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岁,是孩子成长飞快的一个阶段,是他们学习生涯打基础的阶段,也是孩子开始走出妈妈的怀抱,渐渐和社会接轨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是最主要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教养等等各方面的能力培养,才是家长最应该重视起来的。 具体指导 当看到孩子有不礼貌行为时,大部分家长的反应是:训斥、批评,但问题可能是孩子根本就不知道礼貌是什么,什么行为是有礼貌的,什么行为又是没礼貌的。父母需要有意识地在不同场合、根据不同对象教给孩子具体的做法,从具体言语表达和行为上出发。 反复练习 好习惯的养成,不是靠说出来的,必须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形成。在告诉孩子什么是礼貌之后,父母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在多次重复的基础上,自觉地去做,习惯成自然。 言传身教 让孩子明白,你只会在他对你有礼貌时答应他的要求,而不是听他大吼大叫。这当中要注意的是,你自己与孩子说话,也不要用命令的语气,因为,孩子的模仿力是极强的,父母就是他人生最重要的第一任老师。
下面的这份中小学生习惯养成归纳表,值得家长收藏。 5-8岁:1. 能独立并按时完成作业;2. 养成正确的写字、握笔姿势,以及坐姿;3. 自觉阅读课外绘本(带拼音)。 9-10岁:1. 每天预习复习;2. 认真听讲;3. 作业干净整洁;4. 阅读课外读物。 11-12岁:1. 独立学习和思考能力;2. 总结不懂的问题, 主动探索新知;3. 对自己有目标要求。 13-14岁:1. 自主学习,提前预习复习;2. 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3. 阅读科普读物与文学作品。 15岁:1. 回答问题注重规范;2. 有收集记录的习惯,尤其是出现错误的地方;3. 学会举一反三;4. 涉猎广泛,关注时事新闻。 ![]() 如果说人生是一章乐曲,那人生态度就是基调,它决定了命运的走向。 积极:对生活有着积极的态度是相当重要的。当然,事情可能会变得很糟,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以应该停止抱怨,寻求解决方案,最重要的是,要坚信自我,摆脱负面思维。 动力:要知道达到目标的关键不是纪律,而是动力。如何采用不同的方式激励自己,并体验完成目标的喜悦心情?一开始,先设定一些较小的,容易达到的目标,从而逐渐锻炼这种技巧。 拖拉:这也是成年人的常见毛病。当我们必须做某些事情的时候,要保证及时按时完成,也是良好的信誉体现。教导孩子要吸取做事拖拉的教训,找出根本原因,并且研究如何克服它。 我们生活在社会里,就永远离不开社交,孩子也是如此。 合作:告诉孩子,我们可以通过合作达到共赢,帮助他人成功的过程,自己也将收获成功。结交朋友胜于制造敌人,在竞争之前先学会团队合作。 同情:这是最容易被学校完忽略的主题。应该教导孩子设身处地地了解别人,并去帮助他人摆脱痛楚。 爱心:爱心和同情是双胞胎,同情着重于减轻别人的痛楚,而爱心则是希望他人幸福,这两者都是至关重要的。 倾听:教孩子学会如何真正地倾听他人,进而学会换位思考。这样,在孩子面对问题的时候,就可以习惯性地站在公正、平衡的立场去寻求解决方法,便不会养成极端、固执的性格。 交谈:交谈与倾听是紧密关联的,这是非常重要的社交技巧,从小就应该在家里实践。父母要学会与孩子平等交谈,而不是只要他听话。 如何把生活打理的舒适有条理,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生活技能。 家务:如何保养和维修房屋的各种物件,包括管道、电器、冷暖设备、油漆、剪草等等。掌握进行基础维护的工作和方法,并且知道什么时候该叫专家来帮忙。 清洁:太多的成年人没有学会如何送洗衣物,如何清洁房间,如何使房子井井有条,如何进行每周、每月的大扫除。不要只是让孩子做这做那,而要他们真的学会这些事情。 组织:让孩子学会如何摆放文件,如何让事物各就各位,如何建立待办事宜,如何建立工作流程,以及如何集中精力在重要工作上。
|
|
来自: kathy.cheung > 《读书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