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治疗解读(一):神经源性膀胱治疗目标

 静下来想想 2017-07-27

《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治疗指南》中,指出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目标:(1)保护上尿路功能;(2)恢复(或部分恢复)下尿路功能;(3)改善尿失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中,首要目标是保护肾脏功能、使患者能够长期生存;次要目标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治疗策划过程中应进一步考虑以下问题:患者的残疾状况、治疗成本、技术复杂性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但是有很多患者及医生可能把最重要的第一条忽视了,而去更多的关注排尿功能,因而延误了诊治,甚至导致严重后果。在此为大家解读一下。

一、保护上尿路功能

研究已证实脊髓损伤患者的首要致死原因是肾功能衰竭,有统计表明唐山大地震很多年后,患者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上尿路的损毁。

无论是脊髓损伤、脊柱裂亦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或者是由于逼尿肌过度活动、或者是因为腹压排尿,导致了膀胱内的高压力。当膀胱内的压力持续过高,不仅能超过尿道阻力把尿液挤出膀胱形成尿失禁,也能将压力传导至双侧输尿管口,导致肾脏的尿液不能顺利的流下来,就形成了肾积水;进一步压力将输尿管口的抗反流机制破坏,尿液就会逆流到肾脏,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膀胱输尿管反流。再进一步,就造成了肾功能的损坏,最后发展成为尿毒症。

因此保护上尿路功能至关重要。治疗的黄金法则是:确保逼尿肌压力在储尿期和排尿期都保持在低压安全范围内,这将明显降低此类患者源于泌尿系统并发症的致死率。对于在充盈期(DO、低顺应性)或在排尿期(DSD、其他原因引起的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压力过高的患者,治疗的具体措施是:将一个过度活动的、不稳定的高压膀胱转变成一个被动的低压储尿囊(尽管会导致大量的残余尿),使尿失禁得以控制,然后采用间歇导尿等低压排尿方法来排空膀胱。具体,可以考虑口服M受体阻断剂(卫喜康)结合间歇导尿,可以逼尿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结合间歇导尿。对于已经出现上尿路损坏,并且膀胱容量小的患者,可以考虑行膀胱扩大术结合间歇导尿。

 


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无论是恢复(或部分恢复)下尿路功能,还是改善尿失禁,都是为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是任何治疗决策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只有在保证上尿路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施行一些措施去提高生活质量,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命都保不住了,还要自己排尿干什么?

对于那些上尿路没有损坏,膀胱容量和顺应性还不差的患者,如果残余尿量少,尿道压力低,可以考虑口服哈乐结合腹压排尿;有些患者也可以尝试一下神经调节治疗。但是要定期复查上尿路的情况,确保上尿路是安全的。


 

三、还要考虑患者的残疾状况、治疗成本、技术复杂性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虽然我们不建议患者腹压排尿,也不建议长期留置尿管或者膀胱造瘘。但是对于有些特殊情况,也只能特殊对待。比如一些年轻人,肢体没有障碍,如果上尿路是安全的,且残余尿量少,可以考虑腹压排尿,但是要定期复查上尿路,并且口服哈乐。对于,高位脊髓损伤患者,自己不能完成间歇导尿,可以考虑括约肌切断术;对于年老不能完成间歇导尿的患者可以考虑膀胱造瘘定期更换。

 

总之,一切都要以“保护上尿路”为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