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厦门 | 一首抒情的叙事诗

 Lindahappy577 2017-07-26



这是洛玮的第 篇酒店札记




一目望去全是绯红的云,

海滩上的沙子为温柔的热度,

蜿蜒的石路上,

风琴声一首一首袭来


父亲,故乡,海鸥

带着他的儿子,一个少年

海边的马路上没有太多车

在干净的风里,

他哼起了歌


一个,少妇

望了我一眼

由于婴儿车里孩子的啼哭

她停在路边


匆匆走过,少年

恍惚间又回头

迎面四目撞在了石头之间

好像,在哪里见过?


父亲回头看看凝神的少年

却只是轻喝、快走,

张大叔的茶还在等着


这是少年很难忘记的回眸

仿佛印在心里

一个只有问号的问题

一个熟悉、温柔却未曾认识的眼神


有一天梦里,


“时间从不交代先后次序,

只流淌在寂静的海里,

在海边长廊擦身相顾的人,

也许曾一起度过漫长岁月。”




当中文系教授愿意用他那自觉骄傲而饱含深情的嗓音念诵一个美术生的叙事诗时,美术生心潮澎湃。诗里面描述了一个二十年前的十年前的故事,那时候还小,随着父亲再次回到可以称之为故乡的南方城市,上一次则是更小的时候,完全没有记忆了。


那时候跟父亲在夕阳下的海边小径漫步,大致是曾厝垵或者环城大道之类的地方罢,绯红的夕阳把整个路都照得金黄黄的,不远处的海滩有孩子们在余晖里玩乐。





此时迎面走过一位不算年轻的少妇,推着一辆婴儿车,四目对视,感觉一定是相识的哪位长辈,看了父亲一眼,等他上前去打招呼介绍寒暄一类,可是却没有,却没有?却没有!擦肩而过十米忍不住回头,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同样的一个回眸和一个温婉的笑容。这个回眸困扰了我很多年,直到后来偶然间看到一些讲身世轮回的故事,突然间一身冷汗,却又感觉对于这个世界,我们知之甚少。




也怪不得中文老师会被向来文化课差劲的美术生的这首诗所打动而愿意为此朗诵,那实在是一段切身的深深触动,由感而发的胡扯啊。(当然文头这首诗因为无法找到当年的作业纸,又是我如今在对回忆和当时心情的胡扯了)


这个南方城市,就是厦门。




这么大个中国,天生就丽质并且还保持了曼妙娇小好身段还不做作的城市不太多,北方有一个青岛,南方就是厦门,倘若要再比比,那么厦门的那份优雅是深入到毛细血管的。


故而,后来每次到厦门出差,总会被搞得像是一场假期,出了飞机或者火车舱门后一旦呼吸到这里独有的温润空气后,似乎就听到它的欢迎词——


好了,这里很舒服,有什么事先海边晒晒太阳喝盏茶再说。




这里的街后面有山,这里的路对面有海,这里每个咖啡馆糖水店都很好看,这里还有漂亮的大学妹子文艺到没有天良。骑楼下面的小店一家挨一家,从时尚大牌到小资设计应有尽有。不要看老城区的饮食店里电线横七竖八的没有章法,煮出来的鸭肉粥、面线糊、花生汤可以搞定每一个过客的胃。




靠近轮渡的那段鹭江道,像极了缩小版的上海外滩和香港维多利亚湾,而水的对面却是陆家嘴和香港岛不能同比的那颗宝石般存在的“鼓浪屿”。


同样,就像外滩和维多利亚湾的轮渡对面总会有一条城市轴线般的商业大马路“南京路”和“弥敦道”一样,这里也有一条“中山路”。也同样像“南京路”和“弥敦道”的打头都有一间享誉近百年的大酒店“和平饭店”和“半岛酒店”一样,“中山路”的头上也有一间中西合璧的“鹭江宾馆”。





鹭江宾馆楼上的露天早茶和下午茶是美味和美景的结合,是微信里羡煞朋友的不二之选,也正因为如此,早几年吃外资粮的时候,可以常常在这里过瘾。而现今,无需摆谱了,却在鹭江宾馆的街后,找到了这一家,照样兼顾格调和便利,照样能够直接俯瞰鼓浪屿的“和颐酒店”。


酒店的正门在“海后街”,而实际的大开面就在中山路的骑楼上面。白色的建筑外立面看着就像是干干净净穿着一袭白衣的南国少女。大堂不大却也干净,多半是游客吧,慵懒的坐着等候,商旅客也就不自觉的被带慢了节奏。





大堂边上的房间门虚掩着,传出生日歌。好奇的90后女同事禁不住窥望了一下,没成想却引来“骚动”,原来是酒店员工过生日,人家直接端出来蛋糕分享,弄得我们很不好意思。电梯刷卡上楼,电梯厅和走廊没有过多的装饰,但还是花心思地放了一组有情调的摆设,没辱没这个文艺小资鼻主城市的美名。



走廊和客房里面的黑白照,照例也是这个城市的缩影,与其它地方的“和颐”不二,久而久之,在“和颐”的装饰照片里欣赏一下出差的这个城市,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已经成了习惯。





客房还算大,中规中矩,干净,床厚。按照习惯拉开窗帘,没有对着最繁华的中山路,看到的是另一面整个老城区的屋顶错错落落,杂乱纷陈。这片屋顶底下覆盖着的依然是繁华和熙攘,早就听说这里老城区太多的历史纠葛,本地人外地人混杂在一起或经营或居住在这一片街市,政府想整治规划却似无从下手,反而形成了另一幅景象的市井画卷。




一面看到的是沿街沿巷没有断过的铺,每铺还绝不漏过点滴的情调,一面却也看到的是经年未有整理的基础设施,这样的情景与香港有的一拼。突然,不远处的海关大楼的大钟奏起了报时曲《东方红》,瞬间就把思绪拉回了大陆。生活如此美好,人民如此享受现在的时光,吾等自寻烦恼的这些,真的是吃饱了撑的。



酒店的早餐厅很舒适,小菜还算丰富,特别是服务员的语调很柔软,与我理解的这个城市的气质匹配。记得以前曾经坐厦门的公共汽车,售票员回答问题不紧不慢而不似国内其它有些地方常见的后妈态度,就连是同车的乘客也是说话和气有礼貌,这应该是一个有文化的城市,继承了儒雅的国民礼仪。


记得有一次到了厦门的乡下,扛着锄头的农民大叔看到你也会用闽南语说“你我似乎未曾谋面”,大概这就是中原祖先们应该在讲的语言吧。




餐厅外面有一个公共阳台,站在这里就可以看到鹭江和江对面的鼓浪屿和高高的日光岩,郑国公的塑像站在那里,看着东南方的外海,天气好的时候,也确实可以望到远处小小的岛屿,那上面驻守着民国的兵哥哥。




鼓浪屿这个小岛的故事和精彩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留作以后慢慢道来。看着看着,总是忘了接下去的一天是要上班去开会的。即便是下了楼,左转右转都逃不过旅游城市特有的那种气氛,于是就会感觉有什么大不了的生意要谈,还不如约客户到厦门大学门外的咖啡馆舒舒服服的聊,或者干脆就在大排档里大快朵颐一顿海鲜。




酒店一出门就到了中山路,中山路现在变成了步行街,以前的那种南国闹市的独有样子再也找不回来了。路口停了不少出租车,一看就是来宰客的,伸过头去问了几辆,全然都不是本地的口音了。好吧,叔不是看不上外地人,因为叔就是外地人!


厦门,2017,我们未完待续吧。





下期预告:西雅图 | 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