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世纪上半叶巨变的西方音乐

 阿里山图书馆 2017-07-27

 

20世纪音乐较于19世纪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打破了浪漫主义的音乐语言和风格一统天下的格局,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音乐语言和风格,有的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究其原因:一方面从音乐本身来看,浪漫主义到了后期,他的音乐语言和风格得到充分的发展。如,理查-斯特劳斯的乐队织体,德彪西印象主义作品中的模糊调性,斯克里亚宾作品中的“神秘和弦”,特别是瓦格纳的半音化和声等这些都使音响更丰富、更复杂了,有了更多的不协和的因素,调性趋于瓦解,这些预示了新的音乐语言的和风格的产生。为此新音乐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必然结果。

德彪西:交响三折《夜曲》交响三折《夜曲》-《云》:这里是天空呆滞的形象,那里带有缓慢而伤感地移动和消融的云层,它们边移动边温柔地融化为白茫茫的一片。

交响三折《夜曲》-《节日》——这是运动,是在突然迸射出阵阵闪光的气氛下的舞蹈节奏,这里还有一只队列(耀眼夺目的幻象形的影像)的穿插,这队列穿过节日场面与它交融在一起,但是背景始终保持不变。

交响三折《夜曲》-《海妖》:这是大海及其无限多样的节奏,在被月光染成银色的波浪中,产生、散发和向远方传送着海妖的笑声和神秘的歌唱。

另一方面,究其社会外部原因看,20世纪先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法西斯统治等,社会动荡、矛盾加剧,引起了社会的心理变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个人主义充分发展,创作上不顾公众反应和社会效果的倾向变得普遍起来。

          
               
斯特拉文斯基

一般说来,20世纪新音乐发展经历两次高潮。10、20年代和50、60年代。
第一次高潮,发生在10、20年代

20世纪初,当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继续盛行,瓦格纳、马勒和理夏德-斯特劳斯的影响还很大;法国出现了德彪西、拉威尔的印象主义音乐;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于1909年完成了第一首无调性钢琴作品,他的无调性管弦乐作品也进行了首演,韦伯恩的《六首管弦乐曲》也相继上演,以及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的上演,都被认为是20世纪初音乐界接二连三的几大“丑闻”。但其中有诸多潜在的追随者。

大约到了1920年代,西方音乐明显形成要求丰富音乐语言和要求革新音乐语言两种倾向,出现了音乐创作的不同的美学见解。有的作曲家保持了19世纪将音乐作为个人表现的的观念,认为自己的创作是古典传统的延续;另一些作曲家出于对旧世界的反叛和对新音乐的探索,否定音乐的表现功能,他们的创作以形式主义的面貌出现。新颖独创,与众不同,成为了他们评判音乐的标准。

20年代以后的音乐出现了流派纷呈、风格各异的现象。在总结一战前的种种实验成果,并加以巩固和发展的同时,也重视对传统资源的开拓和利用。勋伯格、贝尔格、韦伯恩在表现主义音乐中竭力施展无调性的十二音音乐技法,将“音色旋律”的理论发展成为音色作为结构的手段;瓦雷兹、梅西安等人把德彪西对色彩的兴趣和探索,发展成引入噪音和开发新音源的“色彩主义”。斯特拉文斯基、欣德米特以及法国新古典主义者之间有所差异,新古典主义运动也有其矛盾之处,但他们都运用古典材料,而以新的方式加以组织,既是保守的,又是创新的。民族主义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形成更大的潮流。20世纪的民族主义音乐,让古老的民间音乐以棱角分明的形态与现代专业音乐创作并存一体。愈来愈多的作曲家认识到需要用民间音乐和外来音乐赋予现代音乐以新的活力,他们不仅对本民族,也对他民族音乐进行研究和引用。非西方音乐为20世纪的“新音乐’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深奥的现代音乐与听众之间鸿沟日益扩大成为许多作曲家必须面对的现实。欣德米特、法国六人组、英国的布里顿、美国的科普兰、苏联的肖斯塔科维奇和普罗科菲耶夫等都曾以不同的方式尝试改变这一切。在反纳粹统治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有正义的音乐家,包括曾经反对艺术与政治相关联的人,进行了反法西斯音乐的创作。此时,还有许多的西方作曲家可明显看到创作风格的不断更迭,以及多种风格和手法兼收并蓄的特点。

      

第一次高潮具体风格流派
1)印象主义: 德彪西 拉威尔
2)表现主义“ 勋伯格 韦伯恩 贝尔格
3)新古典主义: 斯特拉文斯基 兴德米特 六人团 米约、奥涅格、奥立克、普朗克、杜列、泰菲尔

4)民族乐派:巴托克 柯达伊 亚纳切克
5)苏联作曲家:沿西欧和俄罗斯的音乐传统继续发展
6)微分音音乐:哈巴7)瓦雷兹的实验性作品

 

第二次高潮,发生在50、60年代
1945年以后,各种流派和风格的实验性又时兴起来,而且有了更大的发展,产生更广泛的影响。比较集中反映在绝对的控制与彻底自由两种类型上。这一时期,科技高度发展,工业化和现代化达到空前规模,新的理念、新的观念、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工作条件、新的艺术趣味等等层出不穷。表现在音乐上,追求新的材料、新的语言、新的构思、新的技法。对传统的质疑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西方大多数国家音乐的民族性已经不再受到重视。与此同时许多作曲家越来越倾向于对作品形式的追求,而放弃思想和情感;也不再把音乐当作于听众交流的工具,而当做纯粹个人都行为。

第二次高潮具体风格流派
1)序列音乐:梅西昂、布列兹 (被普遍采纳)
2)偶然音乐:凯奇(直觉音乐、空间音乐)
3)电子音乐:施托克豪森(具体音乐)
4)新音色——新音色音乐:彭德列茨基、利盖蒂5)诺诺、贝利奥、克拉姆

      
                       
德雷茨

第三,70年代以后
70年代以后的西方音乐,仍呈现多元态势,新音乐实验高潮已经过去。一方面,仍然有不少的作曲家继续用以前的音乐语言写作,各种流派和风格的音乐继续存在;另一方面,出现了新的动向,即一定程度所谓的“回归”的现象,传统又受到重视,这种回归是新与旧的结合。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的便利、咨询的快捷,“地球村”概念的形成,作曲家可以在以往更加广泛的音乐因素的基础上吸收各种养分,东方和西方的距离正在缩短。严肃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也变得日益普遍起来。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严肃与流行、科技与艺术等各种成分的采用,使音乐多样化的同时,又呈现出多元的综合性性质。简约主义、拼贴音乐、新浪漫主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