表2所示)。

(2)人才培养

表3 六所师范大学的“十三五”人才培养具体指标统计表

六所部属师范大学的“十三五”发展指标分析

六所大学的规划主要设计了招生制度、课程改革、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学生发展服务等内容,量化指标主要包括学生规模、教育教学成果、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

在学生规模上,六所师范大学均以“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为发展方向。除西南大学外,北师大等四所大学的学生规模都介于25000-30000人。西南大学不仅学生总数庞大(已近东北师大的两倍),且本研学生比也高达3:1,本科生数是同类师范大学的两至三倍。与之相反,北师大的本研学生比为1:1.7,研究生年人数远超本科生。在留学生规模上,六所高校都重点明确要“扩大学历留学生规模,优化国别结构、提高生源质量”。

在教学成果上,陕西师大是唯一一所将教学成果奖、规划教材、教学名师等教学成果目标均作为重要观测点的大学,并提出具体绩效值。北师大聚焦于MOOCs等课程数字化建设,实施“本科优质数字课程资源建设”计划与“研究生优质数字课程资源建设”计划,促进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此外,西南大学尤为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教学,不仅提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毕业生去向等方面的绩效指标,同时,在其规划文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任务中,第一举措即是“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教学体系”。

(3)科学研究

表4 六所师范大学的“十三五”科学研究具体指标统计表

六所部属师范大学的“十三五”发展指标分析

六所师范大学均将科研机构/平台数量、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数量的增长作为科学研究的建设重点。比较六所师范大学的指标设置可以看出,为顺利完成“到2020年,科研整体实力进入全国高校前十名”这一科研目标,华中师大的建设力度可谓非常大。

在科研机构/平台方面,华中师大除重点培育国家级实验室等高端科研平台,还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等合作建立10个国际联合研究机构,通过建设学科交叉平台推动取得前沿科学和技术突破,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北师大、华东师大、华中师大还对人文社科科研指标作出明确要求,注重保持人文社科的已有优势,也重点支持理工学科建设创新中心、设立重大项目。如华中师大理工科千万元级的重大项目5-10项,亿元级重大研究计划1-2项。

(4)师资队伍

表5 六所师范大学的 “十三五”师资队伍具体指标统计表

六所部属师范大学的“十三五”发展指标分析

对于人才队伍建设,六所大学主要针对教师规模、高端人才、海外人才等设置了具体指标(因各校对高端人才的统计口径不一,故数量差异较大),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点:一是提高质量,二是注重科研,三是稳定规模,尤其是管理岗、实验教辅岗位教师数量。

加大引育海内外高端人才和高端创新团队已成为一流大学人才政策的普遍趋势。为实现各项绩效指标,各高校均采取“引进”与“培育”两条腿走路的战略,尤其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以华东师大为例,一方面,针对领军人才队伍、青年教师队伍、专职科研人员队伍、管理人员队伍、技术支撑队伍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计划和举措,同时更注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在队伍规模调控机制、教职工分类管理体系及评价考核制度、薪酬分配制度和动态激励机制等方面作出实质性改革。

(5)国际化

表6 六所师范大学的“十三五”国际化具体指标统计表

六所部属师范大学的“十三五”发展指标分析

所有学校在制定发展愿景时都提出要建设若干世界一流学科,建成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也都把国际化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目标与手段。各校国际化发展目标主要集中于合作及伙伴关系布局、全英文专业及课程建设、师生国际流动、国际影响力等类别,在具体指标上各校有同有异、各有侧重。

在学生国际交流指标上,各大学均提出详细指标,但指标设置值上存在较大差异。如在华东师大力争在“十三五”期间30%本科生、30%学术硕士、60%博士生具有海(境)外学习交流经历,华中师大则争取有10%本科生、5%研究生具有海外交流经历,这与各校的国际化发展基础密不可分。相反,在全英文专业及课程建设这一指标上,虽北师大、华东师大、华中师大这三所高校的国际化基础不同,但其指标设置值较为相近。

因各校统计口径存在差异,如有错误或遗漏,敬请指正。

作者 | 卞月妍,华东师范大学发展规划部

编辑 | 罗金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