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对绯闻一笑了之,但对艺术很较真儿

 玫瑰pgtzyfdy8y 2017-07-25

她对绯闻一笑了之,但对艺术很较真儿

民国名媛中,大名鼎鼎的有陆小曼、林徽因、张爱玲等,次一等名气的佳人中,周炼霞是最值得一提的。

其实,论才情、气质、相貌等,周炼霞不输陆、林、张。她写的小说《炼珠》可与张爱玲齐眉,其仕女花鸟画胜过陆小曼。而她写的古诗词,别说这三位美女,就是晏殊、纳兰容若,怕也要让她三分。然而是什么原因使得周炼霞名气不及陆、林、张等人呢?

她对绯闻一笑了之,但对艺术很较真儿

周炼霞30岁时小影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周炼霞不是一个与艺术较真的人,也不是一个与生活较真的人,而是一个衷情于“艺术地生活”的人,美与爱为她而生,不是她为美与爱而生。所以她在风云变幻的20世纪里活得从容豁达,这实在是女性的典范。

当然,周炼霞首先是幸运的,她出生于湖南湘潭诗礼簪缨之族。从小生活富足,家里佣工很多。她在《新年回忆》一文里记载了童年时过新年的情景:

一早起来,头发梳得滴光,辫梢上坠一支红丝须头,瓜皮帽的前额,缀一块红宝石,黑缎团花马褂,蓝庄绒缎袍,最好玩不过的是:脚上那双特制的绣花小靴,雪白的粉底,怪玲珑,怪精致的,真叫我永远不会忘记啊!

她对绯闻一笑了之,但对艺术很较真儿

周炼霞《卷帘仕女》

尤其幸运的是,周炼霞有位开明的慈父。父亲周鹤年精通诗画,对儿女很是疼爱。周炼霞幼承庭训,父亲每年送给她的新春礼物中必有一枝毛笔,并写下一句祝贺的韵语以兹鼓励。周炼霞思维敏捷,常常与父亲对诗。年稍长后,周鹤年又将女儿送去学诗画,没有男尊女卑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迂腐观念。

童年时的蒙学熏陶了周炼霞的性灵,练就了她的语言敏感度,为她未来跻身于才女行列打下了十分重要的基础。

周炼霞9岁时随父移居上海,这里成就了她的一世芳名。

周鹤年在上海为女儿聘请了郑德凝教画、朱孝臧填词、蒋梅笙作诗,这三位老师都是一时名宿。尤其朱孝臧,为词坛执牛耳者,可见周鹤年的良苦用心。而周炼霞也不辱父命,所作诗词,名动一时。早年辑有《小螺川诗稿》,晚年有《螺川韵语》,至今为人所传诵的有《西江月·寒夜》:

几度声低语软,道是寒轻夜犹浅;早些归去早些眠,梦里和君相见。丁宁后约毋忘,星华滟滟生光;但使两心相照,无灯无月何妨。

她对绯闻一笑了之,但对艺术很较真儿

周炼霞《梅花白衣仕女》

周炼霞还有很多咏情咏物诗都写得很好,她非常善于将自己的感受找到一个恰当的词来表达,一语触的,令人佩服,这可以看出周炼霞有极好的语言天赋。然而毕竟是生活太优越,体会不到人间疾苦,所以早年诗词只能是才情有余而至味不足。

学有所成之后,周炼霞即开始挂单鬻画了。在1929年上海旧刊《邮声》里刊登了她当时的画例:

花鸟虫鱼:

堂幅每尺三元,六尺以上另议。

立轴,照堂幅八折。

屏条,照堂幅七折。

横幅,照堂幅加半。

手卷,每方尺三元。

扇册,每件三元。

墨费一成,点品加倍,极工细者另议。金笺及绢加半,先润后墨,约期取件。劣纸油绢不应。山水仕女加倍。收件处:上海海宁路人寿里炼霞画寓,及各大笺扇庄。

她对绯闻一笑了之,但对艺术很较真儿

周炼霞40岁时的一张留影,能看出她的端庄贤淑,手执画笔绘出从容与豁达。

据周炼霞自己的文字透露,她最早的扇面是五角,后来涨至两元,而此处标例是三元。当时她的订件非常多,可见她在未满20岁时经济上就完全独立了。

不用依赖男人过生活,她就能有尊严地活着,并且有自由选择生活的权利。对这一点,进入而立之年后,她了解得更深刻了。她在《螺川小品 · 露宿》中编述了一个故事,高贵得似人中皇后的赵师母因贫穷而早逝,文尾她感叹到:

我想:当他们或她们在温暖的锦被中,正做着甜蜜的梦时,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甚至不会相信,同是一样的人,有的受过高等教育,也会为了要把血汗换一升米,不顾半夜的风寒,而“露宿”在街旁。

她对绯闻一笑了之,但对艺术很较真儿

周炼霞《李清照填词图》

而她另外几篇小说的女主人公,也多是由于自身不独立,或者家贫的原因而命运坎坷,不能自全。相比之下,周炼霞是幸运的人。

但是,周炼霞的传奇人生并不完全是“幸运”二字,更多与她的性情有关,比如她爱美,通达等等。

周炼霞对美有独特的认识。在她看来,五官天生的美是美的一部分,而人体的“韵致”才是美的根本。她说:

一个女性的美,并不完全依恃着面容的娇艳,此外还要有修短合度、肥瘦得宜的身体,使她成为整个的美的轮廓,而更重要的:还有“丰韵”两字。所谓“丰韵”,实在难以形容,总之在顾盼行动之间,要有活泼而又幽娴的态度,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人,一接触到眼帘,就会感到诗意一样的美妙,又像吹着了和煦的春风,很自然地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为了获得这样的美,她很注意平时的保养,比如产后调养,只要有基本的营养,可以一个月不食肉。她还十分注意胸部与腹部的保养,作息时间也很有规律。

她对绯闻一笑了之,但对艺术很较真儿

周炼霞《芭蕉》

外在的修饰同样必不可少。周炼霞是一位非常时尚的女性,烫发、化妆、旗袍、皮鞋,样样周到。这些外在修饰将她的不足隐去,将她的美衬托得更美。郑逸梅先生赞她体态清丽婉转,如流风回雪。苏渊雷先生说她“七十犹倾城”。获此殊赞,真是令人有无限遐想。

周炼霞性情通达,不为传统礼仪所束缚。她不拒绝各种应酬和场合,善于应付各种男人,机敏、洒脱、不拘小节。从她所写的小说来看,她的生活阅历应该十分丰富,难怪她的绯闻特别多,得名“炼师娘”,各种小道桃色新闻也很多,但她从不计较,往往是一笑了之,照样过自己的生活。

无可否认,周炼霞曾与一些男人交往过,因为她的小说写得非常有体验感,如她在《炼珠》中写道:

虽然务舟是曲意奉承,但他是绅士型,深于世故人情,缺乏热烈的情欲,正像是雕琢精致的器皿,而又经过髹漆,或上了镍光,假使剥去了浮面,内容怎样呢?

“文革”期间,周炼霞只承认与吴湖帆有深交。那么说来,她也许真的经历了一些男人,但能在她心头留下痕迹的,除了她的丈夫徐晚苹,就是吴湖帆了。这两位待周炼霞奇好,而且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是人中龙凤,可见打动美人的,必须是精神层面的东西。

她对绯闻一笑了之,但对艺术很较真儿

1946年周炼霞(左三)与张大千(左五)、李秋君(左六)、顾青瑶(左二)等人的合影。

如果说周炼霞早年活得很优美,那么中年以后是活得很从容、豁达,有如高山明月,清辉朗朗。大约在她38岁的时候,丈夫徐晚苹受命飞赴台湾接收当地邮政,原拟半年后复命回沪,谁想一别竟是30多年。在这30多年里,中国知识分子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非常时期,周炼霞也似狂风暴雨中的小草,受尽磨难,一只眼睛被打致失明。

从精神到肉体的催残,她不比李清照少,然而她没有像李清照那样“凄凄惨惨戚戚”。她请来楚生刻了一方“一目了然”,请高络园刻一方“眇眇予怀”,又以屈原《九歌?湘夫人》之“目眇眇兮愁余”句为印。这短短的几方印文,比起早年谈情说爱的诗词来说,真是惊天地,泣鬼神。这何止是一方印文,这显然是中国传统士大夫高贵精神的体现:面对苦难,从容、豁达,直可与东坡相毗美。

也许正是有如此通达与坚忍,周炼霞只比陆小曼、林徽因小四五岁,却比她们多活了半个世纪,比张爱玲年长12岁,仍然活在了她的后面。

周炼霞的从容与豁达同样为她带来了美好的晚年。“文革”结束后,她失散30多年的丈夫从遥远的美国寄信给她,抬首“炼霞吾妻”,深情地期待她赴美与他重逢。周炼霞也在历尽磨难后安享了幸福的晚年。

她对绯闻一笑了之,但对艺术很较真儿

她对绯闻一笑了之,但对艺术很较真儿

她对绯闻一笑了之,但对艺术很较真儿

她对绯闻一笑了之,但对艺术很较真儿

她对绯闻一笑了之,但对艺术很较真儿

她对绯闻一笑了之,但对艺术很较真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