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由于气温过高,制约着许多食用菌的栽培,如何在夏季栽培食用菌,利用食用菌淡季获得经济上的创收是很多菇农关心的问题,现在结合多年的夏季栽培实践经验分享给大家。 一、在菌种的选择上 菌种的选择 在菌种的选择上,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合栽培的品种,不要使用老化或者受到污染的菌种,应选择健壮、优质、抗病的菌种。 二、精细管理 要注意原料、菌袋、和工具的卫生。废料不要堆在栽培室附近,必须经过高温堆肥处理以后在使用。栽培室中的新旧袋必须分房隔开存放,不得堆放在一起,以做到严格的灭菌和消毒。每次采完菇后及时清理栽培袋上的菇根、烂菇、地面上掉落的菇,并及时清理菇房,严格消毒。 三、科学育菌 科学育菇 对于不同种类的食用菌,要按期生长发育条件要求,科学调控培养室的温度、湿度、光线、PH值等,并要适当通风换气,促进菌丝健康生长,防止出现高温高湿的不利环境,在菌种的选择,培养料的配比,堆料发酵、接种发菌和出菇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培育强壮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增强其抗病能力。 四、施肥 喷施蛋白胨、酵母膏溶液,可使菇体肥厚、促进转潮;喷施米醋。在平菇生长中后期,用300倍的食用米醋液进行菇面喷施,可促进增产且色泽更加洁白;喷施培养料浸出液,可延长出菇高峰期,使子实体肥厚;喷施葡萄糖,碳酸钙溶液,有促进菌丝生长的作用。 五、水份管理 食用菌喷灌 菇房要经常保持良好通风,空气相对湿度不宜超过95%。当自然温度达到16摄氏度时,在畦内灌一次水,以后每天早、中、晚各喷一次水,喷水尽量喷向空间和地面,不要喷到子实体上。在低温季节最好喷洒用日光晒过的温水。 六、温度管理 菇棚温度最好控制在10——18摄氏度当气温较低时,白天延长日光照射的时间,晚上要严盖草帘。当气温较高时,白天盖上草帘,晚上则揭开草帘。 七、通风管理 当气温较高时,每天要揭开草帘通风2——3小时,低温大风天气少通风;早晚喷水前后增大通风,菇蕾分化期少通风,菇蕾生长期多通风。 八、光照管理 菇蕾生长期要有稳定的散射光,坚持每天早晚晾晒1——2小时,增加弱光直射,出菇时切忌强光直射。 九、病虫害的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 食用菌本身对害虫抵抗能力弱,一单发生不易控制。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主要从选用抗病毒的品种、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加强栽培管理等多种途径达到防治目的。 |
|
来自: 雪狼dexjdhkloe > 《食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