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峰方言的研究

 怪兽猪 2017-07-24
关于双峰方言的研究 双峰县位于湖南中部,在潭(湘潭)邵(邵阳)公路的分叉点上。全县属于山区。双峰方言属于湘语南片,是南片湘语的代表。双峰境内向来有“十里不同音”说法,本篇所讲的双峰方言,指的就是双峰县城永丰的方言。
在湖南双峰方言中,主要有几个表示完成体态的动态助词:“解(瓜(音go))”、“哩”和“解(瓜(音go))哩”。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哩”和“解(瓜(音go))”、“哩”和“解(瓜(音go))哩”可以互换,而意义不变;但在某些时候,互换后使整个句子意义存在偏差。同时,在某些具体的环境中,“解(瓜(音go))”、“哩”、“解(瓜(音go))哩”出现的场合有严格的限制。本文就对这三个表示完成体的助词在双峰方言中运用的场合进行简要的分析归纳。
首先在《中国民间故事湖南卷 双峰资料本》(双峰民间文学集成编辑委员会 1987 年)和涉及日常吃穿住行的口头语中搜集了近5 0 0 句含“解(瓜(音go))”、“哩”和“解(瓜(音go))哩”的句子,然后依据当地人的语感,对五百个句子中的“解(瓜(音go))”、“哩”、“解(瓜(音go))哩”进行甄别、互换,筛选出25 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句来进行分析归纳。2 7 个例句如下所示:
1.他当好基下解(瓜(音go))班就做解(瓜(音go))哩。(她刚才下了班就做了。)
2.昨日他就做解(瓜(音go))手术哩。(昨天他就做了手术。)
3.—— 晒解(瓜(音go))谷哩冒?(谷晒了没有?)—— (昨天就)晒解(瓜(音go))哩。(晒了。)
4.明日咯个时候基,他就到解(瓜(音go))北京哩。(明天这个时候他就到北京了。)
5.明日咯个时候基,他就到哩北京。(明天这个时候他就到了北京。)
6 .下解(瓜(音go))班再行(回气)咯/ (句末语气词)。(下了班再走(回家)吧。)
7 .他胖解(瓜(音go))点基哩。(他长胖了一点。)
8.他白哩点基。(他变白了一点 或 他比确立为标准肤色的那种白还稍微白了一点。)
9 .他当解(瓜(音go))爷(音yo)爷哩。(他当了爷爷。)
10.他当哩爷爷。(他当过爷爷。)
11.他在咯里住解(瓜( 音go))(哩)五年。(他在这里住了五年。)
12.我哭解(瓜(音go))(哩)一天。(我哭了一天。)
13.帮倒文王灭解(瓜(音go))纣王。(帮助文王消灭了纣王。)
14.我想哩一想,还(音a二声)是莫去好的。(我想了又想,还是别去为好。)
1 5 .他已经到解(瓜(音go))学校哩。(他已经到达学校。)
16.他已经到哩学校。(他到了学校 或 他已经达到学校。)
17.他已经到学校哩哩①。(他到了学校 或他已经到达学校。)
18.我吃解(瓜(音go))哩。(我吃了。)
19.我吃哩。(我吃过。)
20.吃(音qio)哩不滴好死!
21.咯只(音do)名字可以划解。(这个名字可以划掉。)
22.他闯解(瓜(音go))(哩)祸就溜解(瓜(音go))哩。(他闯了祸就溜走了。)
23.小六下解(瓜(音go))班,行到菜市场,问哩下情况。(小六下了班,走到菜市场,问了一下情况。)
24.昨日买哩(解(瓜(音go)))三斤(苹果)。(昨天买了三斤苹果。)
25.把鞋子脱解(瓜(音go))。(把鞋子脱掉。)
26.把鞋子穿起哩。(把鞋子穿上了。)
27.穿哩鞋子。(穿了鞋子。)
28.穿解(瓜(音go))鞋子去拿笔。(穿上鞋子去拿笔。)
例1 — 5 句中,各句动词或各语句中所说事情完成的时间段不同,句3 与句1 表示动作在过去就完成;句4 问句和答句中的动作表示现在完成,答句中加上了一个表时间的状语“昨日”就可以表示过去完成;句5 则表示将来完成。这与普通话中的表示完成体的“了”和“过”完全一致,这也应该可以说是汉语各方言中表示完成体的助词所共同拥有的基本意义。
表完成态的助词“解(瓜(音go))”可以单独出现在句中,但一般得与句末的语气词“哩”相呼应,构成“解(瓜(音go))⋯哩”或“解(瓜(音go))哩”的表完成态的助词结构;如例1 和例15 。如果用“解(瓜(音go))⋯哩”结构,一般附着“解(瓜(音go))”的动词带有宾语,如例15 就是这样;如果用“解(瓜(音go))哩”,一般附着“解(瓜(音go))哩”的动词不带宾语或补语,并且“解(瓜(音go))哩”总是放在句末,如例:1。如果表示完成态的助词“哩”在句中紧跟动词后,那么句末就不用“哩”,如例16 就是如此;当然有时表示完成态的助词“哩”可以放在动词宾语后面,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笔者暂时在双峰方言中只发现例17 这一个例子。另外,如果“解(瓜(音go))”可以放在句末,它则不表示动作的完成了,就是说它已经不是表示完成体的助词了,如例21。
例7、8 中,“解(瓜(音go))”与“哩”可以互换,但互换后意义存在一些差异。“他胖解(瓜(音go))点基”指他比以前变胖了一些;而“他胖哩点基”既可以指他比以前变胖了一点,也可以指他稍微超过标准体重。当然,在指后一个意思时,“哩”已经不作表示完成体的助词了。因而在动词化的形容词后,如果要用“解(瓜(音go))”与“哩”表动词的动作或状态的完成,则两者都可以通用。当然,两者运用于此环境中,还有一些条件:即动词化的形容词后一定得有补语,并且只能是带补语。如果出现的是宾语,用“哩”句子就说不通,比如“红解(瓜(音go))咯张纸哩”(红了这张纸)就不能说成“红哩咯张纸”。另外还可举出很多相同的例子,例如“花红解(瓜(音go))(哩)一大片。”(花红了一大片)“树高解(瓜(音go))(哩)好多。”(树高了很多)等等。“解(瓜(音go))”与“哩”也有不能互换或可以互换意义却存在差异的时候。当句中动词带宾语时,两者不可以通用。 “他当哩爷爷”的“哩”已经是表示经历体的助词,因此这种情况下,只能用表完成体的“解(瓜(音go))”,并且句末要用“哩”于之配合,即要用“解(瓜(音go))⋯哩”结构;当动词后面跟的是时间补语,那么“哩”与“解(瓜(音go))”可以互换,意义也一致,而且在其他场合下需要与“解(瓜(音go))”相配合的“哩”在这里也可以省略。见例11 和例12。如果动词是一般的瞬间性动词,动词后面的“哩”与“解(瓜(音go))”可以互换。例14 中的“V+ 哩+ 一+V”结构,表示一个动作完成以后接着再重复进行,“哩”就不能换成“解(瓜(音go))”;但是在同样表示一个动作完成以后接着再重复进行的“V +表完成态的助词+又+ V”结构中,表完成态的助词既可以用“哩”,也可以用“解(瓜(音go))”。像例句1 8,要表示动作完成,那么句末就只能用“解(瓜(音go))哩”,前面提过“哩”放在句末一般都不是表示完成态的助词了。但双峰话中一句骂人话“吃哩不滴好死”中用“哩”来表示完成态,并且其中的“哩”不能换成“解(瓜(音go))”。这是因为在某些情况下,用“哩”强调了动作完成的状态,而用“解(瓜(音go))”强调动作是否完成;而骂人是由于骂的对象 “吃了”,被骂者现在处于动作“吃”完成的状态。因而句中只能用“哩”而不用“解(瓜(音go))”。但总之这种句子的数量比较少。而在“S +V + O”句式中,在动词后用“解(瓜(音go))”和“哩”,既有例18 与例19 的区别,同时用“哩”的句子还包含着用“解(瓜(音go))”的句子的意思。如例16 与17,既可以认为是强调动作完成的状态与结果,也可以认为是强调了“到”的动作。只是例17 的句子目前笔者在双峰方言中只找到一句,而例句16 中“哩”可强调动作的完成则只能出现在
“到”做谓语动词后边。故“哩”既可用来强调动作的完成状态,又可用来强调动作完成的动作性的两者兼用的情况只算例外。单句“S+V+O”的结构中,如果动词后“解(瓜(音go))”不与句末的“哩”配合用,如例句22 的前一截“他闯解(瓜(音go))祸哩”,那么此结构是不能成句的,要使它成句,要么改“解(瓜(音go))”为“哩”,要么就得在结构后加上一些成分使得整个成分变成连动句或者紧缩复句。当然,后加成分也可以是几个分句,如例23 。当然这也有例外,如果一般不能单独成句的“S+V+ 解(瓜(音go))+O”结构的宾语是数量短语、数量词或是宾语受数量短语的修饰,那么这样的结构也可成句。如例24 “买解(瓜(音go))三斤苹果”也是说得通的。只是“买解(瓜(音go))三斤苹果”与“买哩三斤苹果”表意上有出入,前者强调买的数量多,而后者只是一般的叙述。另外还比如:我早上吃解(瓜(音go))三个馒头(表示吃得多)。我早上吃哩三个馒头(一般的叙述)。分析例2 5 至例2 7 就发现在双峰方言中,“解(瓜(音go))”作为表示完成体的助词,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场合,这是“哩”不能替换的。在前面分析“解(瓜(音go))”用于句末的情况时就提到,即用于表祈使语气的把字句的动词后面。当然能在把字句中带“解(瓜(音go))”的动词很有限,一般说来,这个动词的动作性比较强,而且表示一个由里向外的动作。
总而言之,“解(瓜(音go))哩”只用于句末,并且运用于句末的频率比较多。“哩”一般放在句中,“哩”可与“解(瓜(音go))”许多情况下可互换,只是有时互换后句子意义存在差别。另外 “解(瓜(音go))”运用于句末只限于表祈使语气的把字句中,运用于句中,除了可以和“哩”互换的情况之外,“解”还运用于一些特殊的场合中:运用于复句较为前面的分句的动词后或处在连动句中较为前面的动词后;运用于动词是由里向外动作的表祈使语气的把字句中。其实在湖南方言中,普遍存在与双峰方言“解(瓜(音go))”、“哩”相类似的动态助词,有的甚至用字和读音有很大的相似性,并且在某些用法方面存在着相似性。其实这些具有相同的虚词,是不是可以作为甄别湖南方言中区域方言的特征,这个问题值得考虑。
唉,双峰方言还是适合双峰人自己来做啊。上面这篇其实算做得不错了。纰漏比较少。而且发现很多人研究的双峰话都不是永丰(县城)话,真是奇怪啊……我觉得永丰话很有代表性啊。跟别的乡比都是很“土”的。
整个娄底的人倒是确实基本是从江西过来的。元末明初那一仗朱元璋灭陈友谅后恨湖南人民支持陈友谅(其实支持个鸟……谁来做主就听谁而已……),把湖南杀成一块坪……于是一个省估计都剩不了几户人家了……所以把江西人迁过来补一下空缺。
双峰话的形成应该说是赣语和湘语共同影响的结果。但其实还是以湘语为主的。事实上,古赣语和古湘语本来一体性就比较强。甚至整个南方,湖南鄂南江西苏南浙江的古汉语都很相似。毕竟楚庄王在春秋时就把这些地方给统一了。政治影响语言。
所以双峰话不是仅跟江西话像的。而湖南东部有几个县的方言是划入赣语区的,但是双峰仍是传统的老湘语区。
昨天我无意中看了几秒无锡台,正好放一个方言剧,我正好听到他们说“女朋友”三个字,说起来发音和上海话也基本一致,同时——跟双峰话也是一致……
“女”字发音和普通话基本一致;“朋”字读“PAN”,舌位更靠后一点;“友”读音是英语的字母U声调变第三声。
普通话 双峰话
拇指 大手指(音zi四声)脑
(鸟兽的)窝 窠
胖 壮
头 脑壳
家里 屋里
吃晚饭 吃(音qio)夜饭
多么 几
坟墓 坟
儿子 崽
雨鞋 套鞋
婴儿 毛毛
枕头 枕脑
手指 手指(音zi四声)脑
脚趾 脚趾(音zi四声)脑
公鸡 鸡公子
母鸡 鸡婆子
小偷 贼牯子
脸 面
害羞 怕丑
水渠 水沟 圳港子
乞丐 告化子
给 把
北大中文系在湖南一共设了两个方言研究点,一个是长沙(人家是行政中心,当然要研究一下方言受政治因素影响的状况嘛),另一个就是双峰(想要了解纯正的土的湖南方言,舍双峰其谁!)。
我希望双峰的朋友们在用方言时尽可能用真实的原字,规范我们的方言,促进双峰方言的发展。像粤语那样。大家应该都知道粤语的文字已经形成了比较规范的体系。虽然双峰话只是一个小县的土语,我希望大家能爱护它,让它健康地发展。这过程中需要大家一齐努力。我其实多年来一直在留心双峰话的字,有时候真的发现我们说的话无法用字写出来,这是很让人痛苦的。
再说几个洪山殿的字,有些字会有地区差异,见谅。双峰方言实在太强,十里不同音是毫不夸张。
“昂哩” 音“昂哩” 这是一个纯正的湖南方言字,屈原的楚辞中就常用这个字表示“我”,所以我常说,双峰话不土,反而是古汉语一直传承下来的,不像普通话,“胡语”。北方因为政治纷争,多次被少数民族肆虐,语言变化很大,所以现在的所谓普通话其实跟古汉语差别是极大的。只有南方方言才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东西。双




关于双峰方言的研究 双峰县位于湖南中部,在潭(湘潭)邵(邵阳)公路的分叉点上。全县属于山区。双峰方言属于湘语南片,是南片湘语的代表。双峰境内向来有“十里不同音”说法,本篇所讲的双峰方言,指的就是双峰县城永丰的方言。
在湖南双峰方言中,主要有几个表示完成体态的动态助词:“解(瓜(音go))”、“哩”和“解(瓜(音go))哩”。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哩”和“解(瓜(音go))”、“哩”和“解(瓜(音go))哩”可以互换,而意义不变;但在某些时候,互换后使整个句子意义存在偏差。同时,在某些具体的环境中,“解(瓜(音go))”、“哩”、“解(瓜(音go))哩”出现的场合有严格的限制。本文就对这三个表示完成体的助词在双峰方言中运用的场合进行简要的分析归纳。
首先在《中国民间故事湖南卷 双峰资料本》(双峰民间文学集成编辑委员会 1987 年)和涉及日常吃穿住行的口头语中搜集了近5 0 0 句含“解(瓜(音go))”、“哩”和“解(瓜(音go))哩”的句子,然后依据当地人的语感,对五百个句子中的“解(瓜(音go))”、“哩”、“解(瓜(音go))哩”进行甄别、互换,筛选出25 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句来进行分析归纳。2 7 个例句如下所示:
1.他当好基下解(瓜(音go))班就做解(瓜(音go))哩。(她刚才下了班就做了。)
2.昨日他就做解(瓜(音go))手术哩。(昨天他就做了手术。)
3.—— 晒解(瓜(音go))谷哩冒?(谷晒了没有?)—— (昨天就)晒解(瓜(音go))哩。(晒了。)
4.明日咯个时候基,他就到解(瓜(音go))北京哩。(明天这个时候他就到北京了。)
5.明日咯个时候基,他就到哩北京。(明天这个时候他就到了北京。)
6 .下解(瓜(音go))班再行(回气)咯/ (句末语气词)。(下了班再走(回家)吧。)
7 .他胖解(瓜(音go))点基哩。(他长胖了一点。)
8.他白哩点基。(他变白了一点 或 他比确立为标准肤色的那种白还稍微白了一点。)
9 .他当解(瓜(音go))爷(音yo)爷哩。(他当了爷爷。)
10.他当哩爷爷。(他当过爷爷。)
11.他在咯里住解(瓜( 音go))(哩)五年。(他在这里住了五年。)
12.我哭解(瓜(音go))(哩)一天。(我哭了一天。)
13.帮倒文王灭解(瓜(音go))纣王。(帮助文王消灭了纣王。)
14.我想哩一想,还(音a二声)是莫去好的。(我想了又想,还是别去为好。)
1 5 .他已经到解(瓜(音go))学校哩。(他已经到达学校。)
16.他已经到哩学校。(他到了学校 或 他已经达到学校。)
17.他已经到学校哩哩①。(他到了学校 或他已经到达学校。)
18.我吃解(瓜(音go))哩。(我吃了。)
19.我吃哩。(我吃过。)
20.吃(音qio)哩不滴好死!
21.咯只(音do)名字可以划解。(这个名字可以划掉。)
22.他闯解(瓜(音go))(哩)祸就溜解(瓜(音go))哩。(他闯了祸就溜走了。)
23.小六下解(瓜(音go))班,行到菜市场,问哩下情况。(小六下了班,走到菜市场,问了一下情况。)
24.昨日买哩(解(瓜(音go)))三斤(苹果)。(昨天买了三斤苹果。)
25.把鞋子脱解(瓜(音go))。(把鞋子脱掉。)
26.把鞋子穿起哩。(把鞋子穿上了。)
27.穿哩鞋子。(穿了鞋子。)
28.穿解(瓜(音go))鞋子去拿笔。(穿上鞋子去拿笔。)
例1 — 5 句中,各句动词或各语句中所说事情完成的时间段不同,句3 与句1 表示动作在过去就完成;句4 问句和答句中的动作表示现在完成,答句中加上了一个表时间的状语“昨日”就可以表示过去完成;句5 则表示将来完成。这与普通话中的表示完成体的“了”和“过”完全一致,这也应该可以说是汉语各方言中表示完成体的助词所共同拥有的基本意义。
表完成态的助词“解(瓜(音go))”可以单独出现在句中,但一般得与句末的语气词“哩”相呼应,构成“解(瓜(音go))⋯哩”或“解(瓜(音go))哩”的表完成态的助词结构;如例1 和例15 。如果用“解(瓜(音go))⋯哩”结构,一般附着“解(瓜(音go))”的动词带有宾语,如例15 就是这样;如果用“解(瓜(音go))哩”,一般附着“解(瓜(音go))哩”的动词不带宾语或补语,并且“解(瓜(音go))哩”总是放在句末,如例:1。如果表示完成态的助词“哩”在句中紧跟动词后,那么句末就不用“哩”,如例16 就是如此;当然有时表示完成态的助词“哩”可以放在动词宾语后面,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笔者暂时在双峰方言中只发现例17 这一个例子。另外,如果“解(瓜(音go))”可以放在句末,它则不表示动作的完成了,就是说它已经不是表示完成体的助词了,如例21。
例7、8 中,“解(瓜(音go))”与“哩”可以互换,但互换后意义存在一些差异。“他胖解(瓜(音go))点基”指他比以前变胖了一些;而“他胖哩点基”既可以指他比以前变胖了一点,也可以指他稍微超过标准体重。当然,在指后一个意思时,“哩”已经不作表示完成体的助词了。因而在动词化的形容词后,如果要用“解(瓜(音go))”与“哩”表动词的动作或状态的完成,则两者都可以通用。当然,两者运用于此环境中,还有一些条件:即动词化的形容词后一定得有补语,并且只能是带补语。如果出现的是宾语,用“哩”句子就说不通,比如“红解(瓜(音go))咯张纸哩”(红了这张纸)就不能说成“红哩咯张纸”。另外还可举出很多相同的例子,例如“花红解(瓜(音go))(哩)一大片。”(花红了一大片)“树高解(瓜(音go))(哩)好多。”(树高了很多)等等。“解(瓜(音go))”与“哩”也有不能互换或可以互换意义却存在差异的时候。当句中动词带宾语时,两者不可以通用。 “他当哩爷爷”的“哩”已经是表示经历体的助词,因此这种情况下,只能用表完成体的“解(瓜(音go))”,并且句末要用“哩”于之配合,即要用“解(瓜(音go))⋯哩”结构;当动词后面跟的是时间补语,那么“哩”与“解(瓜(音go))”可以互换,意义也一致,而且在其他场合下需要与“解(瓜(音go))”相配合的“哩”在这里也可以省略。见例11 和例12。如果动词是一般的瞬间性动词,动词后面的“哩”与“解(瓜(音go))”可以互换。例14 中的“V+ 哩+ 一+V”结构,表示一个动作完成以后接着再重复进行,“哩”就不能换成“解(瓜(音go))”;但是在同样表示一个动作完成以后接着再重复进行的“V +表完成态的助词+又+ V”结构中,表完成态的助词既可以用“哩”,也可以用“解(瓜(音go))”。像例句1 8,要表示动作完成,那么句末就只能用“解(瓜(音go))哩”,前面提过“哩”放在句末一般都不是表示完成态的助词了。但双峰话中一句骂人话“吃哩不滴好死”中用“哩”来表示完成态,并且其中的“哩”不能换成“解(瓜(音go))”。这是因为在某些情况下,用“哩”强调了动作完成的状态,而用“解(瓜(音go))”强调动作是否完成;而骂人是由于骂的对象 “吃了”,被骂者现在处于动作“吃”完成的状态。因而句中只能用“哩”而不用“解(瓜(音go))”。但总之这种句子的数量比较少。而在“S +V + O”句式中,在动词后用“解(瓜(音go))”和“哩”,既有例18 与例19 的区别,同时用“哩”的句子还包含着用“解(瓜(音go))”的句子的意思。如例16 与17,既可以认为是强调动作完成的状态与结果,也可以认为是强调了“到”的动作。只是例17 的句子目前笔者在双峰方言中只找到一句,而例句16 中“哩”可强调动作的完成则只能出现在
“到”做谓语动词后边。故“哩”既可用来强调动作的完成状态,又可用来强调动作完成的动作性的两者兼用的情况只算例外。单句“S+V+O”的结构中,如果动词后“解(瓜(音go))”不与句末的“哩”配合用,如例句22 的前一截“他闯解(瓜(音go))祸哩”,那么此结构是不能成句的,要使它成句,要么改“解(瓜(音go))”为“哩”,要么就得在结构后加上一些成分使得整个成分变成连动句或者紧缩复句。当然,后加成分也可以是几个分句,如例23 。当然这也有例外,如果一般不能单独成句的“S+V+ 解(瓜(音go))+O”结构的宾语是数量短语、数量词或是宾语受数量短语的修饰,那么这样的结构也可成句。如例24 “买解(瓜(音go))三斤苹果”也是说得通的。只是“买解(瓜(音go))三斤苹果”与“买哩三斤苹果”表意上有出入,前者强调买的数量多,而后者只是一般的叙述。另外还比如:我早上吃解(瓜(音go))三个馒头(表示吃得多)。我早上吃哩三个馒头(一般的叙述)。分析例2 5 至例2 7 就发现在双峰方言中,“解(瓜(音go))”作为表示完成体的助词,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场合,这是“哩”不能替换的。在前面分析“解(瓜(音go))”用于句末的情况时就提到,即用于表祈使语气的把字句的动词后面。当然能在把字句中带“解(瓜(音go))”的动词很有限,一般说来,这个动词的动作性比较强,而且表示一个由里向外的动作。
总而言之,“解(瓜(音go))哩”只用于句末,并且运用于句末的频率比较多。“哩”一般放在句中,“哩”可与“解(瓜(音go))”许多情况下可互换,只是有时互换后句子意义存在差别。另外 “解(瓜(音go))”运用于句末只限于表祈使语气的把字句中,运用于句中,除了可以和“哩”互换的情况之外,“解”还运用于一些特殊的场合中:运用于复句较为前面的分句的动词后或处在连动句中较为前面的动词后;运用于动词是由里向外动作的表祈使语气的把字句中。其实在湖南方言中,普遍存在与双峰方言“解(瓜(音go))”、“哩”相类似的动态助词,有的甚至用字和读音有很大的相似性,并且在某些用法方面存在着相似性。其实这些具有相同的虚词,是不是可以作为甄别湖南方言中区域方言的特征,这个问题值得考虑。
唉,双峰方言还是适合双峰人自己来做啊。上面这篇其实算做得不错了。纰漏比较少。而且发现很多人研究的双峰话都不是永丰(县城)话,真是奇怪啊……我觉得永丰话很有代表性啊。跟别的乡比都是很“土”的。
整个娄底的人倒是确实基本是从江西过来的。元末明初那一仗朱元璋灭陈友谅后恨湖南人民支持陈友谅(其实支持个鸟……谁来做主就听谁而已……),把湖南杀成一块坪……于是一个省估计都剩不了几户人家了……所以把江西人迁过来补一下空缺。
双峰话的形成应该说是赣语和湘语共同影响的结果。但其实还是以湘语为主的。事实上,古赣语和古湘语本来一体性就比较强。甚至整个南方,湖南鄂南江西苏南浙江的古汉语都很相似。毕竟楚庄王在春秋时就把这些地方给统一了。政治影响语言。
所以双峰话不是仅跟江西话像的。而湖南东部有几个县的方言是划入赣语区的,但是双峰仍是传统的老湘语区。
昨天我无意中看了几秒无锡台,正好放一个方言剧,我正好听到他们说“女朋友”三个字,说起来发音和上海话也基本一致,同时——跟双峰话也是一致……
“女”字发音和普通话基本一致;“朋”字读“PAN”,舌位更靠后一点;“友”读音是英语的字母U声调变第三声。
普通话 双峰话
拇指 大手指(音zi四声)脑
(鸟兽的)窝 窠
胖 壮
头 脑壳
家里 屋里
吃晚饭 吃(音qio)夜饭
多么 几
坟墓 坟
儿子 崽
雨鞋 套鞋
婴儿 毛毛
枕头 枕脑
手指 手指(音zi四声)脑
脚趾 脚趾(音zi四声)脑
公鸡 鸡公子
母鸡 鸡婆子
小偷 贼牯子
脸 面
害羞 怕丑
水渠 水沟 圳港子
乞丐 告化子
给 把
北大中文系在湖南一共设了两个方言研究点,一个是长沙(人家是行政中心,当然要研究一下方言受政治因素影响的状况嘛),另一个就是双峰(想要了解纯正的土的湖南方言,舍双峰其谁!)。
我希望双峰的朋友们在用方言时尽可能用真实的原字,规范我们的方言,促进双峰方言的发展。像粤语那样。大家应该都知道粤语的文字已经形成了比较规范的体系。虽然双峰话只是一个小县的土语,我希望大家能爱护它,让它健康地发展。这过程中需要大家一齐努力。我其实多年来一直在留心双峰话的字,有时候真的发现我们说的话无法用字写出来,这是很让人痛苦的。
再说几个洪山殿的字,有些字会有地区差异,见谅。双峰方言实在太强,十里不同音是毫不夸张。
“昂哩” 音“昂哩” 这是一个纯正的湖南方言字,屈原的楚辞中就常用这个字表示“我”,所以我常说,双峰话不土,反而是古汉语一直传承下来的,不像普通话,“胡语”。北方因为政治纷争,多次被少数民族肆虐,语言变化很大,所以现在的所谓普通话其实跟古汉语差别是极大的。只有南方方言才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东西。双峰话对古汉语特点的保存最大贡献是保留了全套浊声母系统和仄声字。
“嘅” 双峰话音“哥”,意思是“的”。粤语也是用这个字表示“的”,他们读“给”,这跟湖南很多地方一致。长沙就有读“的”为“给”的。而我们双峰如此有特色,读“哥”。
“嗯(一声)” 这个字我实在不晓得原字是么子,不过大家都晓得,这是“你”的意思。而“嗯(三声)”就表示“我”。只是大家很多都用拼音打字,很多稍生僻的字打不出来,这也是一个大问题。“嗯(一声)哩”表示“你们”,“嗯(三声)哩”表示“我们”。
“冇” 又一个生僻字。南方许多地方通用。音“冒”。意思是没有。
“啲” 是生僻字。大家说这个字时喜欢用字母D。默许吧。意思是“些”。跟普通话不同的是这个字我们可以用在句首。(顺带一提,粤语也有这个字,发音一样,也可以用在句首)我们说“啲朋友一下唧就冇看见哩。”
“揿”这个字跟普通话其实一样,咱们通常用这个字表示“按”,最常用的句子是“揿倒他捶一餐”
“薅” 呵呵,这个字打出来大家一定不认识。但是读一下大家就异常明白了。普通话念“HAO”。阴平。也就是我们说“薅死她”的那个薅。本意是拔、除。我们用它表示“打”。
“朽”这个字大家都知道,但是一些朋友用时老忘了是这个字。“朽里朽气”
“咯” 刚才用了这个字。跟长沙朋友保持一致,昂哩也拿这个字表示“这”。
“擒 ”都知道吧,意思是“找”。我们不用顾普通话里它是什么意思,我们的语言一定程度上是跟北方话独立的。广东人还用“揾”字呢,北方人更傻眼。
“嫚(四声)” 这个字……要叠音,嫚嫚,意思是比爸爸小的姑姑。
“跋” 跨。“条沟坑咯宽,昂一脚就跋过去哩。”
“哄” 骗。
“行” 走。(这是一个比较诡异的变音,而广东人也和我们一样,把表示走的“行”字读银行的“行”的音。同时,双峰说走字时很多时候表示跑,甚至是“逃”,这一点又印证了双峰方言对古汉语的传承。)
“滞” 愚,呆板。如果你还没反应过来,我只好说,你是个滞肉坨。
有一个字我打不出来。曾在杏子铺的地方志里看到,字旁加一个字,是我们说“奶奶”用的字。“女能女能”
“望” 这个字我们读man,意思是看,但有许多普通话的望字无法表达的意思。
“泡” 阳平。意思是浮。泡在水高头。意思是浮在水面上。
“汶” 与泡相反,浸。把啲鸡蛋放到开水里头汶热下哒。
“兀” 那。兀夺(音do)妹嘅当真长得好啊……(顺便提到,很多朋友说了一辈子“当真”这个词还一直不知道自己说的是这两个字。)
“夺(音do)”字是乱用的,希望朋友能找出正版原字。我们说“个”的时候这个字真是难找……
“冇已” 记住啊,是这两个字。冇是没有,已表示完成。“冇已”就是还没有。
“扯屁弹琴”写这四个字你更容易理解这四个字的意思。
“莫奈何唧”
“不清垮”。
“困眼闭” 睡觉
“偏生” 偏偏
“么去” 怎么会(嗯么去(音气)晓滴嘅诶?)(诶这个字大家可以用字母A代替,默许)
“家娘”、“欧公家(音go)娘” 婆婆
“家(音go)老子”、“ 欧公老子” 公公
“公公” 爷爷(外地人要大汗了……)
“听扯 ” 胡说(又一个文言特色的词)
“打飞脚” 跑
“道路” 事情(咯次又是夺(音do)么子道路嘛?)
“肚槽” 饿
“歇一夜” 睡一晚
“行人家” 走访亲友。
“扯哄日炮” 撒谎。
“作孽” 可怜。
“哈卵” 傻子
“党病” 治病
“拓(音to)病” 得病
“紧倒嘅”、“老是” 总是 嗯(一声)紧倒嘅问我做么子咯?(你老是问我做什么呢?)
“花起猜猜” 石头剪刀布
“带笼子” 骗人
再提一个语气词。“欧哟啦”。这三个字实在很屌,我用别的语言常常无法表达出这个意思。比如小孩向父母炫耀“我今天跑步跑第一名了”,父母有的就会说“欧哟啦!~”蕴意异常微妙啊……
我们双峰说“被”和“让”是用的“哈(二声)”字。
“莫哈(二声)他走嘅(音go)哩!”(别让他走了!)
“莫哈(二声)他听到哩!(别被他听到了!)
现在有个词很痛苦,是我们的一个虚词,语气助词,音是“烙好”。 “莫哈(二声)他走嘅(音go)哩烙好!”不知道本字是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