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逆境善待自己(精辟极了)

 真水斋主1 2017-07-27

人人都希望顺境,而不喜欢逆境。但人生之路总是顺逆交替的。逆境人人都会遇到。逆境有两重性:既能使人自卑,又能使人自强。那么,遇到逆境怎么办?我觉得,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做法颇值得效仿:逆境善待自己。

我们先简介一下孔子。老夫子的一生,可谓一直在逆境中生活,厄运连连,是常人所不能比拟的。因而《史记》有“仲尼厄而作《春秋》”之说。他幼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人生三大不幸都让他摊上了;他仕途不顺,壮志难酬,改行推销自己的学问后,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备受冷遇,历经劫难,“累累若丧家之犬”。然而,他奇迹般地健康活到了73岁,并在晚年完成了《诗》《书》《礼》《易》《乐》《春秋》的修订,为中华民族留下了灿烂文化,以至于民间留传下来“七十三(孔子年龄)、八十四(孟子年龄),阎王不叫自己去”的长寿标准。

那么,身处逆境的孔子,是如何善待自己的?

第一,越是逆境,越注重心理健康。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就非常清楚地指出了人生应当按照不同时期的体质特点来善待自己。少年的时候,由于机体发育尚不成熟,注意不要早婚,不要性生活太频;壮年时,身体强健达到顶点,力量充沛,脾气也大,要少与人争斗,以免伤人害己;到了老年,体质已经虚弱,就要把名利看得淡一些,不要再苦心追求什么了,再高的名利和荣华富贵,也带不到棺材里去。他当然是说做如一的。

第二,越是逆境,越善于用音乐来调节情绪,抒发心情。逆境容易产生郁闷心情,孔子当然体会真切。他本人对音乐很有研究,亲自编写了《乐经》,惜已失传。他经常和当时的音乐大师们探讨乐理。在齐国听到《韶》的音乐,竟“三月不知肉味”,借助音乐陶冶精神。在绝粮于陈地之时,他还是弦歌不绝,饥寒之中,也不愁楚。每当听到别人唱优雅的歌曲时,他必定请人再唱一遍,自己跟着学。如其弟子们所说:“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孔子正是这样通过音乐排解惆怅、放松精神。

第三,越是逆境,越坚持锻炼身体。身体是本钱,没了本钱,一切免谈。孔子当然懂得1和0的关系,只要身体这个1不倒,后面的0才是有效的。因而,他酷爱体育锻炼,达到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境界。他喜欢钓鱼和射箭,并且还是位优秀的骑手。但他最喜欢的运动是登山和游泳。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暮春时节,他常与十几个学生去沂山登临,去沂水畅游,必尽兴方罢,然后一路唱着山歌回家。正是孔子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所以一生尽管多次陷入困境,却都挺了过来。

第四,越是逆境,越对饮食更加讲究。民以食为天。病从口入。孔虽然力倡节俭,但却非常注意饮食的色味和卫生。也就是追求养眼、养舌、养胃。他提出和践行“八不食”原则:①霉粮馊饭、烂鱼坏肉,不食;②颜色不好看的,不食;③发臭变质的,不食;④夹生饭和烹调不当的,不食;⑤调料不当的,不食;⑥不合时令的,不食;⑦肉切得不方正,不食;⑧市场上买的酒和熟肉,不食。

呵,圣人就是圣人,身处逆境囧地,对饮食要求仍然这么苛刻,难怪他能成为万世师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