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苑英华丨“美术遗产”的故事:瓦萨里研究的学术史(下)

 RK588 2017-07-26

“美术遗产”注册一年多以来,秉承“传递专业学术资讯、提供优质阅读体验”的宗旨,希望既能顺应信息时代的生活方式,又为深入研习和交流提供可能,兼顾专业性与多样化,以期得到众多读者的鼓励和支持。

 

“美术遗产”在创办之初便注意到题材策划和视觉识别的重要性,所以在活动、栏目、稿件、头像、格式、排版等方面均有统一考量,而且在保持原有风格基础上不断完善。即将发布的系列文章便是对于上述相关元素的介绍,可能关于运营和编辑事务,也可能涉及相关学术知识,敬请期待!

 

微信公众号头像代表了自媒体的内容和导向,“美术遗产”的头像为意大利艺术家兼学者、“艺术史之父”乔尔乔·瓦萨里的经典形象。本篇即是关于瓦萨里研究,为中央美术学院学士学位论文《乔尔乔·瓦萨里佛罗伦萨大教堂〈最后审判〉与相关图像研究》序言第一节,作者韩洞,指导教师李军教授。

 

 瓦萨里研究的学术史

(下)


韩洞

 

国内学术界 30 对于瓦萨里的研究开始较晚,正式的学术研究开始于20世纪末,可以被大致地分为三个阶段;三个阶段有一定的交叉性,体现了国内学界对瓦萨里研究的逐步深入与完整。在这三个阶段中,贡布里希、潘诺夫斯基都对国内学者们保持着很大的影响,而巴克桑德尔(Michael Baxandall,1933-2008)和鲁宾的著作则对后两个阶段的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

 

图06/1568年版《传记》第一部分卷首插图

 

第一阶段主要是2001年之前,主要是建立在西文基础上的整体性文本介绍,以杨永芳 31 为代表。

 

杨德友 32 发表在1982年第8期《读书》上的《瓦萨里和他的<艺术家列传>》一文,除学术性外也带有一定的通识介绍性。 33 作者回顾意大利文艺复兴、介绍瓦萨里其人以及其书《艺术家列传》,并对其书作了分析与点评。此文对瓦萨里的著作高度赞扬,并分析了瓦萨里的写作目的,并将此书所提到的艺术发展论与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的艺术发展相结合。而真正开始对于瓦萨里进行专项研究的是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系研究生杨永芳,其硕士学位论文《艺术批评的准则:评瓦萨里<最著名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传略>》 34 分两册发表于《世界美术》1995第4期和1996第1期上。此时《艺苑名人传》还未有中译本,杨永芳的研究完全依托于加斯顿·维尔(Gaston Du C.de Vere)的英译本《艺苑名人传》和路易莎·麦克尔霍斯(Louisa S.Maclehose)的英译、G.鲍德温·布朗(G.Baldwin Brown)编注的英译本《瓦萨理论技法》进行的。 35 杨永芳的研究明显体现了贡布里希与潘诺夫斯基的影响,其文中多处引用二人的著作,尤其是贡布里希的著作;但这并不影响其研究的开创性。杨永芳的文章从瓦萨里的艺术批评准则入手,探讨序言中提到的“规则”、“秩序”、“匀称”、“技巧”、“风格”五项标准的含义, 36 讨论了瓦萨里的艺术理论及其矛盾之处,最后对瓦萨里的历史意义和现代境遇做出总结。后来国内学术界对于瓦萨里《名人传》文本的研究,基本与杨永芳文章的格局类似。

 

由于语言问题,国内学界虽然一直都知道瓦萨里的重要性,但是并未展开全面的研究。2004年由四川大学刘耀春等人翻译的瓦萨里《艺苑名人传》的出版,推动了瓦萨里研究在国内的正式兴起。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美术学院的范景中与曹意强对于西方美术史学史的引入,起到了极大作用。中文版《名人传》未包括的《技法论》部分,被部分收录于范景中主编的《美术史的形状1:从瓦萨里到20世纪20年代》之中。 37 曹意强于2001年发表的演讲稿《欧美艺术史学史与方法论》则被大量引用,成了早期国内研究西方美术史学史的重要支持。而范景中更是培养了国内瓦萨里研究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李宏。 38

 

图07/米开朗基罗墓 瓦萨里 1564 佛罗伦萨圣十字教堂

 

第二阶段主要是2001年至2008年,主要是文本概念的深入研究,以李宏的研究为代表。

 

李宏的博士学位论文《瓦萨里〈名人传〉中的艺术史观念》,对于瓦萨里《名人传》中的艺术理论及写作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从2002年至2014年,李宏发表有11篇研究瓦萨里的文章, 39 其部分来自于他的博士论文的章节;他对于瓦萨里的研究经整理后以《瓦萨里与他的<名人传>》为题出版。 40 李宏的研究主要关注于《名人传》的艺术理论概念、叙事方法与特征、版本问题,任然是文本研究,但相较于杨永芳的研究更加深入。其研究多处都体现了鲁宾的《乔尔乔·瓦萨里:艺术与历史》与布伦特的《意大利艺术理论:1450-1600》这两本著作的影响。 41

 

李宏之后的一批学者对于《名人传》文本的研究,都主要依据刘耀春等人的中译本,以及李宏、范景中、曹意强的研究。例如,李宁 42 的《用理性把握的艺术史:对于瓦萨里、温克尔曼、黑格尔的艺术史方法论的研究述评》,用“理性主义”的概念来统摄这三人的艺术史方法论,而此文对于瓦萨里讨论部分最主要的引用来自于李宏的《瓦萨里艺术理论中的三个概念》,而艺术史学史的文献则大量来自曹意强的《欧美艺术史学史与方法论》;而对于外文的引用,则多转引自范景中主编的《美术史的形状1》 43 。李宏和范景中的硕士生王付银 44 对于瓦萨里的研究基本继承了李宏的观点。 45 吴衍发 46 虽然不是李宏的学生,但其文章《进步的艺术史发展观:从瓦萨里到黑格尔》也是如此。 47 邢莉 48 的《瓦萨利的艺术史观及其理论基础》,虽然未直接引用李宏的文章,但其观点也基本与李宏的一致,且其《名人传》文献都来自于中译本。 49 而这些研究都未讨论中译本未翻译《技法论》的部分。

 

图08/《多马的怀疑》 瓦萨里 1572 油画 佛罗伦萨圣十字教堂

 

对于《技法论》文本的研究也是在李、范、曹三人的影响下进行的。李、范的学生王付银的《<瓦萨里论技艺>中的工艺美术及制作工艺》是较早涉及《技法论》的研究,其依托英译《技法论》,对其中的金属工艺技法、装饰绘画的工艺技法、彩色玻璃窗的工艺技法等进行了分析;之后他又在《论<瓦萨里论技艺>中的镶嵌工艺》中专门讨论细木镶嵌、玻璃马赛克镶嵌和大理石马赛克镶嵌。 50 类似的研究还有王树刚 51 的《试论<瓦萨里论技艺>中的彩色玻璃窗技术》,而李宏与曹意强的研究也是这篇文章的重要参考。 52 将对于技法论研究进一步推进的是朱立文, 53 其《瓦萨里艺术技法研究初探》一文回顾了古代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技法论著作线索,对瓦萨里的技法理论进行了分析评述。 54 此文是目前国内可见的最早对于瓦萨里技法论概括性、理论化的研究,其研究具有一定的开拓性。之后曹意强的博士马善程 55 的博士论文《技法与理论:琴尼尼、阿尔贝蒂、莱奥纳多、瓦萨里的绘画技法理论及相关著述研》与朱立文研究的构架有一定的类似性,但对于这条技法理论发展的分析更加深入。这些研究开启了国内对于瓦萨里《技法论》文本的研究,使得对于瓦萨里的文本分析更加深入。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学界对于瓦萨里的研究,都关注于其创作的文本《名人传》以及《技法论》,这增进了国内学界对于瓦萨里艺术观的研究;但与此同时,对于瓦萨里的其他艺术活动,尤其是艺术创作的关注稍显不足。虽然国内学者有借鉴鲁宾和布伦特等人的著作,但他们借鉴的著作大多也主要关注于理论和文本,较少涉及瓦萨里的艺术创作的研究。一定层面上,在第一、第二阶段中,“瓦萨里”被约等于为“瓦萨里写作的文本”。而对于瓦萨里更完整的认识发生在第三阶段。

 

图09/《自画像》 瓦萨里 1550-1567 佛罗伦萨乌菲奇画廊

 

第三阶段主要是2008年之后,对瓦萨里的研究广泛涉及文本、图像实物、艺术活动与社会思想背景,以李军 56 为代表。

 

李军自2004年从法国国家遗产学院归来,将“文化遗产”的视角引入艺术史研究中。他在两篇《佛罗伦萨“乌菲奇画廊”与美术博物馆生成考》文章中讨论了瓦萨里建立的乌菲奇画廊与博物馆诞生之间的关系。 57 此文将瓦萨里的文本写作与乌菲奇的空间和艺术收藏等相结合,将瓦萨里放入博物馆的历史生成线索中进行讨论。 58 此文后经完善,形成了《设计与空间三题》一文,结合瓦萨里设计的“建筑空间”与“艺术史空间”来讨论其“设计” 59 概念。 60 在李军的研究中,之前学界涉及的《大艺术家传》 61 文本问题也被重新考察,并进一步涉及到神学领域,这也成为李军研究的特色。

 

图10/现代艺术史体制

左. “艺术史之父”图式

中. “艺术史”图式

右. “现代艺术史体制”图式

 

李军关于瓦萨里的研究经过进一步的整理与大量增补,成为了其专著《可视的艺术史:从教堂到博物馆》的第二编与第三编。 62 第二编主要讨论了瓦萨里构建出的“艺术史体制”(图10)及其影响,通过跨学科式的考察论述了瓦萨里作为“艺术史之父”的地位。 63 第三编主要将瓦萨里的艺术史理论立体化、空间化,结合图像、实物和社会思想背景,通过对“米开朗基罗的《最后审判》、阿西西圣方济各教堂壁画到约阿希姆理论”这条线索的追溯,考察了瓦萨里立体化的艺术思想的渊源。 64

 

这一阶段还有一些其他研究,深入到瓦萨里的艺术活动与艺术创作中,进一步呈现了更完整的瓦萨里。如朱立文的博士论文《瓦萨里的艺术教育思想研究》呈现了一种“艺术社会史”的视角,讨论了瓦萨里的艺术活动。 65 霍云超 66 的《图像与文本坐标系:以瓦萨里认识“艺术家”形象为例》则深受李军的影响,重点讨论了瓦萨里《名人传》的1550版扉页插图与1568版扉页插图之间的变化,及其体现的瓦萨里艺术思想的发展。 67 张建涌 68 的博士论文《创新与多样:16世纪意大利样式主义艺术研究》则涉及到了瓦萨里对于样式主义艺术发展的意义,是国内目前唯一的这一方面的专题研究。 69

 

以上是国内学术界对于瓦萨里研究情况的概要。

 

通过梳理西方学术界和国内学术界中的瓦萨里研究,可以看到学术界对于瓦萨里认识的深入化与整体化发展,了解到了目前瓦萨里研究的前沿情况。

 

全文完,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注释:

 

30 此处的国内学术界指大陆学术界,主要涉及公开发表于学术期刊上的论文。港澳台学术界对于瓦萨里研究的情况暂不涉及。

31 杨永芳,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系硕士,导师迟轲、邵宏。

32 杨德友,山西大学外语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翻译家。1956年肄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波兰语专业;1961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外语系,留校任教。

33 《瓦萨里和他的<艺术家列传>》,杨德友,《读书》1982年第8期。此处的《艺术家列传》全称为《最优秀画家、雕刻家和建筑师列传》,即现在通译的《意大利艺苑名人传》,本文所称的《名人传》。

34 此处的《最著名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传略》,也是现在通译的《艺苑名人传》。

35 瓦萨里的原书在英译本时被拆分为了两部分,第一部分谈艺术技法与艺术理论的被作为“Vasari on Technique”翻译出版,中文通常称为《瓦萨里论技法》;第二部分谈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家传记被作为“Lives of the Most Eminent Painters, Sculptures and Architects”翻译出版,中文常称为《大画家、雕塑家、建筑师传》,刘耀春等翻译时定名为《意大利艺苑名人传》,其只翻译了传记部分。自2003年瓦萨里著作的中译本出版后,研究者通常只关注于传记部分而忽略了技法论部分。本文中《名人传》主要指艺术家传记部分。

36 关于这“五项准则”的汉语翻译,国内存在争议。

37 《美术史的形状1:从瓦萨里到20世纪20年代》,范景中主编,傅新生、李本正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

38 李宏,南京师范大学硕士,2006年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学史”方向博士毕业,导师范景中,博士学位论文《瓦萨里〈名人传〉中的艺术史观念》。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西方美术史方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39 这11篇文章分别是1、《瓦萨里艺术理论中的三个概念》(《新美术》2002年第3期),2、《瓦萨里<名人传>中的艺格敷词及其传统渊源》(《新美术》2003年第3期),3、《瓦萨里的“艺格敷词”及其传统渊源》(《中国美术馆》2008年第3期),4、《瓦萨里与康迪维》(《新美术》2005年第2期),5、《论瓦萨里艺术理论中的“优雅”概念》(《美术观察》2005年第11期),6、《瓦萨里<名人传>中的艺术家形象》(《新美术》2005年第4期),7、《瓦萨里艺术理论中的模仿概念》(《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8、《线性的图式:瓦萨里disegno概念的形而下意义》(《美苑》2010年第6期),9、《论瓦萨里的一个艺术理论概念》(《文艺研究》2011年第2期),10、《艺术史的开拓:谈瓦萨里关于<名人传>缘起的自述》(《美苑》2013年第3期),11、《瓦萨里<名人传>的两个版本》(《美苑》2014年第5期)。

40 《瓦萨里和他的<名人传>》,李宏,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6年。

41 这两本著作是英文学术界研究《名人传》文本的重要成果,李宏的研究中对其有多处引用。

42 李宁,女,山东潍坊人,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2级艺术学硕士,导师孔新苗。

43 《用理性把握的艺术史:对于瓦萨里、温克尔曼、黑格尔的艺术史方法论的研究述评》,李宁,《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44 王付银,南京师范大学文学(美术学)硕士,导师范景中、李宏,硕士学位论文《论乔托风格》。现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外国美术史。

45 见王付银,《近代以来的艺术史写作:遥望的艺术史家乔尔乔瓦萨里》,《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论瓦萨里和<米开朗基罗传>》,《美与时代(中)》2011年第10期。这两篇文章主要参考李宏的《瓦萨里<名人传>中的艺术家形象》、《瓦萨里与康迪维》两篇文章。

46 吴衍发,2014年获得东南大学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晚明艺术观念研究》,导师为徐子方。现为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讲师。

47 《进步的艺术史发展观:从瓦萨里到黑格尔》,吴衍发,《齐鲁艺苑》2015年第3期。此文重点参考了李宏早年的研究《瓦萨里艺术理论中的三个概念》。

48 邢莉,女,安徽马鞍山人,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为艺术理论与艺术教育。2004年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导师张道一,博士论文为《自觉与规范》,其内容是在研究西方美术学院、美术史。

49 《瓦萨利的艺术史观及其理论基础》,邢莉,《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年第1期。

50 《<瓦萨里论技艺>中的工艺美术及制作工艺》,王付银,《艺术百家》2011年第S2期;《论<瓦萨里论技艺>中的镶嵌工艺》,王付银,《美术教育研究》2011年第12期。

51 王树刚,2007年硕士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导师高柏年,硕士学位论文《生命的呐喊:从精神层面看蒙克绘画的表现性与象征性倾向》。现任合肥学院艺术设计系助教,研究方向美术学。

52 《试论<瓦萨里论技艺>中的彩色玻璃窗技术》,王树刚,《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5期。

53 朱立文,女,2014年博士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世界史方向,研究方向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史,导师周春生,博士学位论文《瓦萨里的艺术教育思想研究》。

54 《瓦萨里艺术技法研究初探》,朱立文,《商品与质量》2012年第1期。

55 马善程,2013年获得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博士学位,导师曹意强,博士学位论文《技法与理论:琴尼尼、阿尔贝蒂、莱奥纳多、瓦萨里的绘画技法理论及相关著述研》。此文是目前可见的第一篇系统讨论文艺复兴技法理论发展的博士论文。

56 李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96-1997、2002-2004、2011-2012年和2013年,分别在巴黎国际艺术城、法国国立文化遗产学院(Institut National du Patrimoine)、巴黎第一大学(Université de Paris I, Panthéon-Sorbonne)、哈佛大学本部(Harvard University)和哈佛大学佛罗伦萨文艺复兴研究中心,从事文化遗产和跨文化、跨媒介艺术史研究。2014年任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Università di Bologna)客座教授。

57 《佛罗伦萨“乌菲奇画廊”与美术博物馆生成考(一):关于博物馆起源问题的艺术史考辨之一》,李军,《美术研究》2008年第2期;《佛罗伦萨“乌菲奇画廊”与美术博物馆生成考(二):关于博物馆起源问题的艺术史与哲学考辨之一》,李军,《美术研究》2008年第3期。

58 李军的这篇文章与加坦主编的文集《瓦萨里与博物馆的诞生》在视角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两者是相互独立的研究。李军此文写成于2008年,当时加坦主编的文集还未出版。

59 这里的“设计”既是指瓦萨里的“disegno”概念。

60 《设计与空间三题》,李军,《艺术设计研究》2011年第1期。

61 李军这里将瓦萨里的著作称为《大艺术家传》。关于刘耀春等人翻译的《艺苑名人传》的定名,学界有一定争议。李军文章中的《大艺术家传》是指包括《技法论》和《艺术家列传》两部分的瓦萨里著作的整体。

62 《可视的艺术史:从教堂到博物馆》,李军,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63 《可视的艺术史:从教堂到博物馆》,李军,2016年,第143页至第210页。

64 《可视的艺术史:从教堂到博物馆》,李军,2016年,第213页至第294页。

65 《瓦萨里的艺术教育思想研究》,朱立文,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年。

66 霍云超,广州美术学院硕士。

67 《图像与文本坐标系:以瓦萨里认识“艺术家”形象为例》,霍云超,《艺术设计研究》2015年第1期。

68 张建涌,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导师刘伟冬。

69 《创新与多样:16世纪意大利样式主义艺术研究》,张建涌,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5年。

 


韩洞,又名“麒璁”,男,1994年出生,重庆人,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University of St Andrews)艺术史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西方美术史研究。

 

201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学位论文《乔尔乔·瓦萨里佛罗伦萨大教堂<最后审判>与相关图像研究》获中央美术学院本科生毕业作品一等奖。在校期间,获中央美术学院一、二、三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徐邦达艺术教育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曾赴北京大学暑期学校学习古希腊与古希伯来比较哲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