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的锦衣卫头子,一个比一个心狠手辣,却一个比一个死得惨

 小天使_ag 2017-07-25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幼年贫苦,甚至一度曾经沦落为乞丐,沿街乞讨好几年,饱受人间饥寒与欺辱之苦。从军后,红巾军数十支队伍中为了生存发展,相互之间充斥着阴谋与背叛,欺诈与仇杀。几十年的耳濡目染,让朱元璋逐渐养成了猜忌多疑、阴险狠辣的性格特点。开国之后,手下功高爵显文武大臣逐渐成为他疑忌的对象。

为了高效快捷达到监视惩治朝廷官员的目的,朱元璋创立了锦衣卫这一臭名昭著的特务制度。锦衣卫在朝廷部门中,行司法审讯之实却又高高凌驾于朝廷法务部门之上,不归属任何部门管辖,只对皇帝负责,历代锦衣卫指挥使都由皇帝的亲信心腹充任。锦衣卫成为皇帝直接掌控的恶犬,有了它,皇帝就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对任何臣僚进行打击,而不必经过刑部等常规部门冗长繁琐的办理程序。

历代明朝皇帝对锦衣卫爱不释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可以使皇帝既能杀得痛快,手上还不沾血滴。人们会记住锦衣卫的无孔不入的侦伺能力,和凶残严酷的刑罚,却往往想不到,所有这一切,背后都是由深宫大内中的帝王一手操控。皇帝身居幕后遥控指挥,锦衣卫在前台充当刽子手,既无损帝王形象,又达到排除异己的目的。

正因为如此,某些特定的关键时刻,锦衣卫也会充当背锅侠的角色,被皇帝抛出来安抚众心。历代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并不好干,风险系数并不低。首任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在朱元璋屠戮开国功臣的一系列冤假错案中,鞍前马后竭忠尽智,是老朱须臾不可暂离的得力干将。然而一旦时移世易,朱元璋觉察到长达十几年的屠戮功臣行为,已经激起朝廷官员和民众的公愤,必须找个替罪羊来交代,他就毫不犹豫把毛骧押赴刑场,斩首示众。

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照猫画虎,宠信锦衣卫指挥使纪纲。纪纲不但骑射精熟,而且心机敏锐,善体上意,朱棣一个动作,一句貌似漫不经心的闲话,他都能精准解读,揣摩出哪个人的脑袋该搬家了。朱棣在屠杀建文帝忠臣时,纪纲一马当先,调查审讯定案杀头干脆利落,让皇帝心满意足。不过兔死狗烹,朱棣在惨杀建文帝旧臣告一段落后,出于收拾人心恢复形象的需要,立即毫不留情对纪纲下手,从逮捕到宣判一天搞定,最终凌迟处死,博得一个英明帝王的名声。

明英宗时,马顺担任锦衣卫指挥使。马顺与大太监王振沆瀣一气,横行不法,仗着皇帝宠信,令群臣畏之如虎。明英宗听信王振谗言,御驾亲征土木堡,结果被瓦剌人抓了俘虏。噩耗传来,天下震动。朝廷众臣在朝会时商讨国事,声讨王振罪行。锦衣卫指挥使马顺脑子短路,认不清形势,依旧威风凛凛喝斥群臣,为王振辩护。群臣忍无可忍,一拥而上,手脚齐下,当场把马顺打的骨断筋折七窍出血,成为明代仅有的一个被打群架致死的锦衣卫指挥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