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小儿止泻散(孙一民方) 【组成】 苍术炭、白术炭各4.5g,莲子6g,炒白扁豆、炒山药各9g,通草1.5g,云茯苓6g,车前子(布包)4.5g,煨诃子6g,煨肉豆蔻3g,姜厚朴4.5g,甘草1.5g。 【用法】 上药共为粗末,每日1剂,水煎服,分3~4次服完。1岁小儿用量。 【功效主治】 健脾,利水,止泻。用于小儿腹泻。大便溏泻,日数行。 【方解】 本方主要由健脾、利水、止泻三组药组成。方中苍术、白术、莲子、白扁豆、山药健脾;通草、茯苓、车前子利水;诃子、肉豆蔻收敛止泻;厚朴消胀;甘草调和诸药。共同达到健脾利水止泻之目的。 【按语】 腹泻,其根本原因责之于脾。脾虚则消化运输功能失职。排泄水湿功能失常,致水留肠道(湿盛),清浊不分,并走大肠,发为泄泻。临床治疗以健脾利水为大法。健脾既可恢复消化功能,利水可使水湿从小肠吸收,自小便排出,称为别开支河。健脾利水是治其本,所以方中以健脾利水这两组药为主,收敛止泻是治其标,所以方中用收敛药为辅。标本兼治,收效良好。此外,对一些兼证要辨证兼治。有惊,惊不去则泻不止,当加去惊药治之,如钩藤、蝉蜕等;有热,热不清,泻也不愈,如黄连炭即可清热止泻;消化不良,饮食积滞者,酌加和胃消食药,如谷芽、麦芽、鸡内金等。 小儿腹泻用药规律。①便稀而次数多:苍术炭、白术炭、莲子、炒白扁豆、炒山药健脾止泻。②便稀如水:干姜、附子温阳止泻。③久泻不止:罂粟壳、赤石脂、禹余粮收敛止泻(新患腹泻不宜用)。④腹胀:姜厚朴、诃子、香附行气散满消胀。⑤纳食不佳:建曲、谷芽、麦芽、鸡内金和胃助消化。⑥恶心:广陈皮、竹茹、藿香和中。⑦呕吐:砂仁、蔻仁、扁豆衣、扁豆花止吐。⑧发热:苇根、连翘、桑叶、豆豉解表退热。⑨惊战:钩藤、蝉蜕、茯神、朱砂安神去惊。⑩口干唇干:石斛、麦冬生津养阴。 【方源】 《临证医案医方》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1..名老中医的秘方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