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和琳——有其兄未必有其弟

 雲泉 2017-07-25

和琳(1753年-1796年),满洲正红旗人,钮祜禄氏,字希斋,号华坪。清朝权臣和珅的弟弟。乾隆时由生员补吏部笔帖式,历任兵部侍郎、工部尚书等职。骁勇善战,行事节俭,与顾命大臣福康安有深交。亦工书法,轻不与人,存世极罕。乾隆六十年赴贵州从福康安镇压石柳邓领导的苗民起义,次年福康安死,他代为主帅,在围攻平陇战役中染病身亡,追封一等公爵,年仅43岁。

乾隆晋赠其为世袭一等公爵,谥'忠壮',赐祭葬,配享太庙。有一子丰绅宜绵以及女儿二人,长女嫁给质亲王永瑢之子绵庆为嫡福晋。

历史:和琳——有其兄未必有其弟

他们二人自幼父母双亡,生活很艰难,与哥哥和珅相依为命;和珅是兄长,比和琳大一些,从小就照顾他的这个唯一的弟弟。 和珅与他的弟弟和琳的感情深厚。和珅能够很好地照顾他的弟弟,和琳也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了听他的这个哥哥的话的习惯了。

读书时兄弟俩做了分工,和珅注重学文,和琳注重学武,两个人一文一武,将来的前景是出将入相---和珅在朝内和琳在朝外,就是为了这样的目的。和琳与和珅在上学时得到了老师的好评,和珅先做官,为和琳铺好一条路。和珅清楚'强将手下无弱兵'、'宰相门前七品官',提拔要看背景,和珅给和琳出了一个主意,必须跟着一个特别牛的人,于是找到了阿桂。

历史:和琳——有其兄未必有其弟

和琳与他的哥哥和珅的性格完全不同,思维方式、办事习惯等各个方面都不一样。正是这一点帮助和琳迅速得到了当时的军机大臣阿桂的肯定。

基于与阿桂类似的想法,福康安接受了和琳在他的手下工作。和琳为什么能够得到福康安的信任呢?

历史:和琳——有其兄未必有其弟

原因之一是和琳独立的处事方式。和琳是一个性情中人,在与福康安的共事中,他不但能不断化解福康安心中的怨恨,让福康安认为“有其兄未必有其弟”;而且两人在长期的征战中,不仅配合非常默契,而且甚至默契到彼此称兄道弟的地步。 原因之二是福康安也对和珅、和琳兄弟二人有所顾忌。还是前面那句话,毕竟这个满清朝第二大贪官福长安是自己的亲弟弟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