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没有围墙、没有标签的儿童家园

 萨拉丁123 2017-07-24

在困境儿童的成长路上,“弱者” 不是标签,“ 获得” 不是习惯。以发展的优势视角关注困境儿童成长、为困境儿童输入希望是江苏省张家港市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中心创立的初衷。2016 8 月, 江苏省张家港市困境儿童关爱中心成立了。他们把困境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独特的个体来开展工作,实现了资源链接的社会化、精准化, 服务支持的个性化、专业化,儿童保护服务的系统化、持续化。



一个精准化、个性化、专业化的平台


为了帮助困境中的儿童,张家港市民政部门牵头出台了一系列救助政策。除此以外,爱心企业、公益组织和热心志愿者也积极参与其中。然而,问题依然很多,每一年度投入到救助全市困境儿童的爱心资源有多少?这些资源是否合理有序地用到了孩子身上?除了保障孩子们的基本学习生活之外,还给他们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张家港市探索新的救助路径, 2016 年联合发起成立了困境儿童关爱中心,并组建了社工团队,研发了以“4 个平台(服务平台、宣传平台、呼叫平台和微信平台)和1 A P P”的工作系统来开展困境儿童的个案管理工作,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运作机制,以困境儿童健康发展、融入社会为工作目标, 为困境儿童输入希望。

在这个工作系统中,困境儿童关爱中心的主要工作有两大类:一是给儿童成长提供支持。根据儿童发展需求,开发了“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管理、学业和兴趣的学习管理, 家庭生活管理、直接和间接的家庭服务,以及各类志愿服务”等8 大类48 项具体的服务项目,并由专属社工进行跟踪管理,实现服务支持的“个性化、专业化”。二是优化儿童生态环境。通过关爱系统和公益产品,梳理社会资源,有序对接至有需要的困境儿童,并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困境儿童关爱活动,实现资源链接的“社会化、精准化”。

服务平台设置了“关爱对象、服务支持、资源网络、服务督导、服务地图”五大模块,“关爱对象”模块是所有进入平台的困境儿童的信息资料库,包括个人、家庭基本信息, 需求情况信息,受助情况以及发展情况信息;“服务支持”模块是48 项服务具体到每一个受助儿童的服务套餐查询、执行情况、服务供应商的信息,服务记录和服务成效等, 每一项具体服务回应儿童的个性需求,每一项服务都对应一个服务资源的提供者;“资源网络”模块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的集中投入以及资源分配的情况;“服务督导”模块是为具体提供服务的社工以及外援团队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和行政协调的服务;“服务地图”模块对应呼叫平台,为评估后有需求的受助儿童配备一个安全定位手环,受助儿童可以在任何有需要的时候,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帮扶者。

目前,关爱中心个案管理服务平台共有全市各乡镇通过评估筛选出有紧急干预需求的首批困境儿童94 , 综合目前全市一线持证社工的区域分布、能力现状等基本情况, 将受助儿童以任务指派的形式,派单给17 个社工机构和36 个社工工作室承接。困境儿童关爱中心作为一个管理平台,负责个案管理的协调和运营,并协同督导团队给予专业支持,同时对服务过程和服务成效进行实时监测和长效跟踪。



8大类48项服务 让帮扶有依据、有秩序、有成效


遭遇成长中的困境,以儿童之力无力改变,社会需要为他们做些什么?以往传统的献爱心活动, 比如捐钱、送物等,受助儿童只是默默地接受了礼物,也没有表现出惊喜和改变的愿望。很多人都在不断地为弱势人群献出爱心,我们的爱心在不断被接力,但对于一个困境儿童来说,怎样的帮助才是最精准、最有价值的呢?

成立困境儿童关爱中心的初衷, 是希望运用社会工作个案管理的理念,把本土的专业方法运用到困境儿童的服务中去。服务系统从“案主、资源、改变、运作、目标”五个体系开发设计和实施运行,运用个案服务、个案工具、服务团队、社会资源、督导管理五个工作包,涵盖儿童社会工作的价值、目标、流程、评估、资源等方面内容,从评估需求、制订计划、到介入具体服务以及成效跟踪等环节,还包括联结和协调各种不同服务体系及资源,确保运用相对合理完善的方法来满足被服务儿童的全人成长需求。

在评估方面,以往习惯性地以“我们做了什么”来作为评估工作的标准,如果从受助儿童的角度出发, 则需要改变习惯性的救助模式,用“我们满足了他们怎样的成长需求” 来作为评估标准。

儿童之所以遭遇困境,一定是他的自身系统、家庭系统、社会系统出了问题。基于此,依托“童宝爱呼计划”的呼叫平台,在呼叫系统里输入与儿童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四个第一监护人”,包括家庭第一监护人家长,学校第一监护人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或德育主任, 社区第一监护人儿童福利督导,以及社会第一监护人个案服务专属社工,这四位一体的监护人网络已经开始启用,并且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其中某单位一次性捐赠了79 个手环,连续3 年的通讯费用,确保受助儿童在任何有需要的时候可以找到一个合适的成年人求助。

在这个工作系统中,社工按照标准服务流程,链接政府和社会资源,并将这些资源梳理成8 大类48 项具体的服务,对接到每一个受助儿童的需求并进行跟踪管理,确保全社会的爱心资源在给到每一个受助儿童的时候,都有依据、有秩序、有成效。



不同需求催生不同服务项目



在受助的困境儿童中,有的孩子是和年迈的祖父母一起生活,有的孩子的监护人有智力问题或精神疾病,但是他们的童年一样需要倾听、倾诉,更需要对话和陪伴。针对这类需求,社工链接社会有效群体,为愿意主动参与的中大龄儿童, 开展了“爱的鸡毛信”心灵慰藉服务, 帮扶者通过书信形式和困境儿童交流,给他们精神的引领、心灵的陪伴。受助儿童中,还有一部分孩子的家庭成员有意愿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我们为这样的家庭提供了“美心家扶课堂” 职业能力提升项目。比如,手工达人、加工型企业等为他们提供简单基础的技能指导和小微创业指导,培育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并尝试利用互联网优势拓展就业渠道,支持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家庭经济状况。

还有的孩子,因为家庭原因无法和母亲经常联系并且共同生活, 我们就推出“生日礼物包”爱心计划。通过对接社会上的爱心捐赠,有计划并持续地为困境儿童提供生日祝福,引导儿童对生命和母爱有正向积极的思考,感知社会大爱,借生日祝福与社会系统积极互动。还有部分孩子,家庭居住环境拥挤,没有适宜的学习空间,社工评估需求以后,通过“一二米未来”项目向社会统一募集资金,为孩子筹集一套书桌椅、台灯、书籍以及相关学习用品,营造一个1 平方米的小小家庭学习角,激励他们通过读书求知来改变自己及家庭的命运。

有些儿童的服务需要紧急干预, 有些儿童需要介入治疗,有些儿童需要长期跟进,但不管是何种情况, 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以及结案时, 都需要由困境儿童关爱中心及第三方评估小组提供相对客观全面的评估评价,一方面对服务过程及时提出修正意见,另一方面评估阶段服务成效,确保服务支持的专业理性。

每个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着眼于每一个儿童的未来发展,张家港市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中心正在积极营造一个没有围墙、没有标签、精准帮扶的家园,希望困境儿童在家庭里缺失的资源,能在社会家园里获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