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亨国际金融集团2017-07-25 诚 信 是 我 们 最 大 的 资 本 钜 亨 国 际 金 融 集 团 海外“非理性投资”警示灯亮起! 近几个月来,“寻找贾跃亭”成为“风靡”全国的一大游戏,然而,这一游戏对于乐视供应商和借款方而言,难度实在太大,其到底是在美国还是已经回国,已成了中国科技圈最大未解之谜。乐视事件之所以闹得沸沸扬扬,与贾跃亭不断海外并购紧密相关,摊子铺得太大,导致资金链断裂,方才造成今天的窘境。 本着“用未来收购现在的企业,用未来收购未来的企业”口号的指引,乐视通过海外并购打造了自己的七个生态圈:互联网生态、内容生态、大屏生态、手机生态、汽车生态、体育生态、互联网金融生态。对于其眼花缭乱的海外并购,市场质疑声从未间断,乐视在根基不牢固的基础上进行快速多元化,本就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而事实也一再证明,市场的质疑不无道理。随着乐视资金危机日趋严重,各种欠款纠纷陆续爆发。贾跃亭失踪后,债主们纷纷对贾跃亭名下财产申请冻结与财产保全,毕竟人不在,先排队把钱截留住也是紧急处理的无奈之举。 近日,上海奇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奇成悦名对乐视控股及贾跃亭提起仲裁,并向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对乐视控股及贾跃亭名下财产进行财产保全。法院裁定结果显示,贾跃亭名下5.1亿股乐视网(300104)股票及其实际控制的乐视控股1194万股乐视网股票被冻结。 按照乐视网停牌价30.68元每股计算,贾跃亭这笔股票价值160.13亿元。而更引人注意的是,此次申请冻结贾跃亭股票的奇成悦名的母公司——上海奇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实控人,正是此前一再看好乐视、有“中国证券教父”之称的阚治东。 这一事件并非是海外非理性投资的个例,实际上海外并购在中国已经形成一股浪潮。据胡润研究院公布的数据,2016年一整年内,中国企业已经宣布且有资料可查的海外投资并购投资交易达到438笔,较2015年的363笔交易增长了21%;而累计宣布的交易金额为2158亿美元,较2015年大幅增长了148%。 最近一个月,王健林和他的万达集团在金融市场遭遇股债双杀,632亿变卖资产给融创中国,再到与融创、富力上演“三国杀”,究其原因,也是因为这些年万达大幅度进行海外并购,已经负债累累。虽然其给出来的理由是“轻资产化”,但是依旧有人猜测此举的真实原因是万达缺钱,甚至有人猜测他要跑路海外。 银监会曾在7月17日口头转达对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六个境外项目的处理措施。主要意见是:“万达集团六个境外投资项目是近期我国对外投资严格管控的领域,拟对六个项目严肃处理,中国金融机构不得就万达已完成并购交割的四个海外交易向其提供融资服务”。有消息称,这六个境外投资项目的融资确已受到严格管控;对万达集团等企业海外投资项目的融资风险排查,发改委外资司也有参与。 7月18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严鹏程表态,称有关部门将继续关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非理性对外投资倾向。当晚,央视新闻还将枪口指向苏宁,提到苏宁集团去年出资2.7亿欧元,控股著名意大利足球俱乐部国际米兰的非理性投资。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尹中立表示:“如果企业自己的钱干什么都可以,问题是钱来路不是自己的。这些机构境内负债率很高,他们拿着从银行借来的、从其他金融机构融来的钱,在国外挥霍、购买资产,在境外投资一旦失误,这会增加境内金融风险,给他自己贴金。这些海外投资有涉嫌洗钱的可能性,不排除有一些难以直接用语言形容的目的。” 面对非理性海外投资的企业行为,国家相关部门及市场皆亮起警示信号灯。企业将投资目光转向海外,渴望获得优秀品牌、先进技术、成熟渠道、领先管理经验等优质资产,以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获得利润新增长点,是符合市场逻辑的。但巨大的融资压力、文化与制度的差异,也给中企的海外并购带来严峻挑战,甚至可能将收购风险传导为金融风险。企业海外并购必须谨慎决策、做好预案。 总而言之,开展跨国投资与经营,需保持理性冷静的头脑,保持稳健的速度和节奏;当遵循理性的投资逻辑,衡量并购交易的经济效益和商业价值,既要考虑投资带来短期的财富效应,更要注重投资后的长期盈利。促进海外投资并购业务朝着规范化、流程化与市场化的方向发展,有效降低对外投资的风险和收益的不确定性,是每一个海外投资企业的使命与责任,同时也极大地考验着他们的资本运作能力及决策能力。而是否拥有成熟的海外资产配置方案及专业的风控团队决定着其资本出海的未来前景...... 【本文部分素材转自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
来自: yh18 > 《2017经济政策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