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桥梁书?为什么要去阅读桥梁书?孩子们怎样才能享受阅读呢?

 明哥品书 2017-07-26

什么是桥梁书?

为什么要去阅读桥梁书?

孩子们怎样才能享受阅读呢?

作者|郭明晓

来源|中少大低幼

什么是桥梁书?

桥梁书,从形式上是从图画书过渡到文字书的衔接童书,从方式上是从亲子共读过渡到能够独立阅读的童书。桥梁书是专为小学低年级孩子准备的。通过阅读桥梁书,孩子们将学会独自阅读、学会享受阅读、逐渐建立阅读的自信和习惯;完成从图画书到整本文字书阅读的过渡。

1、

上面说到桥梁书的阅读人群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低年级按现在的划分就是小学一二年级。按我们的在班级操作的实际经验,低年级的孩子的阅读变化是很大的。一年级刚进校时,阅读的是图画书;二年级上学期,一些阅读能力强的孩子才开始阅读桥梁书,大多数孩子阅读桥梁书是在二年级下期,还有少数孩子三年级上学期还在读桥梁书。

也就是说,根据一般阅读水平来看,读桥梁书的孩子大都是二三年级的孩子。这时的孩子大约七八岁,正是自我意识形成的时期。这时期的孩子,在阅读上的自我意识,首先就体现在对书的内容的选择上。

不知我们的父母和老师们有没有发现,这个时期的孩子,不再是你要求读什么书,他们就读什么书;你读什么书给他们听,他们就乖乖地听。他们有自己的选择,有自己的要求;而有些书,他们还会反反复复看许多遍。有些父母会发现,自己觉得某本书,孩子已经看过很多遍了,希望孩子看点新书,或看点另外的书,可孩子偏不,偏要看这本已经看过很多遍的书。

为什么会这样呢?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孩子在选书时,体现出来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其实就是因为孩子自我意识的需要。

2、

桥梁书,搭建儿童探索自我的桥梁

既然读桥梁书的时期是儿童自我意识形成的时间,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借助桥梁书,搭建起儿童探索自我的桥梁,帮助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强化自我意识,形成独立的人格呢?

有的孩子个性强,以为自己有强大的力量,打得赢许多人,就以为世界都是自己的,像故事中绰号叫“驴子”的马一马。虽然这些孩子在生活中没有故事中的马一马表现得那么典型地霸道,但像这样霸道的孩子,其实每个班级都有,特别是现在,每个班级像这样的孩子人数还不少。

有马一马这样的孩子,也就有像“流浪狗”一样的孩子。他们也许因为身体、学习成绩、家庭等许多复杂的原因,没有自信,觉得自己无依无靠,他们并不需要别人给自己什么帮助,也不会给自己惹麻烦,但是这样的孩子在生活中往往会受到欺侮。

当然,在生活中也有像哇哇鸟这样的孩子,他们行侠仗义,爱打抱不平,与自己身边的“恶势力”进行斗争;自然也有像“小花狗”这样,面对“驴子”这样的孩子选择明哲保身的孩子……

其实,在桥梁书中,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影子,父母、老师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

如《单身狗》中所描述的情景,想想自己,有时我们批评孩子,甚至打孩子的时候,是不是觉得自己很有理,亲自抓住了孩子的“捣蛋”或“闯祸”呢?可真是这样吗?读了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呢?

在孩子阅读故事的时候,自居作用会自动发生,孩子会无意识地定位于书中人物,或获得安慰,或获得提醒,或获得勇气,而找到自己行动的方式方法。

在阅读的时候,除了朗读、复述之外,父母和老师要做的是与孩子进行讨论。讨论时,要注意让孩子站在书中人物的角度,替书中人物进行选择或出主意等等。

特别提醒,教师或父母在带领孩子阅读的过程中,相信阅读中孩子自居的力量,千万别去指证孩子,说:“你就是这样的孩子!”这样阅读反而会适得其反。

3、

桥梁书,搭建矫正孩子性格的桥梁

像书中的“驴子”马一马这样的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在犯错误,或者说他们只希望人们关注自己,而不是躲避自己,或者他们只是模仿自己以为很“英雄”很“酷”的行为,不以此为耻,反以为荣。

马一马为什么对躲他的人很生气,其实就是渴望交朋友,可他没有正确的交友方法,越这样人们越远离他,他的行为就成为了恶性循环。

看,他知道人们叫他“驴子”,他不仅不生气,反而有点“得意”,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像驴子”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关注,他以为自己成功了,达到了目的了。

怎样能矫正孩子的性格呢?在书中,马一马遭遇了哇哇鸟,在与哇哇鸟的斗争中,他知道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样的道理,然后开始学习约束自己的行为,学习遵守社会规则,成了一个能约束自己的孩子。

故事不仅告诉孩子,你欺负别人,你也会遭受欺负的道理,更重要地是告诉了孩子们,自己想欺负同学或伙伴时,该怎么办。这样孩子们不仅知道了什么不能做,而且知道了应该怎样做。

在一个个故事中,不断地学习自己应该怎样做,不断地约束自己的坏行为,当好习惯养成后,孩子的性格不就得到矫正了吗?

桥梁书,因为受字数的限制,又因为它的作用就是引向纯文字的阅读,所以,在《单身狗》这样的故事里,没有讲马一马的力量应该用在哪儿。那么,教师、父母就这个问题问一问孩子:“马一马脚上的踢功这么好,应该用在哪里呢?”借这个问题,可让孩子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编一编这个故事,更可以借助桥梁书的桥梁作用,把孩子的阅读引向内容更深的书去。

4

桥梁书,搭建引导孩子兴趣的桥梁

桥梁书,能搭建起孩子阅读兴趣的桥梁,当然也能搭建引导孩子其他兴趣的桥梁。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有什么用呢?我们在“萌萌鸟系列”《风筝王子》这一故事中仍然可以找到答案。

五饼,一个身材矮小的孩子,非常会做风筝,虽然在放风筝的过程中遭受了欺负,虽然有哇哇的帮助,但我们觉察五饼为什么不服输,为什么能在公平公正的风筝大赛中获得“风筝王子”的称号,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五饼有会做风筝这样的兴趣特长。是这样的兴趣特长,让五饼从身材矮小的阴影中走了起来,勇敢地参加风筝比赛,成为风筝王子。

读了这样的故事,我们就可以举行风筝大赛,当然也可以举行其他兴趣技能的大赛,让孩子们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

5、

桥梁书,搭建孩子课外阅读与学习的桥梁

其实,父母们关心的还是课外阅读能否与学习成绩相关联,甚至有些教师也认为,教材这点书都没读好,读什么课外书。

其实不然,读课外书,帮助孩子们提高识字量,这肯定是不用质疑的。想想,二三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大增,对课内学习有没有帮助呢?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阅读中识的字词都是活生生的,都是对字词的意义理解非常到位的,这对课内的阅读太有帮助了。

课内对要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需要朗读训练到默读吧。曹文轩老师的这套桥梁书,语言优美,诗意浪漫,非常适合朗读;故事好看好玩,也适合复述,这对课内的学习无疑会起到桥梁的作用。

我们班二年级结束的那个暑假,有几个孩子还没有学会流利朗读,当然就更不会默读了。那个假期,我就要求那几个孩子每天朗读《笨狼的故事》和《木偶奇遇记》。因为这两本书,故事非常有趣,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愿意去读。刚放假的几天,班级有个孩子的妈妈打来电话,说自己的儿子根本朗读不了,结结巴巴,听着都难受。但因为喜欢故事,孩子也愿意朗读。《笨狼的故事》还没有朗读完,孩子就能流利地朗读了。从那以后,那个孩子非常喜欢朗读,也爱上了阅读,成绩自然也提高了,三年级写作文时,一点问题都没有。

其实,所有书都能起到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的桥梁的作用。

再举一个例子,当年,为了给孩子们奠定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我选择了《金庸全集》作为现代文与文言文学习的桥梁,五年级下期起全班自由阅读地《金庸全集》,到六年级下期我们读《论语》时,孩子们对文言文的语感,似乎比我还好。

6、

桥梁书,搭建抵达内心幸福的桥梁

生活,酸甜苦辣;情绪,喜怒哀乐,怎样让自己的情绪能得到正确的发泄或表达,怎样让情绪化为前行的力量而尽量减少负面的影响,除了与人交往中转变情绪外,人更多的其实可以在阅读中把自己的情绪转化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读桥梁书的大多数孩子,在自主意识形成、走向独立的过程中,也正他们在精神上对父母的依赖处于“断奶”的时候。在这个时候,他们渴望自己越来越独立,对帮助他们独立的父性之爱又本能地拒绝,对父母的严格要求不满,甚至对父母发出“我是不是你亲生的?”这样的疑问,而这种疑问无意识地反映在心理上,孩子们就觉得父母越来越不爱自己了。因此,在众多的童话故事中,都有孩子失去父母陷入孤独绝望境地的情节。

曹文轩老师的这套书,也有这样的故事,那就是《玫瑰三姐妹》。这个故事讲三姐妹在一夜之间失去了父母,陷入一种绝望的境地。那么怎样在绝望中生出希望,怎样继续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怎样在困难中百折不挠地前行……故事都给孩子以温暖的幸福感。这样的故事,就会激励孩子在绝望中去创造,发挥自己的才能,让希望之花开放出来,让梦想之花都一一绽放。

这样的故事,无疑会带给在自我意识成长阶段的觉得父母不再爱自己的孩子温暖感、幸福感。

总有孩子觉得自己被人欺负很不幸,这些孩子因为自己的东西或者时间要被人“霸占”而不满,想要把属于自己的东西夺回来。有这样心理的孩子,当读到曹文轩老师的这套书中的《拯救渔滃》时,一定会开心大笑,特别是在看到霸占渔夫土地的马秃子被收拾的时候,一定能获得幸福感。

童话故事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哇哇发现了马秃子的枪里没有子弹,仅仅是端着枪来吓唬自己时,故事出现了转机,有了一个美好的结局。也就是在这样美好的结局中孩子获得了心灵上的慰藉。这当然是阅读的力量。

孩子们一定喜欢这样的故事,因为他们被大人“欺负”的时候太多了,绝大多数孩子都会有意或无意地希望欺负自己的人被收拾一顿。

孩子们喜欢这个故事,当老师的你,当父母的你,会不会希望孩子真的像哇哇一样,用恶作剧的方式去收拾觉得欺负了自己的人呢?如果你的班级,真的出现了像哇哇这样的反抗者,而“霸占”土地之人,只是拿着枪吓唬吓唬人时,会出现什么局面呢?我们班级发生的许多纠纷不就是孩子认为别人欺负了自己,非要反击回来而产生的吗?

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要继续发挥桥梁书的作用啊,把孩子引向更深层次的阅读中去啊。

本文是新阅读“桥梁书阅读”系列讲座第七讲部分讲稿。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郭明晓,网名:大西洋来的飓风,新教育新父母研究所首席培训师,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副院长。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新教育“完美教室缔造者”,“郭明晓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其著作《我是大西洋来的飓风》等书籍,被收录进新教育文库通识书系。

她在即将退休之时走进新教育,扎根课堂,全身心投入新教育实践,把神圣寓于平凡之中,为缔造完美教室不懈努力。她在退休之后以超凡的毅力和对新教育的执着,创造着教育生命新的高峰,一方面带领着她所在学校和周边学校近百名年轻教师推动新教育,一方面又担任新父母研究所首席培训师,全面跟踪、培育全国各地900余位种子教师,被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先生誉为教育界的“中国飓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