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水龙吟水龙吟
2017-07-25 | 阅:  转:  |  分享 
  
题目解说“水龙吟”为词牌名。建康,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
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
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
门城上,尽观赏之胜。”掌握生字读音;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充满感情的朗读;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词的意思。倾情
诵读,整体感知翻译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楚地的天空,千里弥漫着清爽的秋气,江河水流向天边,秋色无际。楚天
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气象阔大,笔力遒
劲。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远望遥远的山岭,有如插着玉簪的螺髻,向人们呈献愁恨。移情及物皮日休《缥缈峰》
诗:“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有“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之句。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放眼望去,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这些都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
愤恨。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流落江南的游子。在落日的时候,在失群孤雁的哀鸣声中,站在楼上瞭望。落日楼头,断
鸿声里,江南游子。落日——比喻南宋国势衰败。断鸿——指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南归后,南宋统治者对他一直采
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词人觉得自己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把宝刀吴钩看完,把栏干拍遍
,但没有人领会,我登临楼台的用意。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吴钩——本指吴地所造的钩形刀,是战场上用作杀敌的锐利
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栏杆拍遍——宣泄已郁结心中已久的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无人会,登临意——自己空有
恢复中原的抱负,可是无人理解。悲辛滋味——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声悲怆的呼喊。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
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不要说鲈鱼正好可以切碎煮熟品尝,秋风吹遍大地,张季鹰怎么还没有回
乡?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典故,晋人张翰见西风起,想起家乡鲈鱼的美味,便弃官回乡。现在已是深秋时
分,连大雁都知道南飞,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的统治之下,想回去也回不去了。晋朝人张翰(字季
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见《晋书?张翰传》)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如果只想像许汜一样,买田置屋,怕会羞于看见才气横溢的刘备。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
。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
床呢?(见《三国志?陈登传》)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可惜年华如水流去,忧愁风雨,树木犹如此。可惜流
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流年——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中。树犹如此——典故,《世说新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
所种之树长到几围粗,感叹道:“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已长得这么高,人怎么能不衰老呢?我忧惧的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辜负
了自己的雄心壮志。《世说新语?言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请谁唤来身穿鲜丽衣服的美女拿着红巾,揩拭英雄流下的眼泪?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
英雄泪?请谁来唤取红巾翠袖的少女,拭干英雄因壮志难酬而流下的热泪?可是,时无知己,得不到同情得不到激励,只能
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
鸿雁南飞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上
联“铁板铜琶”是一个典故,出自《历代诗余》所引宋代俞文豹《吹剑录》里评论苏词风格的话: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如
何?”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
之绝倒。后来就演绎为“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形容豪放激越的文词。(“玉堂”是宋代翰林院别称)下联的“美芹悲黍”中的“芹”指芹
菜。《列子?扬朱》篇载:有人向同乡富豪赞美芹菜好吃,结果富豪吃了反倒嘴肿闹肚子。后人以“献芹”称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辛弃疾曾
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悲黍”,黍即小米,据史书记载,周室
东迁后,周朝志士回到故都,见昔日宗庙夷为田地,黍苗丛生,便悲国家之颠覆,故《诗经》有《黍离》篇。“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
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表示了他“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词《贺新郎》中的句子)的豪情壮志。辛弃疾(
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汉族,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
和爱国者。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其
词题材广泛,善于熔铸典故,以文为词;词风以豪放为主;《稼轩长短句》。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长于金人占领
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
求合。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历任湖
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
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
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排挤陷害
,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造
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少有宏愿一生求索壮志难酬文武双全的稼轩他庄重沉痛:“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他诙谐幽默:“将止酒,戒酒
杯使勿近”;他沉静悠闲:“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他辛辣老练:“学人言语,未会十分巧。看他们,得人怜,秦吉了”;他缠绵悱恻:
“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消”……他能文,诗词的豪放与苏东坡并论;他也能武,曾“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他一生郁郁却从不言
悔,认定“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他“万字平戎策”,却只能拿去“换得东家种树书”;他志在抗金,却“名因文章著”,只能“目断秋霄落
雁,醉来时响空弦”……《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写作背景
献花(0)
+1
(本文系君子去甚奢...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