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里河,梁思成留给北京城的“遗产”!

 百战归来 2017-07-26

有人说过,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三里河附近

应该算是北京城里最像模像样的地方,

临街整齐的居民住宅,一水儿精致的绿化道路。


时不时道路两边儿还经常挂着彩旗

和不知什么国家的国旗,

那是因为国宾车队到达钓鱼台之前,

可一定是要走月坛北街的。



后来我知道的三里河,

最出名的就是北京每年秋天,

在这钓鱼台东门,三里河路的“银杏大道”

千棵种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银杏林

到了北京的秋天,可是能引来半个京城的人。


其实,真正住过这里的人,

都是见过大世面的人,

这片儿的住宅小区,可算是北京城“前辈”。

这边如今的办公建筑群和百万庄住宅区

、三里河住宅区,就是建国初期梁思成等建筑大师,

建在老城区外以三里河为轴另起的“新城”。


说这里是北京居民小区的“老前辈”可一点不为过,

有人说这里像“欧洲”,

庄重不失繁华,闹中取静。


所以到今天,这么多年过去,

百万庄这边道路是越来越宽,地铁修的更方便,

但是还依然保持了当年建筑的原貌。

让人一过来就觉得几十年如一日没有变化。


这里有当年的原一机部、二机部、重工业部、

地质部和国家计划委员会联合盖建的办公大楼。

由建筑大师张开济先生于1953年设计的

著名的“四部一会”被列入了

《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和英国出版的《建筑史》,


在世界建筑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所以每次路过看到这些青灰苏式建筑,

就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住在这里的居民,

也是北京干部及子弟云集地之一,

那时总听说“铁一土、铁二洋、铁三出流氓”

虽然如今这铁三合并了,但记忆可都在呢?

还有三里河三小到了今天

也是许多家长非要孩子们挤进去不可的。为什么?


因为这里是有灵气的地方,

钱钟书、杨绛在此修行。

遛弯儿的话,也许就能遇到个名人也说不定,

作为一个北京普普通通的街道,

在共和国的过去和现在有着重要地位……


其实住这片儿的孩子,在过去和现在都是幸福的,

游泳一定去八一湖,看演出必去红塔礼堂二七剧场

三里河工人俱乐部看过最多次学校组织的电影。


第一次吃大白兔一定是去京沪商场买的,

还有最早的散装话梅,现在想起来都流口水,


第一次吃洋快餐一定是去长安商场的麦当劳。

在这儿写作业,和同学聚会,续免费咖啡。

直到这里拆了,才发现原先的同学都找不到了,

自己也到了总是怀旧的岁数。


还好有烤肉宛鸿宾楼

能定期安抚下需要解馋的老胃。


也爱上了同和居的葱烧海参


到了春有玉渊潭樱花,夏有荷花,

秋有银杏大道的时候

也必定是要重新又吃一回这些美味。


那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到今天与刚建成时有些不同了,

居民越来越多,外来人口的进驻,

给这个北京历史“悠久”的小区增加了更多的味道,

但是这里依然是“藏龙卧虎”,

也有着生活在这里北京人

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永远回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