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60 慢性肾炎——水湿逗留方(童少伯方)

 学中医书馆 2017-07-26

慢性肾炎——水湿逗留方(童少伯方)

【组成】 黄芪30g,木防己9~12g,白术(麸炒)10g,椒目3~4.5g,猪苓15g,泽泻12g,姜皮4.5g,陈皮10g,带皮茯苓30g,大腹皮15g,大赤豆30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主治】 益气利尿,健脾渗湿。主治慢性肾炎辨证为脾阳不健,湿困中宫,水湿逗留型。症见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每日排量约1000m1),腹部膨大,四肢消瘦,面色微img24,略有形寒,纳少便溏,舌质淡,苔薄腻或白腻,脉沉细或濡滑。适用水肿持续数月以上尚不能减退者,或已经数次复发,本元较虚者。

【方解】 本方由防己黄芪汤、五苓散、五皮饮三方加减而成。

【加减】 若气虚甚者加党参15~30g,黄芪递加至90g。有大便溏泄者,用炮姜4.5g,肉桂粉3g,分2次吞服。伴胃呆作恶者,用姜半夏10~15g,草豆蔻(后下)3~4.5g。苔厚腻者,宜合胃苓汤加减。脾虚及肾,腹水持久不退者,加熟附块(先煎)4.5~9g,红参粉(吞服)4.5~9g,椒目4.5~9g,陈葫芦30g。

【方源】 《上海历代名医方技集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