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终于发话了:未来5年乙肝或可治愈

 冬不拉拉 2017-07-26

中国网新闻7月26日讯(记者张艳玲)“丙肝完全可治愈,乙肝也是可以治疗和控制的,但需长期规范抗病毒治疗。未来5到10年,乙肝或能治愈。”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主任、教授,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贾继东25日在卫生计生委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宋树立。中国网郭天虎摄

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今年中国的宣传主题是“规范检测治疗,遏制肝炎危害”。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宋树立介绍,我国曾是肝炎大国,特别是乙肝大国。为控制病毒性肝炎流行,我国实施了预防接种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防控策略,取得显著成效。

我国儿童目前乙肝的病毒感染率逐年显著下降,2014年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4岁的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是0.32%,和2006年相比下降66.67%。目前全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已降至于7%以下。

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主任、教授,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贾继东。中国网郭天虎摄

丙肝可治愈乙肝可控未来5年乙肝或可治愈

贾继东说,目前,我国乙肝特别是丙肝治疗率很低,治疗不足,但也有治疗过度和不规范问题,比如未使用抗病毒药物,或者不规范和不充分,而进行大量辅助用药,消耗了卫生资源。

他介绍,其实,丙肝是可治愈的,乙肝是完全可以控制的,但需长期规范抗病毒治疗。对于丙肝,通过3到6个月纯口服药物治疗,90%的患者病毒可得到清除,未来疗程更短,可能两个月或更短。乙肝通过抗病毒治疗,使病毒水平降到最低,减少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降低肝硬化腹水、肝昏迷、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

贾继东提醒,抗病毒药物要选择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指南优先推荐的高效低耐药的药物。他说,国际上有的乙肝治疗药物国内基本都有。治疗乙肝有干扰素和口服药物两大类。干扰素包括短效的普通干扰素和长效的聚乙二醇干扰素,口服药物,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中国也都有。对于丙肝,到现在为止国内用的最多的是干扰素和利巴韦林。

他还指出,治疗中要定期随访和检测,观察疗效,同时还要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只要能够做到这些,大部分患者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他表示,今后5到10年,可能乙型肝炎也会像丙型肝炎那样能治愈。这是国内外多数专家的预期。五年可能有大的突破,十年以后可能会应用到临床。我们对整个慢性肝炎治疗应充满信心。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中心副主任尹遵栋。中国网郭天虎摄

我国疫苗是安全的与国外无区别

谈到疫苗安全,中国疾控中心免疫中心副主任尹遵栋表示,“我国乙肝疫苗在质量上、技术上和安全性方面与国外疫苗没区别。我国的乙肝疫苗技术是从默克公司转让来的,技术是没问题的。请大家尽可放心使用,不必纠结国内国外疫苗哪个更好。”

对于其他疫苗,我国现在正用一些新型疫苗取代以前的疫苗。从去年开始,我国注射用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取代原来的口服疫苗。我国乙脑减毒活疫苗,2013年时就成为我国第一个通过WHO的PQ认证疫苗。

“能够通过这个认证,意味着我们生产的疫苗可以进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WHO采购的目录,可向全球其他需要疫苗的国家出口。”

宋树立补充说,相关部门对疫苗生产、流通、批签发有着非常严格的过程,同时监测疫苗的不良反应,监测显示,我国疫苗不良反应并不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平均数字,目前还没有发现任何一个不良反应是由疫苗质量引起的。我国的疫苗是可靠的、安全的。她希望公众,要对疫苗有信心,支持接种疫苗,才能给儿童和传染病的高危人群建立起免疫屏障,确保弱势人群的健康安全。

乙肝仅通过三种途径传播 乙肝歧视有明显改善

针对公众对乙肝检测及乙肝歧视问题,贾继东也给予及时回应。他指出,对于乙肝要规范检测,涉及隐私和反对歧视,我们在入学入职不检测乙肝。但为及时发现这个疾病,在健康管理、健康体检和医疗环境中鼓励检测。

对于乙肝歧视,贾继东表示,这些年来经过科普宣传、法规完善及整个社会人文环境的改善,人文情怀的提高,乙肝歧视有明显改善。

他解释,乙肝歧视最早来源于对乙肝的误解,误解产生恐惧,恐惧产生偏见,偏见产生歧视。乙肝和丙肝的传播途径非常清楚,经血液传播,没有保护的性传播和母婴传播。除了这三个途径之外,其他日常生活学习工作接触不会传染乙肝。

“我们能消除公众对乙肝的恐惧,就会消除对它误解,进而减少歧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