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发]《父母规》注解第二篇:父母责(五)

 秦岭之尖 2017-07-26


五、养 其 志
有志者,有正义,有义者,有正气。


【注释】


1.志:气节高尚。

2.正义:端正的思想与行为。

3.正气:浩然正气。


【解读】


有志者,有正义


为人父母教导子女拥有高超的情操(谨守四勿:非礼勿视、非礼勿动、非礼勿言、非礼勿听),拥有端正的思想与行为;


有义者,有正气


让子女从小扎根,培育忠贞爱国、勇于助人、廉洁之心、耻于二过、兄友弟恭,如此就能培植出浩然正气,女儿气质高雅,男儿气宇非凡。



【经典补述】


《中庸·第二十章:问政章》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白话】


孔子说:爱好修习五常德「仁、义、礼、智、信」,并以此作为格物、致知的功夫,以求修行内圣之功,这样就已经接近智慧之心了;力行、实践五常德的功夫,并爱人如己的推己及人,这样就已经接近仁德之心了;看到自己过错,毁道败德,自己明白若不去改正,反而维持着坏习惯,这是羞耻的行为。知道自己的缺点很多,但是勇敢坦诚、努力以赴去除,这样是接近大勇之心了。


孟夫子,养浩然,缘何故,志义全。


【注释】


1.孟夫子:孟子。世称孔子为至圣,孟子为亚圣。中华文化道统儒家统称孔孟之道。

2.浩然:通天澈地之气。

3.缘故:为什么缘由。


【解读】


孟夫子,养浩然


亚圣孟子,指导我们要长养通天澈地的浩然正气;


缘何故,志义全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一个人拥有忠孝节义气节高尚的情操及端正的思想与行为,自然诚于中形于外,生发出通天澈地的浩然正气。



【经典补述】


《孟子·公孙丑章句:第二章》

「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闲。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白话】


公孙丑说:「冒昧的请问夫子您,什么是您最善长的事呢?」


孟子说:「我知道古代圣人所言,我善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长养真灵本性的浩然正气。」


公孙丑说:「敢请问夫子何为浩然正气?」


孟子说:「这说不清楚的。这个浩然正气,当有德君子培植德性到极至,也可以广大到运行天地,培植刚毅到极至可以常养万物,好似天地的大德般照顾着万物,而对万物无任何的害处,这股气可以充满在天地宇宙间。这股气,称为浩然正气,是因为『真灵本性』落实、实践五常德的中庸之道;如果没有五常德的中庸之道,这气,只是秽气而已。而浩然正气是累积的落实、实践上帝的『义』所生发出来的正气,不是人为造作的假仁假意所能取代的义。言行举止若是不依照真灵本性的五常德而行,这所培养出来的气,只是秽气而已。因此我才会说,告子未曾深入了解上帝的『义』,因此所有的言行举止,均是以匹夫之勇的义行而已。关于常养真灵本性的五常德,千万不可希望有预期的效果,心中不能片刻忘记,常养真灵本性的五常德之浩然正气,也要一步一脚印的去力行,千万不可投机取巧的跳跃式修习。不要像宋国某人说:宋国有个人,他的秧苗长不高,就将秧苗往上拔高,然后昏头转向的回到家中。告诉他的家人说:『我今天很疲倦了,我帮助秧苗长大了。』他儿子跑去田里一看,秧苗都枯死了。现在天下人不偃苗助长的人非常少了。认为依照真灵本性的五常德而行,这所培养出来的浩然正气根本没有益处的,反而舍弃了浩然正气,就好像是投机取巧的农人;急着帮秧苗长大的人,反而是停止秧苗成长的人。不但徒劳无功没有益处,反而害了秧苗枯死啊。」



原作者:曲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