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普通人来说,去加油站加油就是跟石油最近距离的接触了,对石油的认识都是从燃料开始的。然而,石油不仅是重要的燃料,还是化工原料。未来中国的炼油工业将逐步由燃料型转变为化工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目前我国的炼油工业发展的现状。 从总体看,当前中国炼油工业正处于深刻变化中,具体表现在七个方面。 ▼ 一、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成品油生产和消费的增速与结构出现了大的变化,炼油能力从过去的不足走向过剩,且过剩现象日趋严重。 二、随着地炼的崛起,中国炼油业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正在形成和发展。 三、中国在短短的几年中,已从成品油进口大国一跃成为亚太地区主要的成品油净出口大国,在国内炼油业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同时,中国炼油业在亚太市场的竞争也在升级。 四、随着环保要求趋严,绿色低碳发展压力加大,中国炼油业产品质量升级的步伐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成为行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五、中国炼油业的发展正从以国内为主转为国内外兼顾,以国际产能合作为主要内容的“走出去”方兴未艾。 六、近年低油价下炼油毛利大幅上涨,加上进口原油“两权”(审批权、放开原油进口权)一度放开,多个千万吨级炼化项目纷纷开工建设,也刺激国内民营企业扩能。 七、替代能源占比继续上升,煤制油、电动汽车等非油基能源相关产能继续增长。 未来,中国炼油工业将何去何从? ▼ 1.中国炼油能力重回增长轨道,炼油能力过剩形势更加严峻 2017年,中国炼油能力预计净增能力3500万吨/年,炼油总能力将达到7.9亿吨/年,比2016年增长4.6%。“十三五”期间,中国炼油能力将继续增长,过剩形势更加严峻。 建议国家适当收紧炼油项目审批权,避免在目前炼油毛利水平较好的形势下盲目扩能。能源央企可适当参股并购部分地炼项目,引导地炼转型升级;地炼企业应主动积极进行产业升级,而不是单纯的扩张产能。合理规划炼厂布局,炼能过剩的地区原则上不应再新建炼厂,同时下决心淘汰现有产能在200万吨/年以下的落后装置,增强中国炼油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2.继续优化炼厂区域布局,建设好石化产业基地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十三五”期间,中国将打造7大石化产业基地。区域布局优化的总体思路是:以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湾的“两洲一湾”地区为主,适度发展中西部核心区,建成若干个2000万吨/年炼油、200万吨/年乙烯大型炼化生产基地。 3.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灵活调整柴汽比 “十三五”期间,炼厂将贴近市场,进一步调整生产结构。未来随着炼厂柴汽比的进一步下降,加上电动汽车用能等替代能源的冲击,从长远看,预计汽油资源也或将逐步走向过剩并趋于严重,因此柴汽比不宜过度降低,炼厂应增加化工用油比例及柴汽比调整的弹性。 4.加快质量升级步伐,进一步调整升级炼厂结构 未来,中国炼油业面临油品质量进一步升级与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的双重压力。对汽油生产来说,必须考虑降低烯烃、苯、芳烃含量,增加高辛烷值组分的比例,重点加快烷基化、异构化等装置建设。对柴油生产来说,必须考虑降多环芳烃和提高十六烷值,重点加快加氢精制、加氢裂化、渣(蜡)油加氢等装置建设。 5.节能减排适应环境需求,“两化”融合打造智能化炼厂 在炼油化工原料重质化、多元化的条件下,炼厂要实现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绿色化、特色化、高端化,需加快研发相应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性能的同时,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6.应对替代能源冲击,炼厂逐步向化工业务转型 “十三五”期间,以天然气和电能为主的交通运输替代能源将快速发展。从长远看,炼厂将逐步由将原油加工为燃料,转向为将原油加工成更多的化工材料。因此,应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高附加值新材料的研发,加强具有革命性石化技术开发,逐步向下游化工扩张生产线,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节选自《国际石油经济》2017年第5期文章《中国炼油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原文有删减 责任编辑|杜赛男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