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 几个常说俗语、谚语注释

 清水0702 2017-07-27



群仙集祝图


“缺心眼”一词的由来
人们经常把什么都不懂,干傻事儿的人称为“缺心眼”,之所以用“缺心眼”来称呼这类人和比干被挖心的一个故事有关。
据(封神榜》记载,商朝封王被旭己所迷惑,丧德败行,荒淫无道,颠倒伦常,再加上轻信奸臣的话,导致朝政腐坏。丞相比干身为封王的叔父,责无旁贷,所以经常劝导封王,于是被坦己等人视为眼中钉。
一天晚上,比千应封王之命赴鹿台迎接群仙降临,酒过三巡之后,他发现担己及其所请来的神仙全是妖狐化身,于是暗中请镇国武成王黄飞虎诛杀姐己的狐族。这样一来更是令姐己含恨在心,于是想设下毒计杀害比干。
一天,封王正与姐己饮酒作乐,突然姐己面带病容地对封王说自己心病复发,绞痛难当,活不了多少时辰了。封王一看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忙问姐己有什么解救的办法。姐己一听正中下怀,急忙说自己年幼发病的时候,曾经有一个神人搭救她,用玲珑人心一片,煎汤吃下,病马上就好了,但是如果没有这个玲珑心治她的病,恐怕此命休矣。封王一听,马上答应说,只要能治好姐己的病,用谁的心都行。姐己见封王中计,便说这普天之下长有玲珑心的人没有几个,宰相比干是一位忠贤之臣,其心必定是七窍玲珑,我可以借一片吃了治病,病好了就还给他。这个昏庸的封王信以为真。立即命人急召比干。
比干接到圣旨之后,既愤怒又惊恐,突然想起了姜子牙留给他的一个锦囊。急忙打开锦囊查看,里面藏有符诀及救命的法术:将符烧灰入水,饮服于腹中可护住五脏六腑;剖腹摘心之后,在路途中若见有人卖“无心菜”,你就要问:“人若是无心如何?”卖菜人若是答:“人若无心还活!”你便不死;但卖菜人回答:“人若无心即死!”你就即死矣!比干顾不得那么多,马上依照锦囊内的方法去做。
比干来到朝殿之上破口大骂:“姐己贱人!我死冥下,见先帝无愧矣 !”又泣,“成汤先王!岂知封断送成汤二十八世天下,非臣之不忠耳!”遂即拔剑剖腹,但是并不流血。比干将手把腹内的心摘出,掷在地上,掩袍不语速往城门外去。比干一言不发,骑马飞奔了好几里路,忽然听见一妇人(妇人是申公豹变的)大声叫卖无心菜,比于勒马即问:“人若是无心如何?”妇人回答:“人若·无心即死!”比干登时大叫一声,血如泉涌,一命呜呼了。
再说封王忙命人拿比干的心给担己治病,却发现比干的心少了一个孔。以后孔子在评论这件事情时说,人有七窍,如果封王有一窍是通的,也不会挖比干的心。如果比干的心再多一个孔,也不会被挖心的。后来,人们便用“缺心眼”来形容做事死板,愚钝不明的人了。 

桃李园图(部分)
 桃李园图  
 

贺卡始于汉朝 用于官场和文人之间拜年
古时候早就有了贺年卡。贺卡始于汉代,当时是木制的,称为“名刺”。有许多当官的因为投刺的太多,为免受干扰,干脆在门外挂个箱子,相当于现在的邮箱,用来接收各方投刺,称为“接福”。
到了宋代,幸运彩虹欢迎朋友,开始有人把贺年之词写到名刺上,从此名刺开始有了贺年的性质。南宋人张世南的《游宦纪闻》里记载,其家藏有北宋元祐年间“敬贺正旦”的墨迹。“正旦”就是正月初一,“敬贺正旦”就是现在贺年卡上印的“恭贺新年”的意思。
 

俗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来历和典故:
 

人们常用'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来形容一时弄不清事情的原委和底细。为什么有此说法呢?这是因为这里'和尚'其实应该为'金刚',即'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金刚是指寺庙里的佛教雕像,通常高一丈二尺,人们当然摸不到它的头脑。
 

关于这句俗语的产生还有一个故事。相传,古时苏州要建一个罗汉堂,负责设计和建设的是一个和尚。人们都不知道他的法号,见他身材高大,便都叫他'丈二和尚'。
 

丈二和尚的施工方式与众不同,施工中一没有图纸,二不将施工计划告诉工匠,只是现场指挥工匠们干这干那。他不仅指挥,还亲自动手,让工人跟随着他,忽而往左,忽而往右,忽而向东,忽而又向西,工匠们被搞得暈头转向,稀里糊涂,不知所措。因此,工匠们都议论说,摸不到丈二和尚的头脑。
 

就这样,他们稀里糊涂地干了好些天,待工程完成以后,'八卦'罗汉堂造型美观,布局合理,玲珑剔透,众人都赞叹不已,无不佩服丈二和尚的技术精湛和本领高强。于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话便传开了。

俗语“天要下兩,娘要嫁人”的由来和故事 
 


钟馗仕女图
 

传说古时候有个名叫朱耀宗的书生,天生聪慧,满腹经纶,进京赶考高中状元。皇上殿试见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长得一表人才,便将他招为驸马。'春风得意马蹄疾',循惯例朱耀宗一身锦绣新贵还乡。临行前,朱耀宗有一个心愿,想请求皇上,他对皇上提起自己的母亲如何含辛茹苦,如何将他从小培养成人,母子俩如何相依为命,请求皇上为多年守寡一直不嫁的母亲树立贞节牌坊。皇上闻言甚喜,认为状元一片孝心,于是准奏,为其母树立贞节牌坊。
 

朱耀宗骑着高头马,众人吹吹打打、前呼后拥地回到了家乡,真是风光无限。当朱耀宗向母亲述说了树立贞节牌坊的事情后,原本欢天喜地的朱母却露出了不安的神色,于是说出了自己想要嫁给朱耀宗的恩师张文举的想法。毫无思想准备的朱耀宗顿时被击倒了,14扑通'一声跪在娘的面前说:'娘,这千万使不得。您要是改嫁了,叫孩儿的脸往哪搁呀?再说,欺君之罪会招来杀身之祸啊。'
 

正在左右为难、无可奈何之际,朱母不由长叹一声:'听天由命吧。'她随手脱下身上一件罗裙,告诉朱耀宗说:'明天你替我把裙子洗干净,一天一夜晒干。如果裙子晒干,我答应不改嫁;如果裙子不干,天意如此,你也不用再阻拦了。'朱耀宗按照娘所说的,把裙子洗了晾在院子里。这一天,晴空朗曰,谁知当夜阴云密布,天明下起暴雨,裙子始终是湿漉漉的。朱耀宗心中叫苦不迭,知是天意。朱母则认认真真地对儿子说:'孩子,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天意不可违呀!'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朱耀宗只得将母亲和恩师的婚事报告皇上,请皇上治罪。皇上连连称奇,降了道御旨:'不知者不怪罪,天作之合,由她去吧!'
 

后人便将朱母说的'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和皇上的御旨'由她去吧! ^放到一起形成了今天常说的俗语'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俗语“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是什么意思
你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也不看看自己的条件!'这是一句让人听了很不舒服的话。'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用来形容一个人不自量力,不切实际地去奢望自己不可能得到的东西。这种奢望来自于两者的差距,就如同丑陋的猪戒想娶貌美如花的嫦娥为妻是一个道理。
 

昭君出塞图
 
 
关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句俗语,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王母娘娘召开蟠桃盛会,也不知道是不是孙悟空参加的那次,反正王母娘娘邀请了各路神仙。蟾蜍仙虽然相貌丑陋,但也是名列仙班,所以也在被邀之列。
这位蟾蜍仙来得比较早,恰好在王母娘娘的后花园内遇到了天鹅仙女。天鹅仙女美艳绝伦,大放异彩,蟾蜍仙被其美丽迷惑得神魂颠倒,大动凡心。
在天庭,神仙是不可以谈恋爱的,所以才有许多仙女来到凡间和常人婚配,而且是冒着重罚的危险。这个蟾蜍仙显然巳经顾不了这么多了,他向天鹅仙女表白自己的倾慕之情,想得到天鹅仙女的垂爱。
那天鹅仙女自命清高,即使没有天规的约束,她也不会看上这其貌不扬的蟾蜍仙,更何况她是一个中规中矩的神仙呢?所以天鵝仙女不但当面回绝了蟾蜍仙,还大声地呵斥了他。可是蟾蜍仙并不识趣,还是死缠烂打,这点有些像天蓬元帅。
天鵝仙一怒之下,状告至王母娘娘处。王母娘娘大怒,随手将嫦娥月宫中献来的月精盆砸向蟾蜍仙。罚其下界为癞蛤蟆,那月精盆化作一道金光侵人癞蛤蟆体内。王母娘娘又悔将月精盆失手砸出,失却了一件宝物,令癞蛤蟆磨难结束后完璧归赵,方可重列仙班,并命雷神监督。这便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来历。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句俗语形容得非常贴切。天鹅是飞禽,高高地飞在天空。癞蛤蟆虽是水陆两栖,但终究脱离不了陆地。所以癞蛤蟆只能抬头望着飞翔在天空中美丽的天鹅流口水了。
 

俗语“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的由来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有时也被说成'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或'舍不得孩子打不着狼',从字面意思上看,是指为了打到狼就得舍弃自己的孩子,现在常用来比喻为了达到自己的某一目的,或获取更大的利益,就必须先付出高昂的代价。
 

这个比喻让人难以接受,因为孩子和狼相比,显然孩子比狼要珍贵得多,怎么可能用舍弃孩子的代价去打一只狼呢?古人当然也不会这么做,其实是我们误解了古人,因为古人所说的'孩子'并非今天我们所说的'孩子',而是'鞋子'。
 

从前,一个小山村里经常有狼出没,叼走了村民们的许多家禽,大家十分气愤,便组织起来,翻山越岭,寻找狡猾的狼,他们不知跑了多少山路,不知磨破了多少双草鞋,最后终于找到了狼穴,捕到了狼。”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 这句俗语便由此流传开来。
 

俗语'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后来怎么会演变成'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呢?原来在古汉语中没有j、q、x这三个音,现代汉语中的j、q、x这一部分来自古时的跟g、k、h,另一部分来自z、c、s。所以,在古汉语中'鞋子'不读作'xie子',而读作'hai子'。后来,'hai'音分化,一部分仍读作“hai”,另一部分则读作了' xie,'鞋'字即属于后一种情况。在我国四川、湖北、湖南、上海、广东等地的一些方言中,'鞋子'一直被读成'haizi'。时间一长,'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也就被误传为'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了。

蕉荫读书图
 

“炎黄子孙”称呼的由来
“炎黄子孙”这个称呼来自历史传说,即炎帝和黄帝的故事。
炎黄,即炎帝和黄帝,他们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两个大部落联盟的首领。
炎帝姓姜,号烈山氏。炎帝部落崇拜牛,生活在姜水流域(今陕西一带),以后向东发展至中原地区.黄帝姓姬.号轩辕氏.黄帝部落崇拜熊,居北方,后定居黄河流域。这两个部落联盟在汉民族发展史上居很重要的地位,为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炎帝和黄炎被认作汉民族的始祖。后来推而广之,把中国人统称为炎帝和黄帝的后代,即全被称为“炎黄子孙”了。
 

俗语“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的由来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的意思是说人世变化无常,以前荣华富贵,几十年后也许就会负债满身;以前沿街行乞的,经过努力数年后也许就会丰衣足食了。关于'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有这样一个故事:
 

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率兵南征北战,为平定叛乱立下了汗马功劳,唐明皇因而把公主许配给郭子仪的儿子做媳妇,并为他建造了富丽堂皇的河东府。
 

不久公主为郭子仪家生了一个孙子,全家上下高兴自不必说,但郭子仪的孙子从小是在蜜水里泡大的,娇生惯养成性。长大以后这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公子哥儿挥霍无度,等到先辈们去世后,门庭渐渐衰落,没几年时间,万贯家产就被消耗殆尽,他只好沿街乞讨。
 

一天,他来到河西庄,想起了自己三十多年前的乳母,便去寻访,在庄子的前后左右都问遍了,可是人们都说不知道,郭家孙子非常扫兴。眼看天就快要黑了,这时走来了一个农夫,他上前一打听,原来竟是乳母的儿子,他们一边说一边走,一会儿就到家了。进人院宅,放眼望去,只见粮囤座座,牛马成群。郭家孙子不解地问:'家财如此富有,你为什么还要自己劳作呢?'主人说:'家产再大,也有吃空的时候。家母在世的时候,率领我们发愤创业,才得这些家产。勤俭持家,其中乐趣无穷啊!'郭孙听后非常惭愧。主人不忘旧情,执意留郭家孙子管账,无奈他对管账一窍不通,主人不禁叹息道:^真是三十年河东享不尽荣华富贵,四十年河西寄人篱下。'从此,'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便传开了。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也有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为何四十年变成了三十年呢?这可能跟俗语的来历说法不同有关吧。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来源与黄河有关:从前黄河河床较高,泥沙淤积严重,因古代的生产力水平低,治沙清淤能力弱,以致黄河经常泛滥,所以黄河河道不固定,经常会改道。某个地方原来在河的东面,若干年后,因黄河水流改道,这个地方会变为在河的西面。后来人们便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来比喻人世间的盛衰兴替,变化无常,有时候会向反面转变,难以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