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也把钱分了“三六九等”吗?

 道2和 2017-07-26


如果遇到以下两种情况,

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情况1:今天晚上你打算去看电影,票价是60元。在你马上要出发的时候,却发现公交卡丢了,卡里余额正好也是60元;这时候,你是否还会去看这场电影?


情况2:昨天你花了60元钱买了一张今天晚上的电影票,在你马上要出发的时候,突然发现你把电影票弄丢了,如果要去就必须再花60元钱买票,你是否还会去看?



有人做过这个实验,结果是在第一种情况中,选择继续出发看电影的人较多。而在第二种情况中,选择不去看电影的人较多。


被采访的人表示,选择不去的原因是——“心理感觉多花了一倍钱去看一场电影,不划算”。


可仔细想一想,不管丢的是公交卡还是电影票,总之是丢失了价值60元的东西,从损失的金钱上看,并没有区别。



为什么会出现上面两种不同的结果呢?其原因就是大多数人的心理帐户的问题。

心理账户


所谓心理账户,就是人们在心里无意识地把财富划归不同的账户进行管理,不同的心理账户有不同的记帐方式和心理运算规则。


简单点来说,就是我们每个人都会在心里将钱进行区分,比如收入方面分为,薪资、奖金、理财收入、偶然所得等,而在支出方面,也会有房租/房贷、基本生活支出、娱乐支出等的区分。有了区分后,我们自然会做出不同的决定。


以实验中的两种情况为例,丢公交卡属于交通支出方面,和买票看电影不是同一回事;而电影票丢了就不同了,相当于是自己“娱乐账户”中出现的损失,再买一张就可能意味着该账户的超支,所以多数人会选择放弃看电影。


同样的例子很多。


比如说,你在商场相中了一件衬衫,由于价格昂贵,没舍得买。结果到了生日那天,你又来到商场,看到这件昂贵的衬衫,多半都会开心的买下来,当作自己的生日礼物。


这是一个典型的把“生活账户”转移至“情感账户”中的例子。结婚纪念日、生日、情人节等,都是有关情感的重要节日,而人们对于情感的投入往往多于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开销。



显然,“心理账户”会对每个人平时的消费支出产生影响,同时,它也会对个人投资理财产生影响。


比如说,我们会把辛苦赚来的钱,和偶然所得放入不同的心理账户中。一般人拿着自己辛苦赚来的20万元,都会认真的储蓄和理财;但是如果中了彩票,轻松赚了20万元,我们就可能就会陷入吃喝玩乐,各种买买买的挥霍怪圈。



其实,冷静下来,你会发现:


--实验中同样都是60元的损失;

--那件衬衫不管是生日买还是平时买,价格支出都是一样的;

--彩票中奖确实是运气好,但是跟你辛苦赚来的一样,都是20万元,这笔钱同样可以用来储蓄、理财,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认识到心理账户的存在,可以使我们避免掉一些非理性效应。


我们应该明白:钱是等价的,不分三六九等。不同来源、不同时间、不同数额的收入,要一视同仁,理性消费,合理储蓄和理财。


只有客观地对待金钱,才能做出正确、一致的决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