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果占壁的历史及疆域变迁

 博览古今天下 2017-07-25


果占壁的
历史及疆域变迁 

       果占壁王国,是傣族先民在伊洛瓦底江上游地区建立的古代奴隶制国家,分为前果占壁(567-762)和后果占壁(954-1254)两部分。果占壁王国是同时期众多傣族王国中最强的一个国家,由于傣族中另一个王国蒙舍国(南诏)的崛起,果占壁王国(前果占壁)被蒙舍国吞并,蒙舍国被汉族权臣篡夺后,果占壁王国(后果占壁)又再次出现。

果占壁的疆域变迁

公元六世纪中期,达光(掸)王国日渐衰落,国内陆方势力开始膨胀,南部又有骠人不断侵扰,达光(掸)王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境况。位于达光(掸)王国北部的混鲁、混赖兄弟趁机脱离达光(掸)王国,于公元576年,在勐卯(瑞丽)称王,建立“果占壁王国”(即“前果占壁”)。

公元586年,骠国大举北征,达光王国土崩瓦解,混鲁、混赖兄弟也趁乱兼并达光王国各部,迅速向四周扩张,西南的阿瓦、勐莱、勐养等地,东南的景栋、南奔等地,尽被果占壁占领,傣族的势力中心也由伊洛瓦底江沿岸的蒲甘姆向北转移到瑞丽江河谷平原。


果占壁的疆域变迁

混鲁、混赖兄弟东征西战,所征服的地区均派子孙直接管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分封制度,将整个国家直接揽于家族势力范围内,傣族开始进入以家族承袭为准的奴隶制世袭社会。

据《勐果占壁简史》载:“混鲁、混赖家族历史悠久,世居于勐熙、勐翰地区,有人口“三箩筐”,农奴三万户。建立果占壁政权后,家族决定由混赖支系带领一半农奴渡过怒江去开拓新的领地,混鲁支系留在原地。”简史中描述:“混鲁是个非常神奇的人,耳郭肥大,下垂至肩,身材魁梧,额圆似满月,臂长过膝,整整活了三世人的时间。他有一百个儿子、一千个孙子、上千重孙。这些儿孙,都被他分配到果占壁各地去当‘诏舍’、‘诏勐’。鲁赖家族势力遍布果占壁十六个大勐,二千多个小勐。”

分封出去的混鲁、混赖子孙,管辖着果占壁各部,每年向果占壁中央纳税、到首都勐卯(瑞丽)朝拜。果占壁各部全掌握在混鲁、混赖的子孙手中,各大勐、小勐都听从中央,数十年没发生战争,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华景象。“鲁赖王族”也成为果占壁最有权势的王族。

公元八世纪中期,养尊处优的鲁赖子孙无法领导傣族军民抵御骠人进犯,果占壁国内一片浮夸之风,果占壁开始走向衰弱。此时,傣族的另一股势力已经在果占壁王国东北部崛起,在洱海地区建立了强大的“蒙舍(南诏)王国”。

果占壁的疆域变迁


果占壁的疆域变迁

公元762年,蒙舍(南诏)王国占领果占壁首都勐卯,果占壁各部纷纷臣服,历经195年的前果占壁被蒙舍吞并。诏蒙舍(南诏王)阁逻凤为防止鲁赖王族再度兴起,在果占壁都城附近另建王城,派女婿混等镇守,同时防范南部骠国的进犯。

失去政权的鲁赖家族隐退至祖居地勐熙、勐翰一带。

后果占壁建立前的形势

达光(哀牢、掸)王族在洱海地区建立的蒙舍(南诏)国被汉族权臣篡夺后,洱海地区陷入混乱,先后经历了大长和国(汉族)、大天兴国(白族)、大义宁国(白族)三个短命王朝。失势的傣族被迫迁离洱海地区,一部分经永昌(保山)向怒江流域地区迁徙,一部分经银生(景东)向澜沧江流域地区迁徙。

失去蒙舍(南诏)政权的庇护后,傣族各部分崩离析,不断受到外族的侵扰。白族先民控制大理政权步步紧逼,向南发展又受到缅人与孟人的阻拦,离洱海比较近的傣族开始被大理政权收编,离洱海比较远的傣族犹如一盘散沙,怒江、伊洛瓦底江下游的傣族不断被缅人侵扰,澜沧江下游的傣族则陷入孟人的统治。

953年,勐兴威(今缅甸兴威)的“陶勐”(地区首领)岛列、岛罕兄弟不堪骠人的侵扰,号召伊洛瓦底江地区的傣族各部组建统一政权,共同对抗外敌的侵扰,并召集各部头人到勐兴威议事。各部头人一致推举前果占壁王族(鲁赖家族)担当统一傣族各部的大任。

后果占壁的建立及发展

鲁赖家族失去前果占壁政权后隐退至勐熙、勐翰一带,但仍是傣族地区最有威望的王族之一,后世族长仍被傣族民众尊称为“诏法弄”。954年,勐兴威的岛列、岛罕兄弟带各部头人到勐熙、勐翰拜见鲁赖家族族长因勐,请鲁赖家族出山统一傣族各部,因勐顺势答应岛列、岛罕等人的请求,派出混傣翰等十三人着手重建果占壁王国。

混傣翰分别将十三位鲁赖子孙分封到各地:一,混岛敖去勐乃、景栋、景罕、莫迈;二,混岛靖罕去雍会、弄满、沙统、勐拜贺;三,混岛昂仑去勐卯、勐宛、勐腊、勐底、遮放、勐焕、勐赫;四,混巴武腾去勐定、耿马、勐相;五,混岛陆勒去勐亨、勐养、勐卡、达雅;六,混罕蚌法去允色、戛里;七,混相蒙法去勐恒、盖南、纳班;八,混罕宪法(傣翰之子)去景老、勐艮、曼莫、勐养、勐广、准果;九,混巴思龙(傣翰之孙)去顺赛、勐弄,后调至勐居、勐板;十,混相埃温(傣翰之子)去勐约、勐枝、勐坦、勐里、勐牙、勐莽戛、莽果、勐博、勐本、勐龙;十一,混岛韵(傣翰之子)去勐若、勐达、勐莫、勐回、勐英。

混傣翰在勐兴威修建都城“允线遮”,自称“诏弄”,由四子混罕信协助,坐镇统管分封出去的各王,并将锡箔、勐东、勐赫、来卡、勐丙、勐弄、勐梳、勐章、曼晃、曼冷、景冷、勐半等地收回直接管理,形式上统一了伊洛瓦底江、怒江上游地区的傣族各部,果占壁王国(即“后果占壁”)再次出现。

诏弄混傣翰分封“混岛”、建都“允线遮”,表面上虽统一了傣族各部,实际上仍无法有效控制傣族各部势力,面对外族入侵还是一盘散沙。

955年,“混岛”雅鲁自勐兴威回家乡勐卯任职,精心治理勐卯,发展军事力量,组织傣族军民抵御外族入侵,逐渐获得百姓的拥护。雅鲁去世后,其子混顿贺继承雅鲁衣钵。勐卯在雅鲁父子的治理下不断壮大,成为果占壁各部中军事实力最强的部分,在抵御外族入侵中发挥了最主要的作用,果占壁各部纷纷依附,影响力甚至超过首都“允线遮”的诏弄,混顿贺被傣族民众尊称为“诏法弄宏勐”。

果占壁各部在混货顿的领导下,不断击败外来侵略者,成为缅族蒲甘王朝及白族大理王朝最大的顾虑,都开始对果占壁转变策略,与果占壁积极实施“睦邻友好”。

1056年,缅王阿奴律陀发大军攻其东南的萨统王国后,以求佛牙为名,率大军过境果占壁直逼大理国,因劳师远征,被困于大理城郊,只好与大理请和。为消除南进的后顾之忧,阿奴律陀从大理即派人到勐卯请求与混货顿会盟,并请求与果占壁联姻,以图长期和平共处。混货顿答应阿奴律陀联姻的请求,将女儿朗佐曼腊公主许配予阿奴律陀为妻。自此,果占壁与蒲甘保持了近百年的友好。

1176年, 混货顿之子混果琅去世,无子嗣继承,诏弄傣蚌派其三弟芳罕接管了勐卯。芳罕到勐卯后,在瑞丽江畔修建陪都“允外遮”,与首都“允线遮”遥相呼应,坐镇“允外遮”管理果占壁各部。此时,大理国公主被猛虎所伤,大理国国王命其臣民追捕猛虎,猛虎逃入果占壁地界,被果占壁百姓捕获,芳罕趁机将猛虎送至大理国,与大理国王交好,名义上表示归附大理,稳定了果占壁东北部局势。

蒙古灭后果占壁

1253年,忽必烈灭大理国建云南行省。1254年,蒙古大军越过澜沧江,进入果占壁,果占壁军民奋起反抗,蒙古大军损失惨重。之后,蒙古将军步鲁合答每攻破一城,就大量杀戮果占壁的傣族士卒和百姓,果占壁各部听闻蒙古大军的残虐,或逃亡或归顺,芳罕最后只能管辖勐卯一带的领土,最终也不得不归顺元朝。很多傣族百姓为躲避蒙古大军的抢掠,开始向更远西方及南方迁徙。

1261年,果占壁各部合派八位使臣赴北京朝谨忽必烈,蒙古人的元朝改果占壁为“金齿”,并设置金齿安抚司。1276年,改设为金齿宣抚司,立金齿六路总管府于永昌(保山),下设麓川(瑞丽、陇川)、平缅(梁河南部及陇川北部)、镇西(盈江)、茫施(芒市、遮放)、柔远(保山潞江坝)、镇康(永德、镇康)六路予以管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