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看几幅 来自二届临帖展的作品: 欣赏解析:以上两幅作品似篆又似隶,介于篆隶之间,字形方整,呈扁形,质朴浑厚,方正奇险、天趣横生,非专业书友一般很少接触和了解。 来源出处:汉代·缪篆《祀三公山碑》,祀三公山碑是名垂书史的极有价值的碑刻之一。汉元初四年(117)刻,篆书,10行,行17—20字。现存于河北省元氏县封龙山上。《祀三公山碑》的字体在篆隶之间,又称“缪篆”,与印玺文字有相同之处。汉印中多见之。笔画由秦篆的圆转,变为汉隶之方折,书风古劲而茂密。 后世影响:邓石如、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均受此影响。清杨守敬评:“非篆非隶,盖兼二体而为之,至其纯古遒厚,更不待言,邓完白篆书多从此出。”,据传当年齐白石得“祀三公山碑”帖,如获至宝,认真领悟、习摹,爱不释手。 拓本欣赏: 欣赏解析:以上作品字体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生动自然,野逸天成,有天真、稚拙的美感。 来源出处:秦代·《秦诏量铭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为统一度量衡,向全国颁发了一篇诏书。这篇诏书或在权、量(权即秤锤,量即量器,如升、斗等)上直接凿刻,或在新造权、量时,直接将铭文铸于权量之上,更多的则制成刻有文的一片片薄薄的“诏版”,颁发各地,嵌于合格的权量之上。前者称为《秦诏权量铭文》,后者称之为《秦诏版》。相传秦诏最初为李斯所书,不过设想一下全国那数不清的权量,上面的铭文当然不可能出于一人之手。 后世影响:秦诏铭文代表了小篆书法中自由奔放的一路,由于多数秦诏铭文为凿刻而成,刀锲文字易方不易圆,所以短促的节奏感,瘦硬峭峻的笔道,替代了传统金文圆转流动的笔势,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这种风格既承接了战国《秦封宗邑瓦书》一脉的发展,也对以后的汉金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原碑(拓本)欣赏: ![]() 欣赏解析:以上作品运笔灵动活泼,随意挥洒,轻松自然,笔姿横生奇态。 来源出处:汉代·简牍,中国两汉时代遗留下来的简牍。汉简的文字,篆、隶、真、行、草(章草)各体具有,从这些竹木简所看到的书法艺术,是研究秦汉书法的第一手资料。 后世影响:从西汉简上可看到汉字字体从古隶逐渐演变以及草书形成的过程,从东汉中后期简上又可以看到隶书开始向楷书演变的情况,所以汉简也是研究汉字发展史的重要资料。 原简(拓本)欣赏: 欣赏解析:以上作品字体厚重高古,萧疏淡远,点画灵动,字形开张,大小俱不雷同,参差错落而有奇趣。 来源出处:南朝·梁(传)《瘗鹤铭》,著名摩崖刻石,原刻在江苏镇江焦山西麓断崖石上,瘗,埋葬。一个书法家,家养的鹤死了,埋了并写了铭文。 后世影响:北宋书法大家黄庭坚于此刻石得力独多,形成山谷书“中宫内敛,横竖画向四周开张”的“辐射式”的独特风貌。山谷并有“大字无过瘗鹤铭”之句,历代评价极高。明王世贞评:“此铭古拙奇峭,雄伟飞逸,固书家之雄。”,黄伯思云:“萧远淡雅,若其为人。”,宋曹士冕云:“焦山《瘗鹤铭》笔法之妙为书家冠冕。”《瘗鹤铭》的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为隋唐以来楷书的风范。 原碑(拓本)欣赏: 欣赏解析:以上隶书作品书风古朴、自然,笔墨饱满流畅,用笔规范,波笔、挑笔形成了特色,字体富于变化,错落有致而又气脉贯通。 来源出处:汉代·《马王堆帛书》,是中国马王堆汉墓3号墓出土的帛书。1973年12月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放在一涂漆木匣中。有写在整幅帛上的和写在半幅帛上的两种。 后世影响:帛书内容涉及战国至西汉初期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及科学等各方面,有重要学术价值,又可作为校勘传世古籍的依据。它不仅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研究汉代书法及书法演变、发展提供了珍贵的依据。学习和借鉴它,或许能给我们今天的书法实践找到更多、更广阔的路子来。 墨迹(拓本)欣赏: 欣赏解析:以上作品似隶似楷,有秦诏版遗意。用笔方整,结构恢弘,雄强纯厚,气静神凝,遒古朴茂,用笔简散,无波磔顿挫。 来源出处:东晋·《好大王碑》,为东晋时期高句丽第19代王谈德(374—413)的记功碑。全称《高句丽广开土境平安好大王陵碑》,又称《广开大王陵碑》,碑文为汉字 , 大小在 9~10 厘米左右 , 为方严厚重的隶书 , 也保留部分篆书和楷书,形成一种方方正正的书法风格。 后世影响:《好大王碑》自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发现以来,一直备受学术界瞩目,中国、朝鲜、韩国、日本等国都对其作了大量的研究,书法界也对其艺术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它是研究汉魏之际高句丽政权形成和发展的仅存资料,是我国碑刻艺术宝库中的稀世珍品,是我国书法由隶入楷的重要例证之一。 原碑(拓本)欣赏: 欣赏解析:取法高占,险峻雄壮,字体结构谨严,浑朴苍劲,含蓄沉着,书风方整朴厚,笔法方圆结合,极为古朴典雅。 来源出处:汉代《鲜于璜碑》,全称《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东汉延熹八年(165年)十一月立。1973年5月于天津武清县高村出土。碑呈圭形,高242厘米,宽83厘米。隶书。碑阳16行,行35字,有界格;碑阴15行,行25字,有界格。共827字。其书法笔致方整朴厚,点画富于变化。 后世影响:《鲜于璜碑》书法风格,从形质上看,开《张迁碑》拙雅之先河,特别是碑阴部分,对魏晋南北朝书风颇有影响,东晋《爨宝子碑》及一些墓志和南宋《爨龙颜碑》皆有此意,为汉隶中方笔流派的典型代表,对古代碑刻与书法发展史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原碑(拓本)欣赏: 书法孔见 ◎ 原创出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